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动车回恩施
2015-08-07段绪光
文/段绪光
坐上动车回恩施
文/段绪光
2014年11月2日,因到恩施参加座谈会,我坐上了武汉至恩施的D2242次动车回家乡恩施。这是恩施开通铁路4年、开通动车近半年以来,我第一次坐火车回家。
当日下午1时,动车从武汉站准时发出,过汉口站驶入沪蓉铁路,很快就到了江汉平原。驰骋在江汉平原,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驶过宜昌长江铁路大桥进入武陵山区。在沪蓉铁路宜万段,以150公里左右的时速穿行群山之间,下午5时20分到达恩施火车站。全程不到4个半小时,快速、准点、安全、舒适,不愧为多数人的最佳选择。
沪蓉铁路宜万段因通行于喀斯特这一特殊地貌地区,铁路基本由 3个1/3组成:1/3遂道、1/3桥梁、1/3地面。目前,其投资在我国属成本最高的铁路。动车穿越长江铁路大桥时,不少乘客出现轻微的耳鸣、眼胀等不适反应,往窗外望去一片漆黑,才发现原来是进了一条较长的遂道。动车时而穿洞、时而跨桥、时而驰骋群山之间,满眼望去,树木葱茏、植被茂盛、山青水秀,具有当地土苗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山间。傍晚时分,炊烟缭绕,辅以沪渝高速公路、318国道以及省道和县道穿行交错,把大山装点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画卷。坐在动车之上,35年前走出大山的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家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1981年的夏天,参加完全国高考后,在家务农的我日日翘首企盼,希望能早日得到考试结果。直到一个月后,终于等到了自己考入中南民族学院的好消息,使我有幸成了我们乡镇高中第一个考取本科的大学生。当时全家人兴奋激动得无以言表,乡村领导和亲朋好友纷纷登门祝贺。那夜,我这个准大学生彻夜难眠。一个连县城都没进过的山里娃,武汉是个什么模样根本无从想象。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简短准备后,我便挑着行囊走上了求学之路。清楚记得离开家乡的那日清晨,天刚露出鱼肚白色,我在家人、亲戚及左邻右舍的簇拥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土。我家距县城有几十公里,距乡镇有十几公里,要如期达到武汉,必须上午趁早出发,搭乘每天只有两班的客车赶往来凤县城,才能买到次日到武汉的车票。
当时,从来凤县城到武汉的四条线路,我都走过。第一条是坐汽车经龙山、永顺到大庸(现张家界市),再改乘火车到怀化,经襄樊(现襄阳)到武汉,沿途约4天,这是我第一次到武汉求学所走的路线;第二条是坐汽车经鹤峰、五峰、宜都走出大山,再经江汉平原到武汉,沿途约3天;第三条是坐汽车经恩施到长阳,在宜都坐轮渡过长江,再经江汉平原到武汉,沿途约3天;第四条是坐汽车经恩施到巴东,再坐轮船顺长江而下到武汉,沿途约6天,这条线路费用最低。四条线路,加上从老家到县城的行程,无论走哪条到武汉至少都得4天左右时间。如果是冬天,遇上下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山高坡陡,道路和时间就都没了保障。那时候,我们这些在武汉求学的恩施籍,特别是来凤籍的学生,只要放寒假没能按时返校,学校都知道是大雪封了出山路。出于安全考虑,学校也从来没催促我们尽快返校,而是告诫说安全第一。至今,这一切都令我难以忘怀。
提起当时的交通,免不了要谈及那时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老式汽车的车窗玻璃靠人用双手向上提关,颠簸行驶在以砂石路、混土路为主的公路上时,沿途邻窗乘客需要不断手动关窗,一路上累得精疲力竭。当时汽车上没有空调,密封性能差,冬冷夏热,晴天一身灰,雨天路泥泞,一路艰辛可想而知。火车是在我国运行了几十年的绿皮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尖锐刺耳,车内人满为患,除正常座位外,货架上坐着人、座位下躺着人、厕所里挤着人,近10个小时无法吃喝。轮船是以烧柴油为动力的客船,那时的我只买得起五等舱及以下散客票,刺鼻的柴油味基本让人失去食欲,轰鸣的马达声让人无法入眠,从巴东4天4夜到武汉,哪怕是个壮汉也变得腿脚无力。
反观今日的家乡恩施,交通建设日趋完善,开通了波音747飞机、高速公路(通城通乡公路全部硬化、黑化)、动车。这些变化,对于一个35年前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求学的少年来说,是没法想到的,纵使能想象得到,也没料到自己在当下能有如此多的感触。今天的交通工具如此多样:机场服务逐渐与世界接轨;动车组技术正从中国走向世界;通乡通城客车换成了大巴车、中巴车,还有卧铺车,能GPS定位,配备空调,冬暖夏凉;轮船也一改往日形象,如今坐着快艇、舒适的观光客轮行驶在长江上,令人心旷神怡。
35年的交通发展了,现在从我的老家——来凤县旧司镇马家沟村到武汉,无论走以上四条线路的哪一条,均能保证在8小时内抵达,乘飞机仅仅需要3小时。作为一名长期在民族宗教部门工作的少数民族公务员,我深感家乡交通建设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益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得益于省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对口支援,更得益于家乡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我为家乡的变化骄傲而自豪,愿家乡明天更美好!
(作者:湖北省民宗委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