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史宝 南海渔民“保护神”

2015-08-07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琼海保护神对讲机

张惠清

“潭门有一宝,名叫符史宝。”在这里,渔民们都亲切地叫他“阿宝”或“阿宝哥”

位于琼海市的潭门中心渔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给养基地和深远海渔获集散销售基地。

站立港口遥望大海,略带鱼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来,一艘艘时刻准备进出港的大小渔船依次排列,有种别样的风情。这里的渔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大都晒得皮肤黝黑,在不出海的日子里,悠闲自若。

“潭门有一宝,名叫符史宝。”这是在潭门渔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未等见到本人,记者就听说了许多有关符史宝的故事。

身为琼海公安边防支队潭门边防派出所四级警士长、“南海110”值班员,符史宝扎根基层,十五年如一日,坚守在仅10平方米的值班室为南海渔民群众服务;他与时间赛跑,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救出,被誉为“南海渔民保护神”;他肩负使命,在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中曾上报了第一份情报,为国家及时制止外籍军舰抓扣我国12艘渔船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这里,渔民们都亲切地叫他“阿宝”或“阿宝哥”。

“气象达人”传播“平安电波”

见到符史宝时,他正在潭门边防派出所的办证大厅内认真地为渔民办理出海签证。他身后的墙壁上,五个红色的大字显得异常醒目——“为人民服务”。

符史宝1981年出生,是地道的海南文昌人。精神利落的平头,圆圆的脸庞,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有些腼腆。

由于不是渔民出海作业最频繁的时间段,加之天气阴沉得似乎随时都能拧下几滴雨来,当天前来办理出海签证的渔民并不多。尽管如此,我们的采访仍然频频被他的工作所打断。

“每年3月和9月是渔船民出海作业的‘旺季’,那时候一忙就是一个上午,连中午吃饭都顾不上。”符史宝笑着说。因为办理出海签证的渔船民太多,符史宝每天守在办证台前的时间就要超过10多个小时。

不管有多忙,只要有渔民群众来办证,符史宝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渔民群众办理证件,让群众感受到边防派出所优质的窗口服务。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明白了老百姓的疾苦。渔民出海不容易,我会尽力去帮助他们。”他真诚地说。

符史宝是所里的“多面手”。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便在紧挨着办证大厅旁边的“南海110”警务室。

符史宝向记者介绍:“潭门边防派出所管辖的潭门港是我国渔民下南海捕渔的最大母港,港内有135艘常年赴西、南、中、东沙海域作业的中远海渔船、千艘近海渔船和上万名渔船民。”

1996年,潭门边防派出所为顺应维护南海主权、服务南海作业渔船民的形势要求,建立了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110”系统,承担着抢险、救助、服务、联络、通报、打击等多项职责。

2000年,符史宝正式担任“南海110”专职值班员,每天从电视、广播、中央气象台网、海南气象台网收集整理气象信息,并在每天早上8时、中午12时、下午17时、晚上20时准时用单边带对讲机依次呼叫正在“四沙”作业的渔船民,向他们提供精准的海上天气预报,询问海上作业与安全状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手中的单边带对讲机把远在千里之外作业的南海渔船民和祖国大陆紧紧相连在一起。

采访进行到下午四点半左右,符史宝先到自己的宿舍电脑前向出海作业的渔民们一个个发送天气信息,五点钟又准时来到“南海110”警务室用对讲机向渔民们一个个喊话。记者也跟随着他见证了工作的全过程。

“我是251,我是251。”

“阿宝,我是08011号(渔船)船长李高成,我的船在南沙作业,准备回去,不知道气象条件怎样?”

“这几天南沙到潭门海区的风力不大,航行安全,建议尽快返港。”

“谢谢阿宝,有新情况记得呼老哥。”

15年来,阿宝总是在与时间、台风赛跑,他记录的船舶定时查询登记簿一本本摞起来,已有1米多高。由于日复一日地呼叫,阿宝的喉咙经常发炎且声带已损坏,他手里捧着的茶杯里,经常泡着“胖大海”。

“我希望每次呼叫、每个信息,都能给海上渔民多一份平安!”阿宝道出了心里的愿望。在这个不足10平米的值班室,他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对于远在茫茫南海作业的渔民来说,它就是“千里眼”、“顺风耳”,非同小可。

正是这种执着的坚持和默默奉献的精神,诠释了边防官兵的戍边坚守与爱民情怀,赢得了渔船民们的一致赞誉。不管大事小事,渔民都会通过对讲机找到阿宝:船艇失去动力了找他,船员生病受伤需要救助找他,甚至在海上缺水缺粮了也都找他!阿宝说天气不好不能返航,渔民们也都会在海上耐心等待他的通知……

渔民们都开玩笑说:“阿宝的天气预报比气象台提供的还要准!”

