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探析
2015-08-06张丽
文/张丽
利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探析
文/张丽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为终极目的的学科,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建构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模式。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性是最重要的积极人格之一,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这跟自我教育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是相辅相成的。利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找到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要促进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可随着大学的扩招,入学门槛降低,大学生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仍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上处于被“搁置”状态。大学生因长期对教师的依赖使他们逐渐失去了自主性。这种忽略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正在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何为自我教育?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大百科全书》把自我教育又称之为自我修养,是指受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冉乃彦在专著《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中指出:“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通过自我内化,积极地参与到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的过程中来,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并进而达到自我完善。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给当代的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无所不在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大学生们一进大学,首先他们要面对来自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同时也要为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环境而焦虑和紧张。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是从生活由父母包办,学习由教师包办的环境中走出来的,缺乏独立的能力,很难一下子适应充满变化的生活和环境,心理压力大。这时候,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先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入手。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主张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利用人类积极的品质和乐观阳光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心理困扰,从而让自身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将这种积极正面的力量恰当地融入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来,定会碰撞出美丽的花朵。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指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国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为终极目的的学科,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主动地去选择和建构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从而在快乐中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快乐。有了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启自我教育的过程。另外,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其中自我决定性是最重要的积极人格之一。自我决定性是指个体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自我教育要求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决定性人格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找到自我完善的有利途径。
那么,除了大学生自身外,我们该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要带动学生进入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跟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积极、正面的情感和互动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身教”远重于“言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说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是典型的“不教之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的《素质教育指要》一书明确指出:“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也是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情绪也有低谷的时候。当面对自己的忧郁、压抑、悲伤、烦躁等负面情感时,称职的教师就会及时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绪,并针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相应的控制和调整,尽力用理智驾奴情感,努力将负面情感和情绪排除在各种教学活动之外。真正的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是个能乐观面对生活,积极整理情感和情绪,心理健康的高素质者。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带动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自尊自律去影响学生。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会收获一个个乐观、积极的学习体验。相信在这样的学习体验基础上,大学生们内在那些潜能都会被激发出来,并进而积极主动地开始自我教育的过程。
其次,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文化能激发起大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充分展示积极、正面的力量,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极为重要。
自我教育虽然是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教育活动,可是这个过程的形成和展开,离不开学校这个环节。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只是由个体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与外在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学校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会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大学生内在处于昏睡状态的潜能,让大学生们能积极地发现自我和展现自我。
因此,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
以自身作为主体的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人性的宽容和尊重,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能力。因此,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坚决本着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从各个方面去挖掘他们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使他们在自我要求的基础上开始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 W2012284,批准文件号: 2012年辽教发[2012]153号)的论文。
参考文献:
[1]胡晓芳.用积极心理学构建高职女生幸福人生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 3).
[2]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 7).
[3]翁诗环.大学生自我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 6).
作者简介:张丽( 1974.0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学历,副教授,大连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