中国建筑业CO2排放与产值、能耗的脱钩分析
2015-08-08胡颖诸大建��
胡颖 诸大建+��
摘要 减少CO2排放是全球以及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最有效措施。建筑业是环境污染和CO2排放的主要部门之一,是减少CO2排放的重点对象。本文采用排放系数法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的CO2排放量,并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我国建筑业CO2排放与建筑业产值、能源消耗的脱钩情况,利用LMDI分解模型对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能耗和CO2排放1996-2012年可分为三个阶段:降低阶段(1996-1997年)、稳定增长阶段(1998-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8-2012年)。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的能耗、产值、CO2排放在总量上均有了一定的增长,能耗从1334.5万t标准煤增加到6 167.37万t标准煤;产值从8 955.23亿元增加到156 610.24亿元;CO2排放从1 879.530 3万t涨到4 756.864 8万t。1996-2012年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之间大部分时间呈现弱脱钩状态,建筑业能源消耗与建筑业产值之间整体大部分时间也呈现弱脱钩状态,建筑业CO2排放与能源消耗之间慢慢呈现出强脱钩状态。依据研究结果给出如下建议:①做好建筑业CO2排放及能耗的实时监控,大力应用新型能源及技术,运用排放系数小或者零排放的能源材料替代排放大的能源材料,优化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②加大对建筑技术的开发以及建筑业机械化进程的投入;③加强对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建筑业;CO2排放;脱钩理论;LMDI分解
中图分类号 T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08-0050-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8007
2013年全球CO2排放量创纪录地达到了360亿t,较2012年增长2.1%,较1991年增长61%。与此同时,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23%,增速超过2012年。从全球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总量看,全球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从产业部门来看全球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建筑业消耗了世界40%的能源并排放了1/3的CO2,为全球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部门。建筑业的节能和减排是全球节能减排的关键[1]。
在我国,节能减排更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2]。据统计,我国建筑产生的CO2排放占CO2总排放量的一半,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运输和工业领域。而建筑直接能耗和CO2排放占我国总能耗和CO2总排放的1/3[3]。建筑业的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国家应对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战略实施的成败。因此国家颁布了不少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快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基于建筑业在国家减少CO2排放和能耗中所占的重要战略地位,准确深入地了解近些年我国建筑业的CO2排放与建筑业产值、建筑业能耗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随着全世界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业的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Chris Hendrickson等运用投入产出法从路桥、工业建筑、商业办公建筑、住宅以及其他建筑四个方面估计了美国建筑业的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结果发现这四个方面的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在美国总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中的比例要低于其占的GDP份额[4]。Yujie Lu等将建筑业中的绿色工程建设公司的财政绩效同传统工程建设公司的财政绩效进行比较后发现,采取绿色战略的工程建设公司的财政绩效要好于传统公司[5]。Yujie Lu等还运用双寡头模型对美国建筑业不同碳减排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基于市场的碳减排政策工具在既保持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6]。Jian Zuo等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建筑业的视角对商业建筑达到碳中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商业建筑达到碳中性的关键障碍是碳中性缺乏明确的定义[7]。纪建悦等在基于STIRPAT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对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率同建筑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率与建筑业碳排放成正相关关系[8]。祁神军等运用投入产出法以及Kaya恒等式计算了我国建筑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减排策略 [9]。李忠民等以山西建筑业为例建立了LYQ分析框架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弹性因子对产业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要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的低碳[10]。张涑贤等以近年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现状为基础,先将能源消耗转化为碳排放,再构建以能源消耗为中间变量的因果链关系,结合脱钩理论分析了陕西省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1]。