台风将至演绎救助传奇

天气,是渔民的“生命线”。海上天气瞬息万变,符史宝的天气预报便成为在茫茫大海上作业的渔船民的“救命法宝”。

每天预测天气时,阿宝都会浏览中央气象台、海南气象台、国家海洋气象台等多个网站,再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准确地判断出天气的变化和台风的走向……

经过十几年来的经验积累,凭着踏实肯干、喜欢琢磨的精神劲,这个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深奥难懂的技术活儿,在他这仿佛是水到渠成的“阿宝专利”。有新来的渔民想学这套本事,老渔民就笑着调侃:“我认识他五年了还没学会呢,你还想学阿宝哥那一套!”

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巧以及预测天气的精准能力也使符史宝在危险面前得以展现出临危不乱的组织力与判断力,将一个个生命解救于危难之中。

“阿宝!救救我们啊!”

2013年8月25日,“琼海05033号”船长符名光焦急地通过对讲机向值守在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110”的符史宝呼救。

原来,符名光和13名船员驾船前往南沙捕鱼,返航途中因主发动机烧坏,只能靠备用的小发动机在海面上缓慢行驶。

更糟糕的是,台风即将来袭,极有可能将他们连人带船卷入风浪之中。

“‘琼海05033号’渔船是一艘120吨的中型木质渔船,如果要顺利拖动船体,就需要一艘大中型救援船。”符史宝回忆。

在计算好台风的速度,并搜索附近海域作业的船只后,符史宝向行驶在返程航线上的“琼海06026号”船发出救援信息。与此同时,他不停地通过单边带对讲机向出事渔船喊话,安抚遇险船员的焦急情绪。

最终,8月31日,在潭门边防派出所等多方的努力救援下,符名光的“琼海05033船”躲过了风暴的袭击,船员们安然无恙返回潭门港。

“每次看到渔民们能够安全返回,我就会有一种成就感。”符史宝说,这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动力。

2013年9月底,超强台风“蝴蝶”袭击南海,在西沙作业的渔船和船员面临危险。

为了让渔民及早避风,掌握返航气象信息,在强台风来袭期间,符史宝通过上网查询、观看气象播报、询问老渔民等方式,全面收集强台风信息,并每隔一小时通过“南海110”对渔船进行气象播报和调度。

经过符史宝和其他部门的努力,在西沙海域避风的508名潭门籍渔民全部安全返港,创造了救援奇迹。

有细心的人为符史宝总结了一组数据:15年来,符史宝先后参与组织海上救助69次,通过“南海110”指挥救助遇险船只1454艘、渔民2370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亿多元,被潭门渔民誉为“南海保护神”。

争分夺秒捍卫南海主权

南海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邻国虎视眈眈,我国南海渔民频遭外国军警追赶抓扣。一旦收到渔船民的求助信息,符史宝都会第一时间上报,并积极协调事发海域附近的渔船、政府工作船及守礁部队,及时对渔船和渔民施以援手。

2012年4月10日黄岩岛事件发生时,就是他在第一时间上报了相关信息,为妥善解决事件争取了宝贵时间。

“阿宝,一艘标有‘15’字样的外国军舰开过来了!”“拍照了!”“上船了!他们……”

当日,正在黄岩岛海域作业的“琼海02096”号船船主郁宁通过“南海110”对讲机向符史宝发出一连串呼救后,便失去了联系。

符史宝马上查阅资料,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原来渔民所说的“15号”正是某邻国的军舰。有多年处置涉外事件经验的符史宝意识到,“如果不及时向上级汇报,晚一分钟,就有渔民被抓、渔船被扣的危险。”

符史宝迅速整理线索,短短几分钟就整理上报了一份黄岩岛海域外国军舰侵扰我国渔船的简报。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正是后来成为焦点的黄岩岛事件的第一份信息,而这也为妥善解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争取了宝贵时间,及时制止了外国军舰对琼海渔船的抓扣。

