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2015-08-06曲岩
曲岩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当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被一线教师们誉为近年来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原因
引言: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可以找到几百篇相关文章,而这些文章几乎都是近五、六年内发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合作精神与培养合作能力方面的研究。随着与国际教育改革思想的交流,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的竞争就是群体乃至国家之间的实力较量,只有学会和实现内部的合作,才可能具有竞争力,我个人认为合作教育就是品质教育。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实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深化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本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的策。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分组随意性大
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观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另外,在听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集中教学时所有学生都面向教师,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在一起,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有些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考虑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基于上面产生的问题,可以采用下列不同的分组形式:
编定组 既由教师安排分组,固定小组成员,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使学生不管面对谁都可以沟通。
自发组 按照各种因素自发结合的小群体,如竞赛型、兴趣型、力量型等等,促进学生主动交往的能力。
友情组 允许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进行组队,学生往往不会出现抱怨等情绪,还会发挥出较高的水平。如果有人落单,教师要及时动员或协调,避免发生个别学生失群现象。
性别组 针对男女生不同体质要求的目标差异比较大时,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
以上几种分组方式,人数最好在2-4人之间,可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运用。
二、小组分工不明确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合作学习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组内成员没有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导致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基于上面产生的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小组长 小组长的选拔一定要是有同学们推荐,有威信,有能力的人,不仅要会做动作,还要会说,这样才能在分组活动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人人参与有角色 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成功地扮演小组的角色,体现小组中每个人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被其他学生接受的幸福感。
三、小组完成目标偏小或过大
从合作学习的定义中可以发现合作学习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形成荣辱共享的意识,使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统一。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独立练习困难时
许多体育运动技术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而学生独立练习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使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融,从而解决问题。
(二)个人操作低效时
例如:在教学篮球基本动作“三步篮”时,学生对口令“一大、二小、三跳”掌握不准确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比比看那一组同学的动作过关多?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保证每个人都能动手练习,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三)个人认知局限时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
(四)意见不一争论时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各抒己见,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教学《助跑起跳摸高》一课中,我设计:“同侧手臂伸展摸得高,还是异侧手臂摸得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反复的尝试练习,与观察同伴的动作,最后得出结论。
四、忽视教师的指导
实践表明,有许多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主”,该讲的不讲,该指正的不予指正,没有及时地对过程进行调控和点拨,没有及时给孩子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非弱化、矮化教师,而是愈加强化教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地调控课堂,就相当的有必要了。
调控纪律 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在小组活动下说闲话等现象,影响教学秩序。
调控进程 教师要监督各小组完成目标情况,掌握好节奏,指导学生将活动集中在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上,根据时间及时调控。
调控难易 教师目标的设立要考虑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能够完成。
调控负荷 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时间,练习的运动量和强度。
总之体育凭借着它独有的特殊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起到了引领促进作用,身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还要敢于实践,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我的体育课堂中学以致用,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 2004(10)
[2]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1)
[3]钟旭 浅谈體育课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