胡颖等:中国建筑业CO2排放与产值、能耗的脱钩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 第8期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以某个地区或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来计算建筑业的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建筑业带来的隐含碳排放,忽视了对建筑业自身直接碳排放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建筑业碳排放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分析,也仅仅停留在建筑业碳排放与产值的脱钩上而很少考虑建筑业碳排放与能耗以及能耗与产值的脱钩。本文以我国建筑业为研究对象,计算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CO2的直接排放量,采用脱钩理论运用Tapio脱钩弹性量化分析建筑业CO2排放、建筑业产值、建筑业能耗三者的关系,最后运用LMDI模型对影响我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解,进而为我国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提出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能源消耗的数据来源于1995-2013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按行业分能源消耗量”。按照能源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将能源分为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来汇总计算。碳排放系数选取自IPC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如表1所示。建筑业GDP数据来源于1996-2012年的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本文将各年GDP的数值折算成基准年1995年的不变价格。
标准煤折算系数天然气的单位为tce/104m3、电力的
表1 标准煤折算系数以及碳排放系数
Tab.1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coal and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
单位为tce/104 kW·h,其他都为tce/t。碳排放系数的单位为tc/tce,转换为CO2排放系数还需在其基础上乘以44/12。
2.2 研究方法
2.2.1 建筑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实际测量法、系统仿真法和排放系数法。因实际测量法与系统仿真法的操作非常复杂且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排放系数法广泛被采用。本文采用传统的排放系数法来计算建筑业的碳排放,碳排放量为建筑业消耗的能源与其排放因子之积的加总。
排放系数法是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推荐使用的,该方法关于CO2排放量主要是由燃烧不同类型的能源所产生的碳排量之和计算而来,具体公式为
Ct=∑Eit×δi×ηi
(1)
式中:Ct为碳排放总量;Eit为建筑业第t年对i类能源的实物消耗量;δi为i类能源的能源转换因子即标准煤折算系数;ηi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2.2.2 脱钩理论
“脱钩”(decoupling)一词通常用来描述切断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体现为脱钩指标的度量。2002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脱钩的概念。当前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的脱钩指标可分为OECD模式和Tapio模式,它们分别对应总量指标和强度指标,前者强调总量控制后者强调强度控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模式以脱钩指数和脱钩因子来考量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因公式简单易计算自2002年提出以来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公式表达如下:
D=1-EPtiDPtiEPtoDPto
(2)
式中:D为脱钩因子,EP为环境压力指标值,用资源消耗量或者废物排放量来表示;DP为经济驱动力指标值,一般用GDP来表示。t0为基准年,t1为终期年。
脱钩因子主要比较的是量的变化未能反映脱钩的程度。2005年,芬兰未来研究中心的 Petri Tapio 教授提出了脱钩弹性的概念,对脱钩的指标进行了深化,将脱钩状态分为连接、脱钩、负脱钩,然后按照弹性值的大小将其进一步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增长负脱钩、增长连结、衰退脱钩和衰退连结八大类。随后,Tapio针对交通容量与GDP的脱钩问题提出弹性系数,并将脱钩指标细化[12]:
DE=%△EP%△DF
(3)
式中:DE为脱钩弹性;%△EP为环境压力的增长率即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率;%△DF为经济驱动力的增长率即GDP的增长率。
Tapio根据弹性值的大小将脱钩状态分别归入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增长负脱钩、增长连结、衰退脱钩和衰退连结八大类。等级划分与其相对应的弹性值如表2所示[13]。
表2 Tapio脱钩指标及分类
Tab.2 Classification decoupling indicator of Tapio
