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及转型路径研究

2015-08-07杨奎花马永仁陈俊科苏尤力王锡波

草食家畜 2015年1期
关键词:联户牧场牧民

杨奎花,马永仁,陈俊科,王 娇,苏尤力,王锡波

(1.新疆畜牧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及转型路径研究

杨奎花1,马永仁1,陈俊科2,王 娇2,苏尤力1,王锡波1

(1.新疆畜牧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目的:以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寻求适合于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的转型路径。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典型调查法、归纳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结果:分析提出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几种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起步较晚,其运行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在转型路径上,从小规模户到联户经营,大规模户到家庭牧场,同时发展完善政府主导的服务体系、龙头企业主导加工、销售体系、专业牧民合作社主导的技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服务体系等;在转型方向上,联户经营要优先、家庭牧场规模要适度、经营主体非农参与、区域上差异化发展。

新疆;经营模式;发展路径;对策建议

随着新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畜牧业市场化程度的快速提升,促使新疆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场超载现象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新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矛盾与困难,即畜牧业生产方式与草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小规模生产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牧民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牧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弱化与权益保障之间的矛盾,牧民增收困难,社会进步缓慢、传统文化衰落,草原生态恶化等等。

国务院2011年6月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中指出,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启动并在新疆实施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支持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草原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要实现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必须要考虑到牧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目标、经营模式、区域布局和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草原畜牧业转型的关键点之一即为经营模式的转变:由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向规模化的联户经营、家庭牧场、合作社、“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养殖户”等经营模式的转变。

1 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几种主要经营模式

“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是近年来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疆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牧场发展的有关政策,鼓励农牧民尝试以大户制、联户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畜牧业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是当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1 家庭牧场模式(养殖大户制)

随着草场承包和牲畜承包以及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畜牧业经营能手的牲畜饲养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养殖大户(家庭牧场)。所谓家庭牧场(当时也称养殖大户),是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征,商品专业化生产为目标,由天然草地、人工饲草料地、基础设施、家畜饲养、畜产品生产五大要素结合而构成的草地畜牧业的新型生产单元。2014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家庭牧场由此衍生出来。目前,新疆已经有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还没有发现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牧场。

以草地和牲畜的家庭经营为基础,商品畜牧业的生产为目的,具有适合家庭经营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牲畜规模,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模式化、专业化、企业化经济实体,并且运营成本低,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

典型案例1: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2817”牧民定居区的牧民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家庭牧场达30多个。如努尔兰,已定居12年,定居点占地面积3 000 m2,住房120 m2、棚圈300 m2、配备有青贮窖60 m3及饲草料棚等,还有拖拉机、饲草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家有5口人,2个劳力。2013年存栏牛40头,羊210只,马25匹,驼8峰。人工草料地10 hm2,主要种植玉米和苜蓿,在满足冷季舍饲饲草料外,根据市场行情也种植一些打瓜或者油葵等经济作物。农忙季节雇佣临时工,生产方式基本实现了由四季游牧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转变。

典型案例2:伊犁州直霍城县果子沟牧场的阿曼尓江,存栏牛60多头,马40多匹,存栏羊4 000只,其中:哈萨克羊2 000只,细毛羊2 000只。由阿曼尔江负责家庭牧场的管理,雇佣四家牧民为其放牧,这四家的草场也由阿曼尓江使用,按月发放工资;其他三兄弟在农区种地,为其提供粮、油、蔬菜等生活资料并为羊群提供过冬的饲草料等,实行独立核算,每年阿曼尔江给每个兄弟以固定分红形式10万元,其余净收益全部归阿曼尔江所有。

1.2 联户经营模式(合伙制)

基本特点:联户经营模式是在草原承包到户的基础上,以地缘或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牧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将草场进行联合,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最终实现保护草原生态、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牧民收入的目标。目前最常见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相邻几家牧户或亲属自愿联合,将牲畜合并一起放牧,并将草场合并一起共同有计划地利用。

