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忠贯日的抗战英烈

2015-08-05

检察风云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八百壮士租界仓库

作为上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工程之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放,并成为上海仅有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悉,“八一三”上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也将在四行仓库纪念地举行,届时,部分抗战老兵及“八百壮士”亲属代表有望出席。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奉命据守上海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国民党第九集团军第88师第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52名官兵,在日军重重包围中孤军奋战四天五夜,击毙日军200余名,被称为“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蒋介石称赞其为“精忠贯日”。2014年9月,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入选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

谢晋元毅然接受守卫重任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父亲谢发香是个小商贩,母亲李氏是渔民的女儿,家境贫困。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敬仰班超、岳飞等民族英雄,认为做人就应当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临大节而不辱,处危难能自若”。他曾写下“投笔愿从班定远”的自勉诗。1925年12月,他在中山大学预科肄业,为救国救民而毅然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政治科学习。在校期间,多次聆听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的教诲,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他常对人说:“周主任为人师表,乃做人的楷模也。”谢晋元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部参谋主任、团副、团长等职。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当时,谢晋元在262旅任中校参谋主任,随部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调任该旅524团团副,在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职务,指挥作战。在北火车站一线与日军对峙达两个月之久。10月26日,大场防线失守,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孙元良师长受统帅部命令,选派一名智勇双全、坚定果断、不怕牺牲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据守四行仓库要点,担任掩护;并要求坚持到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以便在会议上谴责日本侵略行径,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反侵略正义战争的关注和声援。孙元良接到命令后,经过郑重考虑,选择谢晋元担此重任,命令他率领524团一营断后掩护。

谢晋元接到命令后,立即致函孙元良师长:“在未完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待任务完成后,决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并要求在原师部驻地四行仓库内多留弹药,以利久战和多杀日军。他随即会同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派传令兵通知各连队,以连为单位,在宝山路、虬江路一线,狙击敌人,按命令边打边撤,每挺机枪打完一梭子弹,同时掷出一批手榴弹后,即转一个阵地。日军在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下,晕头转向,摸不清对方情况,不敢继续前进。一营全体官兵齐集四行仓库待命。

四行仓库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联营的仓库,楼高六层,墙体厚实,日军小钢炮也打不透。该仓库坐落于苏州河边,在公共租界的西北方,与公共租界以铁丝网相隔。英军在其东边设有碉堡,日军在其西、北面设有暗堡。这里曾是第88师司令部驻地,储备了不少弹药和粮食。仓库的西面和北面是中国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苏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也就成了孤军。

四百人缘何被称为“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到底有多少人?当时不少人对于谢晋元团到底有多少人持质疑态度。

谢晋元对蒋介石的心腹,甚至自己的好友,也守口如瓶。10月26日,戴笠为了向蒋介石上报四行孤军的备战情况,特派谢晋元的黄埔军校同学、国民党军委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处长文强给四行孤军送电话机。文强后来回忆说:“(谢晋元)与我且说且走,在仓库内巡视了一周。所到之处,营房布置整洁有序,井然不乱,间闻爱国歌曲,雄壮激越,令人振奋鼓舞。”当文强告辞欲出时,谢晋元紧紧握着他的手,欲言又止。当文强问及这个团建制兵员有多少时,谢晋元肯定地说:“兵员有八百多点。是经过我亲自严格训练的爱国志士,各级干部都是黄埔同学,同心同德,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是不会辜负校长平日教导苦心的。”谢晋元与文强是黄埔军校的同学,私交甚密,感情笃厚,在此生离死别之际说的应该是真心话。但谢晋元先是欲言又止,继而又表现出慷慨陈词之举。可见,以一营400余官兵号称一团,“八百壮士”是当时孙元良部内部的绝对机密。

10月27日晚8时,新闻界最早来了解守军人数。一位外籍记者通过租界送一张纸条给谢晋元,问四行仓库守军有多少兵力。谢晋元答复有八百人。10月28日,谢晋元嘱咐出外就医的伤兵说:“你们出去后,有人问四行仓库究竟有多少人,你们就说有八百人,决不可说只有四百人。理由是“以免敌人知道我们的人数而更加凶横”。

10月28日,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的杨惠敏给谢晋元送来国旗。她向谢晋元提出要一份守军名单,以让国民知道他们的名字。这让谢晋元很为难,因为要严格对敌保密。他让文书做了一份假名单交给杨惠敏,数目比实际人数翻了一倍。杨惠敏返回后马上交给商会会长王晓籁。“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就这样传到外界。

造成四百官兵号称“八百壮士”的原因,在于蒋介石错误的战略目的。由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推行“和必战,战必败,败而后和,和而后安”的十四字国策,所以其战略决策往往不在军事上,而是如何造成国内外舆论的影响,既迫于形势宣布对日寇开战,又不愿调动全国各方面的武装力量,坚决彻底地将日军赶出中国。蒋介石对绥靖主义者抱有幻想,一些既定的计划方针都因所谓政治的需要而临时变动,蒋介石虽远离战场,但却直接指挥前线各师,因而在军事指挥上常常有意无意地违背军事原则,造成军事上的极度混乱。

一些将领在面临战场实际时,对蒋介石的命令只好“君命有所不受”。顾祝同、孙元良两级将领即是如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两次权宜变动军令,将蒋介石要求留守一个师和若干据点的命令,执行成了仅留守一个加强营、一个据点的事实,但对外不得不隐瞒实情,这便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众志成城,凭坚固守,获得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