本文借鉴Tapio提出的脱钩弹性计算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但因建筑业CO2排放量和建筑业产值与建筑业的能耗密切相关,而CO2排放量与产值的脱钩弹性不能体现出节能对减排的作用即建筑业能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能耗为中介变量对其进行了分解,并将%△CO2/%△EA定义为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能耗的脱钩弹性,%△EA/%△GDP定义为建筑业能耗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从公式(4)可以看出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直接受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能耗的脱钩弹性和建筑业能耗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的影响。
DE=%△CO2%△GDP=%△CO2%△EA×%△EA%△GDP
(4)
ECO2=%△CO2%△EA
(5)
EEA=%△EA%△GDP
(6)
式中:DE为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CO2为建筑业CO2消耗量的增长率,%△GDP为建筑业产值的增长率,%△EA建筑业能耗的增长率,ECO2为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能耗的脱钩弹性,EEA为建筑业能耗与建筑业产值的脱钩弹性。
2.2.3 建筑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LMDI分解
建筑业CO2排放量的基本公式为
CCO2=∑iCCO2i=∑EiE×CCO2iEi×ECGDP×CGDPP×P
(7)
式中:CCO2为建筑业CO2的排放量;CCO2i为i种能源的CO2排放量;E为建筑业能源的消耗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CGDP为建筑业产值;P为建筑业人口[14]。Ei/E为建筑业能源消耗的结构因素,CCO2i/Ei为各类能源的排放强度,E/CGDP为建筑业的能效,CGDP/P为建筑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便于计算,令Ei/E为ESi,E/CGDP为I,CGDP/P为R,CCO2i/Ei为Fi。
因LMDI的加和分解和乘积分解得到的结果相同,然而加和分解更能清晰地分解出影响因素[15-16],故本文采用加和分解对其进行分解,即△CCO2=CCO2k-CCO20。CCO20为基期的建筑业CO2排放量,CCO2k为第K期建筑业CO2排放量,△CCO2为建筑业CO2排放量的变化值。由此得到建筑业CO2排放在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效率、经济水平和劳动力方面的影响因素(各类能源的排放强度是不变的),表达式为:
△CCO2=CCO2k-CCO20=△CES+△CI+△CR+△CP+△CF
(8)
F不变,△CF=0,△CCO2=△CES+△CI+△CR+△CP(9)
按照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17-20]可得:
(13)
3 结果与分析
运用公式(2)-(4)以及1995-201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计算中国建筑业1995-2013年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再结合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1996-2012年的建筑业产值计算中国建筑业的脱钩弹性,利用Tapio弹性的分类确定中国建筑业1996-2012年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能耗与产值、CO2排放量与能耗的脱钩状态。计算结果见图1、表3-6。
3.1 建筑业能源消耗、产值和CO2排放
3.1.1 建筑业能耗
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能耗从1 334.50万 t标准煤增加到6 167.37万t标准煤,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仅1997年和2008年建筑业能源消耗出现负增长。从趋势图上看可分为三个阶段:1996-1997年、1997-2007年、2008-2012年。从建筑业能耗的构成来看,1996年建筑业消耗最多的能源为煤炭,消耗了306.23万t标准煤,占全部能耗的21.14%;第二为电力消费,消耗了181.84亿kW·h(折算为223.48万t标准煤),占全部能耗的1543%;第三为柴油消费,消耗了129.62万t(折算为188.86万t标准煤),占总能耗的13.04%。到2012年,柴油飙升为建筑业消耗最多的能源,由原来的188.86万t标准煤增到754.74万t标准煤,占总能耗的12.24%。电力消费仍然是建筑业消耗第二多的能源,消耗了747.72万t标准煤,占总能耗的比例为12.12%。第三多的能源为煤炭消费,消耗了516.84万t标准煤,占总能耗的比例为838%。
3.1.2 建筑业产值
考虑到通涨的影响,本文将建筑业产值结合CPI进行了折算,折算成1995年不变价格。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产值稳定增长,从1996年的8 955.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6 610.24亿元,增幅巨大。这也印证了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的成果。
3.1.3 建筑业CO2排放
图2所示1995-2012年间,建筑业的CO2排放量增势明显在波动中增长,从1996年的1 879.53万 t涨到了2012年的4 756.86万 t。除1997年、1999年、2008年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大于零。建筑业CO2排放量变动情况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7年)建筑业CO2排放量大起大落总体为增的阶段;第二阶段(1997-2007年)建筑业CO2排放量稳定增长阶段;第三阶段(2008-2012)建筑业CO2排放量快速增长阶段。在第一阶段因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洪水灾害以及1998年颁布的《节能法》等事件的影响,建筑业CO2排放经历了一次波动,
表3 我国1996-2012年建筑业能源消耗量
Tab.3 1996-2012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104 tce)
图1 1995-2012中国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趋势