典型案例: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阔克卓尔尕村是1995年实行定居的牧业村,牧户有154户,户均耕地面积为5.33 hm2。草原承包到户的政策调动了牧民生产的积极性,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家庭的分散经营受养殖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等条件的制约,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效益总体不高。如牧民玛胡苏提汗通过与4户邻居联合经营,按照牧民技能的不同进行分工,使得联户经营的牧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一倍多,达到2万元以上。因此,牧区联户经营模式既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也是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的手段,符合牧区实际的发展。

1.3 草畜联营(股份制)

基本特点:一是社员以牧户为主,入社方式主要有自主加入、亲友介绍和政府引导等。二是社员将牲畜、草场计价入股,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三是合作社都成立了包括全体社员大会、理事会及监事会在内的组织结构。四是草畜联营合作社都提出了“23451”的运营模式,即“两转三权四统五原则一分配”。五是合作社理事长一人全权负责,社员不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活动,只是等着年底的固定分红。

典型案例:昌吉州呼图壁县首先成功创建了雀尔沟镇巴哈提汗和大草原两个草畜联营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群众自愿、自负盈亏、形式多样、草畜平衡、政策性补贴对象不变”的原则,以“三权”作为资本入股,最终成功建立了流转草场经营使用权,牲畜、草场折价入股,按股实行固定分红,资产融合的运营模式。

1.4 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型)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牧民专业合作社是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者畜牧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按照自愿、互助原则组织起来,通过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加工和销售,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各个相关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牧民专业合作社是牧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以提供服务为宗旨,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销售、加工等为合作的重点,以成员利益和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

典型案例:呼图壁县大丰收防疫员合作社,以“民办、民营、民受益”为原则,实行“1社(防疫合作社)2线服务(强制免疫无偿服务、常规免疫及诊疗等有偿服务)3统标准(统一防检疫、统一订单服务、统一技术推广和收费标准)4好(防疫安全好、资源配置好、收入增加好、养殖户受益好)考核。防疫员合作社的中心工作是动物防疫、品种改良、疫病诊疗和饲养新技术推广,合作社成员必须严格按照县局和站上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标准进行,并通过责任状形式确定下来。其他经营活动合作社自行决定,站上不干预,也不承担任何经营责任。

1.5 “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养殖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模式,以基地化生产为主,在市场的牵动下,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合作社,再连接牧户的经营方式,将牧户、基地和企业很好地联结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的生产。在该模式之下,企业通过合作社将牧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并且企业能够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资金支持和提供服务,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典型案例:塔城市瑞兆源农牧有限公司,该公司2006年成立,主要从事玉米收购、烘干、仓储、园林、种植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的经营模式,公司下属有农机合作社2个、草业合作社1个、园林合作社1个、养殖合作社1个。合作社成员都是该公司所在村的1 000多户农牧民。

公司将定居牧民的饲草料地按按每亩300元/年的价格流转到合作社,流转期限为3年一个周期,第一年一次性付牧民两年的租金,到第二年付第三年的租金。目前,合作社流转的饲草料地达333.33 hm2。为了更好的管理,合作社又将饲草料地承包给100多户种植户去种植饲草料,由10多个管理种植户种植苜蓿和青贮玉米。合作社统一从农资公司购置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给农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种植户,如市场价40元/kg的种子,企业购置仅为20元/kg,给农户按23~25元/kg销售;政府财政饲草料种子补助资金由合作社和牧户平均分配。另外,公司下属的农机合作社为本公司的种植合作社提供农机耕作服务,其价格也比非合作社低近20%~30%。

公司与天康集团签订了苜蓿收购合同,按照天康集团的技术标准要求种植苜蓿,其蛋白质均高于一般苜蓿,收购价格也高于一般苜蓿。公司还与华凌和阿尔曼等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肉羊供给合同,为其提供优质肉羊产品。另外,公司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贷款担保,用于购置牲畜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投资建设的牲畜棚圈可无偿提供给合作社成员用以冷季舍饲使用,公司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给牧民提供饲草料。

2 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草原畜牧业占据着畜牧业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受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牧民仍然沿袭着传统生产方式和习惯,生产节奏随草场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草原畜牧业完全受制于自然,发展牲畜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大灾大损失,小灾小损失的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草原畜牧业发展,使草原畜牧业正在陷入发展困境。

