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同行 古人养生五法
2015-08-06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古人通过平衡体内阴阳,让身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平时在饮食、起居、情志、休养等诸多方面进行调适。观察古人“倚栏诗思萧萧雨,绕榻茶烟细细风”的生活姿态,你是否也能慢下来,让身心回归宁静的从容呢?
1. 法于阴阳
歧伯在讲述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时,首先便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一般来说,这应该是养生之道的一个总则,即人们在养生时需符合阴阳变化、交感之道。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起居饮食要符合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起居在四季变换中也应该因循四季阴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2. 和于术数
内经中“和于术数”当是指和于五行生克之理。进而言之,便是和于自然界万物潜在的制化之道。如五行生克之道、五运六气之道、七损八益之道等。“和于术数”是说人的生活起居需遵循天地间潜在的一些自然法则,尤其是五行之生克,在平时饮食、声色、情志方面都需注意。即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调配,怒喜思悲恐五志的节制,角徵宫商羽五音的修养等,失和则百病由生,反之则万疾不起。
3. 饮食有节
一方面在量上要节制,一方面在五味上要节制。即饮食气不可厚,味不可偏,量不可过多过少等。《灵枢?五味论》指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闷心。”对五味致病的论述,较为具体,这从另一角度提示人们:五味耍平衡,不能偏嗜。
4. 起居有常
一般来说,春天一阳始生,夏季阳气大发,秋天阳气收敛,冬天阳气收藏。这是因为人生于天地之间,须尊天地间阴阳变化之道。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上古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
5. 不妄作劳
不要违背常规地劳作。妄,乱也,此为违背常规之意。“劳”又可细分为“劳力”、“劳心”、“劳房”三类,统称为“三劳”。讳忌“劳力”,运动应从容不迫,慢步,体操有氧缓慢运动为宜,促进身体机能不老化衰退和安全防患为准,做有氧活动,避免各种超负荷的无氧“劳力”。“劳心”苦读,暗耗真阴,久视伤血,多思则神殆,因此,要保持恒定的精神内守生活规则,以恬淡养其心,虚无全其神,闲情逸致。“劳房”直伐肾水,折其真元,既要养生,不可不慎。对于房事,年轻人也应节制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