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015-08-06张俊祥
张俊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张俊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
目前世界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在对各个学科和领域发展态势研究的基础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将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主要因为生命科学是目前所有学科中最活跃的学科,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大型公司企业关注和投资的重点。但目前,我国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为了能抢占先机,至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发生时不落后,我国应从政府、团体、机构、人才等方面入手,积极发展我国生命科学事业。
生命科学;科技革命;产业发展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有知之士对科技革命的关注日渐加大,对科技革命的讨论也日渐激烈。但科技革命究竟会不会发生、何时会发生、若发生将出现在哪些领域等诸多基本问题,都没有形成基本一致意见和共识[1]。但综合分析之后,却发现生命科学是共同的焦点,很多国家都“押宝”生命科学领域。其实很多国家一直都将生命科学视为最有可能带来科技革命领域,现实也已显示生命科学的重要地位。
1 生命科学是最有可能引导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导学科
1.1 生命科学领域是所有科技领域中最活跃的领域
论文和专利是科技活跃度的重要指标。2005~2014年这10年间,全球生物和医学发表的论文数量占自然科学论文总量的45.4%,且一直处于持续上升态势;Science评选的10大科学突破中,2005~2014年共100项,生命科学领域占了55项[2]。1990~2010年这10年间,美国生物相关专利每年都占总数的50%左右。1997~2011年,英国生物和医药专利申请量位居所有领域第一位。1996~2012年,在35个细分领域中,医学技术专利一直位于前五之列。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每年产生的生物数据总量高达EB级(1018,比特)。生命科学也已成为大数据科学的重心,将会引爆新一轮的数据革命。
1.2 生命科学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持续投资的重点
多年来,美国健康部门的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经费持续多年占联邦R&D总量的1/4左右,人口R&D总量的50%,2005~2012年的经费均超过民口总经费的55%[3]。2010~2012年,以色列政府超过1/4的经费预算用于支持生物医药行业。英国医学理事会(MRC)和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BSRC)经费占2010年7大理事会R&D总经费的39%;2012年,BBSRC又启动第一期2.5亿英镑的计划。2011年10月,澳大利亚宣布史上最大投资(6.52亿澳元)资助卫生和医学研究。在企业研发投资上,在40多个行业中,制药和生物技术业是全球投资最多的行业(2013年是18.1%),在所有欧盟企业投资中排名第二(17.5%),在美国高于软件和计算机服务4.1%(22.1%),在英国也是排名第一的行业(占2011年研发绝对投资的27%)[4]。
1.3 生命科学是新兴国家关注的焦点
不但发达国家看好生命科学,新兴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对此进行了重点部署。为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马来西亚成立“生物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总理亲自担任主任;泰国内阁成立“国家生物技术政策委员会”,总理担任“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主任”,副总理担任“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理事长”[5];印度专门成立生物技术局,2014年发布《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2014(征求意见稿)》,引导印度生物产业发展[6];2012年,俄罗斯推出《俄罗斯联邦生物技术发展工作计划(2012~2020)》;《巴西2013~2014行动政策》中,生命科学是重点[4-7]。2014年,印度、南非等又纷纷推出相关发展战略。
1.4 在新兴国家的强劲动力推动下,欧美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受到挑战
目前,美国和欧洲依然拥有每年最多的生命科学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分别占到41%和31%),但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申请量也在不断增长,2012~2013年,在增幅领先的国家中,俄罗斯增速达到36.8%,日本是11.2%,墨西哥达到7.1%,巴西达到5.6%,中国增速也超过了48%[8]。从发表国际论文来看,2013年全球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中,美国占31%,英国占8%,2004~2013年年均增速中,中国是美国的8.15倍,澳大利亚是美国的2.56倍[9]。生物医药产业中,美洲地区依然占据46%的市场份额,但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的趋势非常明显。
1.5 面对新兴国家的挑战,为了保持优势地位,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出台规划、成立新机构等方法,引导和鼓励生命科学的发展
2011年12月,英国推出《英国生命科学战略》,最近又提出打造全球生命科学发展枢纽和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生命科学成为长期经济支柱的战略口号。2012年2月,欧盟推出《欧洲生物经济战略》[10]。奥巴马上台之后首次任命的科技顾问4人中,3个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2011年4月又推出《国家生物经济蓝图》。2013年,德国发布新版《生物经济战略》,生物技术是2014年的《战略高技术》核心。日本提出“生物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将2009年定为生物产业再生元年[11],政府还宣布拟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12],“延续国民健康生命”是《日本复兴战略》的四大核心战略之一。韩国总统也提出要“举全国之力发展生物技术”。
2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近些年,在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世界的趋势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空间有待开发。
2.1 我国生命科学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跃升
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汤佩松、殷宏章、汪敬熙、张昌绍、金荫昌等中国科学家就曾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过相当多的文章。但之后,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一样,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Nature、Science等鲜见中国人的研究成果。以1999年中国介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为开展,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质的跨越。2004~2013年这10年间论文总量年均增速为19.89%,是美国的8.2倍;10年论文总量为327 404篇,位居第5位;2011~2013年连续3年单年度论文发表总量第2位[13];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机构发文CNS进行统计,Nature及其子刊发表的中国研究论文数量总计441篇,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中国研究论文数量总计22篇,Cell及其子刊共发表的文章数量为223篇[14]。PCT专利国际排名已由2004年的16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6位。
与此同时,我国生物技术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年增长了5.8倍,生物药品制造业2013年工业产值为2465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2120亿元,种业产值达到650亿元,生物发酵产业产值接近3000亿元[15];中国生物经济总量预计超过3万亿。
2.2 观念的差距导致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受到了局限