2.1 草场资源环境改变,资源使用效率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的不同,原有靠天养畜的观念和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随着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的实施,草原开始被分块分功能性划定,比如划分成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等,天然放牧轨迹和范围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另一方面随着畜牧业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扩展,现有草原资源的利用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放牧”,而是开始逐步向外拓展,草原的生产要素性质由“消耗性”向“增长性”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开始逐步由单一产值向多元化产业产值、附加值提升和转变。

新疆目前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中大多数仍然以传统的草、畜资源简单整合,大部分还处于“消耗草”、“增加畜”来提升产值。以畜牧养殖合作社为例,通常就是一些牧民简单的草场、牲畜组合,并未有其他层面的改进,并且配套服务体系功能欠缺,科技含量较低,在养殖成本增加的现状下,资源使用效率下降。

2.2 畜牧人才接续不足,引导培养亟待加强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人的转型,因为所有资源整合和运作离不开人这个核心主导因素。目前,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接续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直接经营畜牧业经营的人才越来越少。调查中发现,在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一部分牧民开始被逐渐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而这部分被转移出来的牧民大都年龄在20~45岁左右,尤其是以青壮年为主。也就是说剩下的50岁以上的人群继续留在传统畜牧业生产中。二是代际传承开始弱化。调查中发现,目前留在畜牧业产业中继续发展的年龄近乎老年,50岁以上进行放牧的较多,而且他们不愿意让下一代从事畜牧业,尤其是放牧。往往是积累到一定财富等资源后,就把牲畜进行转包或变卖,自己和子女到城镇生活,不再从事畜牧业生产。三是年轻一代不愿继续从事畜牧业生产。在20岁以下的群体中,所谓的“牧二代”等群体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市场经济潮流之中,伴随着求学、打工等历程,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城市化的生活节奏、内容和方式,不再愿意继续回到草原从事畜牧业,甚至说虽是“牧二代”,但早已不知也不会“牧”了。

2.3 良种生产性能不高,品种改良难度增大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畜的转型,这个转型是更加科学有效、因地适应生产、便于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转型。

新疆牲畜的品种资源比较丰富,既有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也有保留了当地品种的适应性,又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培育品种。调查中发现,如果按肉用牲畜出售,牲畜的膘情比较重要,而牲畜品种影响不大;如果按育肥牛羊出售,由于引进和改良品种的牲畜育肥增重速度较快,因此收购价钱相对较高。但是,目前肉羊引进品种时间短,尤其是“水土不服”所产生的“低产出”结果,使得牧民抵触肉羊品种改良。同时,近年来,新疆牛羊市场价格波动较为明显,尤其是羊肉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这就更加影响到农区舍饲肉羊的投入产出,从而使“牲畜改良工作进展缓慢”,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

2.4 各类经营模式运作,亟需政府规范引导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小而散”。调研中发现,目前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中合作社、家庭牧场所占比重较大,而产业化企业带动型较少。尤其是目前成立的养殖合作社,大多是养殖由“自己散养”变为“集中养殖”而已,即便提高了牧民组织化程度,但其运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均较低,甚至有些合作社成立之日就是“夭折”之时,究其原因,不乏借助合作社之名获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等),扶持资金没有申请到合作社也就不存在啦。

调查中发现,目前成立的多数合作社,都是生产经营性合作组织,服务型的合作组织缺失,服务体系缺失。偶尔有些养殖小区附近有多家联合组建的“饲料生产合作社”已经算是服务性合作组织。但大多数都处于“养殖”类型,而上游“繁育”到下游“销售”专业类型的服务型合作社很少,专门的“技术服务”、“技能性服务”合作社更是少之甚少。服务体系构建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

