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2015-08-06李敏
李敏
摘要: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以学生为本
一、坚持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一)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比如一节课40分钟约半小时给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动手操作时间。切忌灌输式教育。
(二) 提供导学案给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每节课都配套导学案。在导学案比较難或比较容易遗忘的地方,会加上一些帮助信息,并且会以不同的色彩注明,并附上一些比较有趣的卡通图片,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可以把一些比较生硬的知识趣味化。在课上,学生是先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在老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在课堂中,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小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小组的好生能发挥其优势,同时后进生可以得到优生的帮助。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上发展。
(四)改变教师观念,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
课堂上先把任务交给学生去探索完成后,再让学生上台展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处理教材
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材上抓重点、破难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结合科技创新活动,拓展与其它学科整合。
(一)在教材处理中抓重点、破难点
准确地把握了教材体系,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教学难点,提前写在导学案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老师到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难点。
(二) 在教材处理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如:在制作word小报这部分内容中,原来的课本中是没有要求制作旅游计划的,只是比较枯燥地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小报,此时,要求学生制作跟生活有关的旅游计划,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强调与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
(三)在教材处理中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一年级学习上网搜索材料和word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年的市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从确定主题到写查新报告,从搜索材料到开始制作,引导学生独立制作科技创新作品,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要坚持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让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运用的内容是学校的校训,教育学生要牢记校训,热爱母校。在制作旅行计划word小报搜索相关景点时,引导学生进行美的评价,培养学生要保护身边的环境,养成环保意识。
(五)在教材处理中渗透其它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到:“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要跟其它学科整合。如:联合语文学科制作语文电子课本,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语文课中各节课的网站。在导学案任务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点。
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法,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堂课。在上课之前事先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前后四人组成一组,在上课时,先展示优秀作品,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本节课内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手段。接着,发布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网搜集信息,完成导学案任务,其中分阶段让小组成员上台演示,然后提交作品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及组间评价。期间,老师在学生之间巡视,分层次教学辅导。老师通过分组、小组监督合作交流,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从而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其它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机制,让那些原先不会做作业而偷玩游戏的学生受到同组学生的监督,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有相互检查、监督的作用。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老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即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后,老师展示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知识点,使用了总结归纳教学法。
四、重视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
评价一堂课,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的讲课。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应该落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完成跟实际生活有关的综合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利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信息素养也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
(二)巧用鼓励赏识语言,助推学生成功
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时,采用各种鼓励性语言,极大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采用多维的评价模式,增进学习效果
每节课让学生当堂完成任务并提交,老师及时登记并进行评价,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维学生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标准、评价者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评价标准,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很难想象是中学生做出来的,有些作品后面还获得省市电脑作品比赛奖项。
总之,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