但纵观世界,我国与世界的差距依旧明显,高端成果、尖端成果、世界级人才数量明显不够;与其他制造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机械产业相比,政界和产业界的重视程度还有很大差距,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还多停留在口头上、理念过多,投资强度还远远不够;生命科学发展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目前我国调结构、转方式是重点,但这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层面。在很多人,包括领导层面,生命科学还仅仅是科学,有点遥不可及的意味,目前还是应抓“重型”、具体实业为主。若依照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中国将很可能会错过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
3 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建议
为了能更好推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不落后与其他国家,或者能在前沿制高点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应该真正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生命科学领域作为一个真正的战略领域,建议成立国家生命科学发展研究组,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推出我国的生命科学发展战略长期规划,指导中国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发布以5年为尺度的专项规划,引导学科和产业发展。
二是从机构上进行保证。鉴于我国政府的运行模式,没有高层实体机构保障,推动发展较为困难的因素,可参考和借鉴我国发展工业和信息产业的模式,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一个实体机构,统筹全国生命科学相关部门、机构等,使之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攻克一些重大关键问题。这也符合发展中国家推动生命科学事业发展的模式和做法。
三是成立相关全国性的生命科学协会(学会)等团体。在政府治理的框架下,很多由政府主办的事项可委托专业机构承办,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的民间力量,推动全社会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掀起全国范围内对生命科学及其产业关注的高潮。
四是积极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华人科学家。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成果,更不可能有一流的产业。没有一流的人才做保障,更不可能抓住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积极吸引华人(华裔)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世界著名的非华人(华裔)科学家,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
五是组建一批类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端研发机构。机构是保证科学家工作的第一要务。鉴于目前国内科研环境,应在总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将其运行模式逐步推广,以其建立更多具有宽松科研环境的新机构,树立标杆,吸引世界各地科学家。
历史已经宣示了科技革命的重要性,率先实现科技革命,掌握并积极应用推广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国家,终将走向历史舞台。中国已经错失了以往科技革命的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中国具有潜力和优势,但能否将潜力和优势变成现实,需要国家在更高层面,总体考虑,前瞻布局,坚持长期部署,努力深耕,必将会取得历史上的再次辉煌。
[1]王宏广,张俊祥,王革.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我国的应对策略[N].科技日报,2013-3-25(1).
[2]科学技术部.2014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
[3]邓心安,楚宗岭,程子昂,等.美国生物经济政策及其比较性建议[J].资源科学,2013,35(11):2188-21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4[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41.
[5]陈波.泰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概况和生物安全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5):93-94.
[6]毕亮亮.印度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新兴产业的“势”与“术”[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29(5):52-55.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俄通过至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EB/OL].http://www.most.gov.cn/gnwkjdt/ 201205/t20120522_94551.htm.
[8]福布斯中文网.2015年全球健康和生命科学的七大趋势[EB/OL].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411/0039061. shtml
[9]科学技术部.2014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1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委会推出欧盟“生物经济”战略的建议[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 jshz/zn/201202/20120207970346.html.
[11]楚宗岭,曾海燕,邓心安.国际生物经济战略透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杂,2013,33(2):111-116.
[12]环球网.日本国会将于近期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法案[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4/4962747. html.
[13]科学技术部.2014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11-217.
[14]生物探索.中国机构CNS月报(2014年12月)[EB/OL].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cns/116748.html
[15]科学技术部.2014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
Significance of new rou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for China life science developmeat
ZHANG Junxi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100038,China
The world about the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not present a more consistent view.Based on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areas of research,the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ill focus o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s.This mainly due to the life sciences are currently the most active fields,and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large companies are focusing attention and investment on life science.But now,our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s is not enough.In order to seize the initiative,at least not fall behind,China should push the governments, groups,institutions,and human resources,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fe sciences industry.
Life sciences;technological revolu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
R01
A
1673-7210(2015)06(b)-0144-03
2015-02-09本文编辑:苏畅)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4GXS6K237)。
张俊祥(1978.1-),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健康产业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