2.5 经营模式类型多样,扶持境遇大不相同

随着国家和新疆畜牧产业发展政策性引导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新疆畜牧业经营模式也是越发丰富起来,但其实际运行过程中问题依然很多。调查发现全疆畜牧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很多,但是实际按照《合作社法》和配套规定规范组建和运营的不足5%;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合作社参与者访谈发现,有90%的人认为,组建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给钱”,套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已经是广为人知、不言自明的事情。但是,家庭牧场和联户经营这种比较适宜在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却在实际运行中遭遇尴尬,这样的尴尬体现在中央和新疆指导意见中的鼓励与地方基层实施扶持“无法可依”不衔接。家庭牧场的界定标准、主体权益、注册登记、后期管理,以及运行监管等都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配套。一些县市虽然有了家庭牧场(养殖大户),但是这些家庭牧场不属于“合法”家庭牧场,是“没有登记的媳妇”、弱势群体。

2.6 草场承包使用流转,政府监管略显薄弱

草场流转不规范。目前,草场流转主要是牧户之间自主协商达成的协议。调研中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流转的草原面积不少,多数均为自发流转的,多数流转是口头协议,有的甚至连口头协议也没有,留下了纠纷的隐患。同时,流转价格偏低,属于恶性流转的居多,对于草场流转价格的管理,一方面缺乏法律手段和依据,另一方面政府行政监督措施缺失、在草原流转调控中的“寻租”行为又造成政府监督缺位,这些都不利于牧区劳动力转移和草原畜牧业规模经营的转型发展。

3 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路径

草原畜牧业既是新疆牧区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当家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各项惠牧政策的扶持下,新疆草原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设施化”方向稳步发展。但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粗放、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依然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障碍。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新疆畜牧业整体竞争力和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重要课题。

新疆畜牧业涵盖了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三大区域,但草原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因此,加快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势必要基于该区域现有经营模式状况,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改造,同时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路径,不断提升整体水平。在转型路径上,总体呈现图1的演化特征。散户联户经营(经营性合作组织)家庭牧场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小规模户大规模户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

图1 经营模式转型路径演化趋势图

3.1 从小规模散户到联户经营(合作组织)模式

不论是统计数据还是调查数据,不论是南疆还是北疆,都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小规模饲养户的数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小规模牧户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放牧成本,自发的形成了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牧户,将所承包的草场和牲畜进行联户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由新疆的草场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当前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的主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因缺乏规范化引导还处于初级阶段,牧户之间都是通过口头达成的协议进行合作,有很大的随意性,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向规范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见图2)。

图2 小规模散户转型路径演化趋势图

3.2 从大规模户到家庭牧场经营模式

随着家庭联产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和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行,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畜牧业经营能手的牲畜饲养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如果按照牲畜拥有量作为确定家庭牧场的标准,存栏500只标准畜的牧户北疆已经占到总牧户数的0.6%左右,南疆占到0.3%,如果按0.4%计算,已有1500多户牧户可以算作大规模的家庭牧场。调查中发现,虽然这部分牧户已具有较大的饲养规模,但距家庭牧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政府部门规范、扶持、引导向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见图3)。

图3 规模户转型路径演化趋势图

3.3 依托组织架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依托组织架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基于散户转型至联户经营和家庭牧场阶段。作为经营模式中的基本组成单元,联户经营组织、家庭牧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实现各种资源和功能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比如“活畜市场(专业市场)+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龙头企业+家庭牧场(联户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领导下,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拓展牲畜销售渠道,建立活畜交易市场,带动牧户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户经营(家庭牧场)+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综合经营模式,合作组织由牧户(家庭牧场)组织成立,合作社代表牧户(家庭牧场)与龙头企业之间协商利益关系及与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见图4)。政府主导的服务机构为各自单元提供服务,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之间签订购销合同,并给与合作社资金、技术支持以及必要的人才培养,合作社为牧户(家庭牧场)提供养殖管理技术。

4 经营模式转型方向

总体来讲,通过比较现有不同经营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在转型方向上看,其发展也必将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匹配,滞后或者超越均不可能长期存活和发展下去。

4.1 在类型上,联户经营具阶段优势

新疆地域辽阔,草原畜牧业地域分布差异性突出,加之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民族众多,基于地域差异、民族历史文化和游牧传统特性,在转型类型上看,联户经营更加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其更能发挥牧户诚信基础之上的合力经营和效益增长。并且,联户经营模式下可以有多重方式组合,在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向更加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方向整合,可以是联户合作社,也可以是联户经营其他模式。