Fig.1 Carbon emission trend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1995-2012
1997年的排放量较1996年大幅降低,1998年的排放量较1997年大幅增加。而第二个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市场日渐繁荣,我国建筑业的CO2排放量也开始稳定增长。第三阶段,随着城市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建筑业CO2排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
3.2 建筑业CO2排放、产值、能耗的脱钩情况
3.2.1 建筑业CO2排放与产值之间的脱钩情况
实证结果显示,1996-2012年间,我国建筑业的CO2
表4 我国1996-2012年建筑业CO2排放与其产值之间的脱钩状况
Tab.4 Decoupling results between CO2 emiss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GDP during 1996-2012
排放在大部分时间随着建筑业产值的增加不断增加,但除1998年外,建筑业CO2排放的增长率均小于建筑业产值的增长率。
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之间在1997年、1999年、2008年、2012年为强脱钩状态,1996年为强
负脱钩状态,1998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其余时间为弱脱钩。从强脱钩的年份来看,脱钩弹性的绝对值半数都小于0.10,尤其是2012年脱钩弹性仅仅为-0.01,脱钩并不明显,可见我国建筑业CO2排放与建筑业产值并未真正实现强脱钩,建筑业要实现完全脱钩任重而道远。但近些年,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与产值脱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建筑业越来越成熟和规范,我国建筑业产值的增加带来的CO2排放量的增量会越来越小。
3.2.2 建筑业能耗与产值的脱钩情况
建筑业能耗与产值是否脱钩,直接反映了建筑业是否是能耗密集型产业。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能耗与建筑业产值之间1996年为强负脱钩状态,1997年、2008年为强脱钩状态,1998年、1999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2000年和2010年为扩张连接状态,其余年份为弱脱钩状态。1996-2012年17年间仅仅有两年为强脱钩状态,可见虽然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且大力推行绿色施工等节
表5 我国1996-2012年建筑业能耗与其产值之间的脱钩状况
Tab.5 Decoupling result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GDP during 1996-2012
表6 我国1996-2012年建筑业CO2排放与建筑业能耗之间的脱钩状况
Tab.6 Decoupling results between CO2 emis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1996-2012
能措施,但还是未能摆脱能耗密集型产业的状态,不过从2010年开始脱钩系数越来越小即建筑业产值的增加带来的能耗增加越来越小,建筑业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
3.2.3 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的脱钩情况
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的脱钩关系,反应了我国建筑业消耗能源的结构。我国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之间1996年为弱负脱钩状态,1998年、2004年、2006年、2010年为扩张连接状态,1999年、2012年为强脱钩状态,2005年为扩张负脱钩状态,其余年份为弱脱钩状态。1996-2012年17年间也仅仅有两年为强脱钩状态,可见我国建筑业虽然近些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采取了环保措施,但单位能耗CO2排放强度依然很大,建筑业能源消耗的结构依然存在问题,绿色能源需要更多地应用到建筑业上来。
3.3 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本文采用LMDI指数分解模型以及计算所得的建筑业CO2排放量,利用excel从结构因素、效率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四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解,结果见表7。
从分解结果来看,经济因素为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最大诱因,除1996年外经济因素均与建筑业CO2排放正相关,其大部分时间带来的CO2排放量增加量都超过当年
表7 基于LMDI分解的我国1996-2012年建筑业CO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Tab.7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LMDI decomposition results during 1996-2012
总的建筑业CO2排放增加量,2011年达到了最高的1 170.84万 tCO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持续火爆,以及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在建工程的不断增加建筑业规模的扩大,建筑业CO2排放量也会水涨船高。相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未完成之前,经济因素还将会是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劳动力因素为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第二大影响因素,除1997-2000年和2011年外劳动力因素对于建筑业CO2排放的贡献均为正,2010年达到了最高的515.99万tCO2,2000年为反向的最大-729.95万tCO2,2012年劳动力因素更是超越了经济因素成为建筑业CO2排放的最大影响因素。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节能减排的意识依然需要增强,需要加强对建筑业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培训。