事后,渔民们说:“阿宝经常告诉我们,我们的渔船出海作业,那些飘扬在船上的五星红旗,就是象征着国家主权的界碑, 屹立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有祖国做后盾,有阿宝给我们打气,我们真的觉得没那么害怕了。”

黄岩岛事件最终妥善解决了,可是发生在南海的小规模冲突依然此起彼伏,影响着渔民们的正常作业。而在渔民眼里,这就是一片“祖宗海”,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110”、符史宝,则成了维护南海主权的“起点”。

符史宝在自己的工作本上这样写道:“每当看到一艘艘渔船顺利进港,每当看到渔民搬运渔货时的丰收喜悦,我的心总是倍感踏实!平安出海、平安归来,维护南海主权,不仅是渔民的心愿,也是我的最大心愿!”

默默坚守,为梦护航

采访中,符史宝的手机不断响起,这是来自于他建立的微信群“南海一家亲”的信息。群内目前已有三十个人,大多都是符史宝认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渔民。

“通过微信群实时发送天气变化给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是一个比较有效便利的方式。”符史宝说。

在潭门,由于去远海作业的渔船往往一次出海时间为三个月至半年,而远海又没有手机信号网络覆盖,渔船民家属有急事用手机根本无法和远海作业的亲人通联。

阿宝得知情况后,急渔船民之所急,想渔船民之所想,便无私地用单边带对讲机为留守渔船民家属开通了“亲情对讲”通话服务,热情为留守渔船民家属提供了“寻亲”、“急事呼叫”、“亲情通话”、“捎口信”等通话项目,帮助留守渔船民及其家属解决了通话困难。

由于他工作热心负责,渔船民和辖区群众不管大事小事,都会来找他,如今,“南海110”成了渔船民家属的活动中心和警民之间的联络站。

多年来,符史宝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他记得:“在我小时候,奶奶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她说能帮人时一定要全力帮人,就算不能帮人也不要去害人。”这样简单朴素的人生哲学,一直影响着符史宝的为人处世。

对渔船民的爱风风火火,对家庭的爱少之又少。虽然自己的家离单位仅仅几公里的距离,但符史宝却把时间都给了工作,给了辖区的渔民百姓,给妻子和儿子留下的却是太多愧疚。

2011年7月14日,妻子王李坤躺在医院就要生产了,正在参加琼海边防支队全员正规化集训的符史宝匆匆赶到医院看望了即将临盆的妻子,又急忙回到了集训队。儿子出生8天后,符史宝才第一次带着“优秀学员”的获奖证书见到儿子。

“家里很多事情都靠不上他,假期也不能在一起。”在妻子王李坤眼里,符史宝总是特别忙。尽管自己离家只有40分钟的路程,但他和妻儿聚少离多。王李坤是潭门镇善集中学的音乐教师,每年暑假,她总想着能够跟丈夫一起出去旅游,可“每年暑假的时候,也就是休渔期结束的时候,他就又得忙了。”

正是对这份工作的火热情怀和对渔船民深深的爱,符史宝赢得了各级政府部门、部队和渔船民的认可与信任。

眼下,阿宝即将退伍了。

“琼海03015号”渔船船长赵先烁说:“阿宝一心为我们渔船民服务,我们已经离不开他了,现在听说阿宝快到服役期要退伍了,如果我们的话管用,我们愿意为他联名请愿、选举投票,争取把他留下来!”

一句句感触的话,一个个心声,道出了渔民们对阿宝的认可与上级对他工作的肯定,也叙说着一个个警民情深的传奇故事。

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是千万渔民的“中国梦”,而符史宝和“南海110”就这样默默奉献着,为梦护航。

15年的坚持,不是冲动,而是不悔的抉择,他用手中的单边带对讲机默默坚持传播着南海深处的平安电波,诠释了边防官兵戍边固边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琼海保护神对讲机
帮助聋哑人士交流的“对讲机”
不可靠的保护神
机场保护神(大家拍世界)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昭陵博物馆彩绘陶天王俑赏析
未来战场上士兵的“保护神”
张红宇:持续打造中国特色的琼海模式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琼海发展的新名片
耳机式对讲机
时尚对讲机,情侣们的爱情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