4.2 在规模上,适度规模为最优选择

在适度规模之上不断提升水平和质量是必然的生存选择。基于各自不同适度规模,借助市场运行规则和要求,必将出现不同性质的资源整合,比如可能会出现专营草原生态畜产品、专供城郊畜产品需求的生产等等,分工和经营会更加细化。同时,在规模的选择上,也仍旧会有一些散户经营的存在,而且独自成为一种特殊类型存在,比如说自然湿地、申遗区域,这些区域基于生态保护、旅游资源开发,部分散户经营便于实现其主旨内容,将个体软硬件优化和持久运行。 同时,这样的适度规模还体现在家庭牧场经营上,可以基于现有养殖大户进行升级改造优化,也可以尽快通过明确标准和体系,颁证和确权,鼓励和引导来使这样的适度规模成为建设家庭牧场的一个动态化和标准化的方向。

4.3 在主体上,非农牧参与不可或缺

现有经营模式中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合作社的运行往往将参与主体限制在当地农牧业户之中,社会其他主体难以在法律框架下进入。但随着畜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优化,原有的农牧户资源已经不能胜任市场竞争,长期封闭不利于持久发展。比如现有经营主体运行的资金困境,如果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这个问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再比如昌吉州草畜联营合作社,未来企业参与带来更加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等资源,使得草畜资源集约与劳动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并行,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行。

4.4 在地域上,区域差异化更加明显

新疆区域较大,草场分布南疆、北疆、东疆情况各不相同,尤其是南北疆的差异更是较为明显,并且各自区域县市发展农业和牧业程度也不尽相同。从地域产业布局上来看,广大草场丰富区域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产业地位不会下降,且有上升态势;在国家生态保护的大背景和政策支持下,此类区域仍将以草原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为主,不断优化改善发展效益。从地域产业发展方向来看,农区主要将以育肥、舍饲和增加畜产品量为起步点;牧区主要将以放牧、旅游开发和生态增加值为提升点;城郊畜牧业也不容忽视,此类区域逐步完善短期育肥上市畜禽类为主,实现城市近郊畜牧业发展功能化。

5 对策和建议

在国家和新疆政府惠牧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发挥现有经营模式优势,转型和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5.1 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不同经营主体立法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政府的早期介入是必要的。但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应以牧民的需求为主,而不应该成为政府追求政绩的垫脚石,也不应当成为一些人利用合作组织套取国家扶持资金的途径。政府介入的不恰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容易形成“伪合作社”甚至“空壳社”。因此,要尽快完善不同经营主体立法,同时政府应当把积极引导其规范发展,政策扶持和行政指导只是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把合作社的发展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增量提质。

5.2 加大改革力度,走牧民联合发展之路

新疆畜牧业生产长期以粗放经营增长为主,针对新疆的实际情况,应出台对畜牧业发展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一是加大对草原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草原承包期的延长,产权的明晰,让牧民拥有草原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加快完善草原流转机制,并建立草原退出机制。二是引导和扶持牧民建立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牧业协会、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组织,走联合发展之路;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扶持和保护畜牧业合作组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经济效益。

5.3 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

发展产业化经营,要以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为切入点。一是大力推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现有的畜牧企业进行整合,组建畜牧业龙头企业集团,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生产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并与牧户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建设牲畜养殖基础设施,如标准暖棚、人工饲草料地、饲草料加工设施等,同时还要培养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技能。

5.4 农区规模化养殖,牧区生态化建设

以建设农区规模化养殖为目标,大力发展牧区生态畜牧业。在思想上,由重畜轻草向种草养畜转变;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改变畜牧业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的传统习惯;在数量方式上,实现由单胎向多胎的效益型转变;在市场开拓上,实现由局部小市场向国内国际大市场拓展;在产业结构上,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业经营形式创新的发展思路。同时,在严寒牧区由政府出资修建冬季暖棚饲养区,达到“暖季放牧、冬季舍饲”生产模式,使冬季牲畜受损程度达到最低。从而在农牧区实现各自适合的养殖模式和发展方向,实现综合效益最优。