结构因素为影响我国建筑业CO2减排的重要因素。从其对建筑业CO2排放的负向作用来看,减排趋势越来越明显,与前面提到的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脱钩趋势相吻合。结构因素在1996年、1998-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2012年均与建筑业CO2排放量负相关,1999年达到了反向的最大-582.69万tCO2,在建筑业CO2减排过程中作用明显。从建筑业消耗的九种能源来看,电力、汽油、柴油、煤炭为建筑业消耗最多的四种能源。但柴油、煤炭和汽油消耗所占的比例是逐年降低,而电力消耗稳定上升。随着建筑业机械化的进行,电力、汽油、柴油还将继续为建筑业消耗的主要能源,但随着绿色能源的逐步发展,建筑业消耗的能源结构会较以往更加合理,结构因素仍将是我国建筑业CO2减排的重要因素且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效率因素为我国建筑业减少CO2排放的最大贡献者。效率因素在1996-2012年间除1996年、1998年、1999年外,均与建筑业CO2排放负相关,2008年达到反向最大为-927.65万tCO2。从总体趋势上看,效率因素对减少我国建筑CO2排放的贡献成波浪形,虽有起伏但依然是CO2减排的最大贡献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业效率并不是很稳定,建筑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虽然不断应用到建筑业上来,但需要大规模运用才能达到减排的效果。未来效率因素还将是我国建筑业减少CO2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并且随着节能减排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大规模应用到建筑业,其对减少建筑业CO2排放的贡献将会不断增大且日趋稳定。
4 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的能耗、产值的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建筑业CO2的排放量,实证了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产值以及能耗与产值的脱钩关系,并通过LMDI模型对影响建筑业CO2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解,得到了以下结论:
(1)我国建筑业的能耗和CO2排放从1996-2012年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降低阶段(1996-1997年)、稳定增长阶段(1998-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8-2012年)。1996-2012年我国建筑业的能耗、产值、CO2排放在总量上均有了一定的增长,能耗从1 334.50万t标准煤增加到6 167.37万t标准煤;产值从8 955.23亿元增加到156 610.24亿元;CO2排放从1 879.53万t涨到4 756.86万t。从能源消耗的构成来看,煤炭、电力、柴油为建筑业消耗最多的三种能源。
(2)建筑业CO2排放量与建筑业产值之间整体呈弱脱钩状态,建筑业能耗与建筑业产值之间整体也呈弱脱钩状态。建筑业发展还未摆脱对CO2排放及能耗的依赖。这种状态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业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节能减排体现出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减弱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再加上从业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仍需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业CO2排放与能耗之间慢慢
呈现出强脱钩状态,说明我国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日趋合理,CO2排放系数大的能源、材料和技术逐步被淘汰。
(3)从结构因素、效率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对我国建筑业CO2排放的贡献来看,经济因素为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的最大诱因,劳动力因素是第二大影响因素,结构因素也是重要因素,效率因素为减少CO2排放的最大贡献者。
鉴于以上分析,建筑业要实现CO2减排以及与产值能耗脱钩,需要从建筑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着手,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
(1)做好建筑业CO2排放及能耗的实时监控,大力应用新型能源及技术,运用排放系数小或者零排放的能源材料替代排放大的能源材料,优化建筑业能源消耗结构。在能源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能源的品质。
(2)节约能源,提高建筑业效率。效率因素为我国建筑业减少CO2排放的最大贡献者,提高产业效率是减排的一项有效举措。节约能源,提高建筑业效率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实现脱钩发展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建筑技术的开发以及建筑业机械化进程的投入;加快对已开发建筑技术的推广。
(3)加强从业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劳动力因素是我国建筑业CO2排放量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薄弱以及对于新型能源、节能技术的排斥阻碍了建筑业CO2排放与产值的脱钩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节能减排重要战略意义的宣传等。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ai W G, Wu Y, Zhong Y, et al. China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J]. Energy Policy, 2009, (37): 2054-2059.
[2]Zhang X H, Wu L Q, Zhang R, et al.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ir Emissions and Ai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n China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3, 18: 259-270.
[3]姜虹,李俊明. 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72-73.[Jiang Hong, Li Junming.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 of China[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12): 72-73.]
[4]Hendrickson C, Horvath A.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of U.S.Construction Sectors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126: 38-39.
[5]Lu Y J, Cui Q B, Le Y. Turning Green to Gol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able or Fact?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3, 136(8): 1026-1036.
[6]Lu Y J, Zhu X Y, Cui Q B.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Implications of Carbon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truction Industry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2, 49: 259-269.
[7]Zuo J, Read B, Pullen S, et al.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in Commercial Building Developm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2, 36(2): 278-286.
[8]纪建悦,姜兴坤.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预测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57.[Ji Jianyue, Jiang Xingkun. Carbon Emissions Prediction Study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 53-57.]
[9]祁神军,张云波.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减排策略研究[J]. 软科学,2013,27(6):39-43.[Qi Shenjun, Zhang Yunbo.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Carbon Emiss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J]. Soft Science, 2013,27(6):39-43.]
[10]李忠民,韩翠翠,姚宇. 产业低碳化弹性脱钩因素影响力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10,24(9):41-44.[Li Zhongmin, Han Cuicui, Yao Yu. A Study on the lnfluence Factors of Decoupling of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J].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0, 24(9):41-44.]
[11]张涑贤,唐贤伟. 陕西省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J]. 工业工程,2014,17(3):68-72.[Zhang Suxian, Tang Xianwei.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17(3): 68-72.]
[12]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 137-151.
[13]陈瑶,尚杰. 中国畜牧业脱钩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101-105.[Chen Yao, Shang Jie. Disconnect Analysi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3):101-105.]
[14]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Xu Guoquan, Liu Zeyuan, Jiang Zhaohua.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China, 1995-2004 [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6, 16(6):158-161.]
[15]齐静,陈彬. 城市工业部门脱钩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8):102-105.[Qi Jing, Chen Bin. Decoupling Analysis for Urban Industrial Sector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8):102-105.]
[16]Ang B W, Zhang F Q. A Survey of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J]. Energy, 2000, 25: 1149-1176.
[17]Ang B W.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ergy: 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 [J]. Energy Policy, 2004, 32: 1131-1139.
[18]Soytasa U, Sari R.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Challenges Faced by an EU Candidate Member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6):1667-1675.
[19]Ghosh S. Electricity Supply, Employment and Real GDP in India; Evidence from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causality Tests [J]. Energy Policy, 2009, 37(8): 2926-2929.
[20]Ratnakar Pani, Ujjaini Mukhopadhyay. Identifying the Major Players Behind Increasing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The Environmentalist, 2010, 30(2): 183-205.
Disconnect Analysis Between CO2 Emission Output Value and EnergyConsump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
HU Ying ZHU Daj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Reducing CO2 emission was the most useful measure to solve climate warm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was one of the main industrial sectors that needs to reduce CO2 emiss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is paper used the IPCC method to calculate CO2 emiss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1996 to 2012, then analyzed decoupling state among Chinese construction CO2 emissions, outpu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decoupling theory, and finally decompos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s using LMDI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O2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1996-2012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reducing stage in 1996-1997.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stable growth stage in 1998-2007. The third stage is the rapid growth stage in 2008-2012. Between 1996 and 2012,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creased from 13.345 million ton standard coal to 61.673 7million ton standard coal, the output value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creased from 895.523 billion RMB to 15 661.024 billion RMB, the CO2 emiss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creased from 18.795 303 million ton to 47.568 648 million ton.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s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output value were mostly weak; so was the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output value.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s and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becoming stro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to reduc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s: ① Monitoring the CO2 emiss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acticing new energy, replacing the old energy and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②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develop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chanizatio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③ increasing jobholders consciousness of energy saving and CO2 emission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2 emission; decoupling theory; LMDI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