5.5 扩展产业覆盖面,搭建社会化合作社平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逐渐成熟,可以预料,一些新的畜牧业经营模式还会出现。一种经营模式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的注入,目前畜牧业经营模式获取资源的形式单一,但是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意欲进入畜牧业领域。社会资本的进入需要平衡牧民的权利、收益的分配、风险的平衡等多重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合作社启动资本缺乏的问题,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领域的入口问题;如何在平衡风险、收益和权利的同时达到各方共赢的局面,既能增加社会资本收益,又能保护牧民的利益;这需要一个能够承载畜牧业发展转型的创新的资本平台,能够有效运作社会资源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5.6 强化扶持资金监管,完善家庭牧场扶持政策

针对现有一些畜牧合作社套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的问题,畜牧主管部门联合财政、农业、发改、监察、纪委等部门,开展合作社扶持资金上报、拨付、使用和后期评估工作,不能“上报就给钱,给钱就完事”,要真正落实到具体合作社的发展中来,对于不按规定、不能良好发展的合作社,就给予资金停拨、合作社注销,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且,要发现一批好的,但没有享受到资金扶持的合作社,给予鼓励和扶持;评估要更加细化、量化、随年度评定化。同时,对于现已广泛开展的家庭牧场包括联户经营,新疆和地方基层要积极出台统一的、因地制宜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让家庭牧场(联户经营)“有户口”、“有话权”,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家庭牧场标准(各地依据资源禀赋可以不同)、主体权益、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运营。

[1]孔祥智,金洪云,史冰清,等.国外农业合作社研究—产生条件、运行规则及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马彦丽.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胡拜都拉·哈赛因.以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提高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J].新疆畜牧业,2010,(1):32-33.

[4]徐明.对新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5,(4):15-17.

[5]韩国明,看召本.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草业科学,2011,28(6):1181-1186.

[6]杨印成.对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5).

[7]韩国明,看召本.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草业科学,2011,(6).

[8]杨奎花,刘娜娜,王锡波,等.新疆羊肉价格变动及肉羊成本效益分析[J].草食家畜,2013,(6):72-78.

[9]暴庆伍.重建牧区新型合作经济IA].全国畜牧业经济研究会.畜牧业产业化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01-105.

[10]姚於康,马康贫.借鉴国外经验培育和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J].农业经济,2001,(12):32-34.

[11]杨奎花,刘娜娜,苏尤力,等.新疆发展设施畜牧业的必要性与发展思路[J].草食家畜,2010,(4):17-19.

[12]翁海娟,周贤东,林敏莉,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277-280.

[13]朱建国,瑚丽英,苏志彪,等.浅析呼和浩特市农产品加工营销业的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2):l-3.

[14]王惠.伊宁市新生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J].中国畜牧业,2011,(24):55-57.

[15]李卫国.市场化程度低是制约农牧业产业化的瓶颈[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增刊):183-186.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ransformation Path

YANG Kui-hua2,MA Yong-ren2,CHENG Jun-ke2,WANG Jiao2,SU You-li1,WANG Xi-bo1
(1.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Urumqi 830000,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0,China)

To operate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based business model,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problems,correct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seeking and innovation for the path of business model in Xinjia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transformation.In this study,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typ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inductiv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combining research,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etc.The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mode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blem.The late start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of Xinjiang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the operation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in the transition path,from small scale to large scale joint ranching households,household to household pasture,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ystem,improve the government leading enterprise processing,sales system,professional herdsmen cooperative LED technology,production,sales and service system;in the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union operation,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family ranch scale must be moderate,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non farm participation,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Xinjiang;business model;development path;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326

:A

1003-6377(2015)01-0001-09

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研究”(201342113);自治区公益基金项目“新疆肉羊生产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ky2014009)

杨奎花,(1960-),女,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研究。

2014-10-25,

2014-12-18

猜你喜欢

联户牧场牧民
牧民的遗嘱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海上牧场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商人买马
巴林右旗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