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后,迅速加强了四周防御工事,并在四行仓库内部署兵力,构筑强固工事。四行仓库内有大量的大豆、小麦,这些包装粮食的麻包成了理想的构筑工事的材料。他们用麻包堵住了仓库的大门,封闭了所有的窗户,留出了射击孔,派人分层据守。为了隐蔽部队,他们还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同时焚烧了仓库周围的房屋,防止日军据此向大楼进攻。

10月27日中午,日军开始从西面的交通银行方向向四行仓库逼近,当即遭外围阵地守军顽强抗击。随后,日军纠集兵力再次扑向外围阵地,外围守军进行英勇抵抗后,退入仓库。日军占领外围阵地后,立即猛攻仓库大门。日军兵力几倍于守军,但八百壮士沉着应战,全楼火力一齐射击。三连连长面部受伤,血流满面,仍不下火线,一边以毛巾捂住伤口,一边继续指挥战斗。这天,击毙日军80余人,四行仓库丝毫无损。

随后两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攻。谢晋元部凭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谢晋元亲手毙敌一名。日军屡遭重创,毫无进展。四行仓库巍然屹立。经过三昼夜浴血奋战,将士们已疲惫之极,但士气仍然十分高昂。

10月30日,日军向仓库发起总攻。战斗从上午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勇士们,众志成城,凭坚固守,日本侵略军徒唤奈何。日军虽有飞机,但不敢投弹;虽有大炮,却不敢轰击。因为仓库附近就是公共租界,若流弹落入租界地区,就会引起国际争端,他们只好望楼兴叹。一营营长杨瑞符在《孤军奋斗四日记》中,记录了战斗的惨烈:日军以平射炮及重迫击炮向四行仓库猛轰,最激烈时,每秒钟发炮一响。敌寇想在楼下打一地道埋设炸弹,顶着一块厚钢板移动到墙下。敢死队员陈树生身绑手榴弹跳下去,与十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3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强,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可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赶上那战场,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这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上海人民为激励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名中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创作的抗战歌曲《八百壮士之歌》 ,歌声伴随着枪炮声回响在硝烟弥漫的上空。

上海的进步作家,纷纷提笔讴歌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八百壮士与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壮士之歌》。1938年7月,阳翰签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八百壮士》拍摄完成。在大后方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在香港以及在菲律宾、缅甸等地上映时也极为轰动,在法国和瑞士举行的反侵略大会上放映时,博得了好评。英文《大美晚报》发表社论说:“吾人目睹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也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

在租界孤军营的一场特殊战斗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战,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国民政府鉴于谢晋元团预定任务已经完成,于1938年10月31日下令撤退。

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当即代表“八百壮士”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国民政府再三电令撤退,八百壮士才挥泪表示执行命令,退入租界。10月31日凌晨,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如果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孤军的武器,车运胶州路羁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定点明数量出具收据,绝非缴械。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胶州路孤军营。

“八百壮士”被拘后,中方立即与租界工部局进行交涉。但工部局以“中立原则”为由,拒绝按原来的协议,让“八百壮士”撤出上海。就这样,“八百壮士”拘禁在孤军营长达四年多。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尽管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明抗日决心。他们慷慨地说:“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来到孤军营的第二天,谢晋元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倭寇与我们势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势力日趋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其变节。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谢晋元严词斥道:“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做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5时,谢晋元如往常一样率士兵们早操。此时,已被汪伪收买的郝鼎诚、张文清、张国顺、龙耀亮等四名士兵故意迟到。在谢晋元将他们叫到一边询问时,早有准备的四个民族败类突然拔出匕首和事先准备好的铁镐,丧心病狂地一起猛刺和击向谢晋元。谢晋元头部胸部多处要害器官被刺中,重伤扑地不起,血流满地。一代抗日英雄,没有战死疆场,却死于民族败类之手,年仅36岁。谢晋元殉国后,孤军悲愤万分,失声痛哭。

噩耗一经传出,举国震悼。各地唁电如雪片飞来。4月25日,“孤军营”官兵为谢晋元举行棺殓仪式,几天内上海同胞往“孤军营”吊唁者超过30万人。素车白马,交通为之堵塞。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蒋介石、何应钦、孔祥熙、朱家骅、顾祝同等国民党要员题词致哀。当时全国各地的报纸都为追悼谢晋元而出了特刊。

谢晋元遇难的第二天,蒋介石除明令政府褒扬发给特恤国币5万元于谢晋元的妻子。5月8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一、追赠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此令。二、陆军少将第88师谢团长晋元,致身戎旅,夙著忠勤。26年抗战军兴,日军以全力攻占淞沪,该团长率孤军八百,守卫闸北四行仓库,血战四昼夜,英勇奋发,气慑强寇,中外人士惊叹赞誉。嗣遵令转移驻地,环境驱迫,异常艰苦,卒能坚定不移,始终如一,洵足保持革命军人之人格,为长期抗战之矜式。乃闻突遭狙击,竟至殒命,深堪悼惜,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衅,用旌忠烈,而示来兹。此令。”

5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举行谢晋元追悼会。女童子军杨惠敏激动地说:“谢团长虽然牺牲了,但是还有我们四万万五千万在战斗中锻炼成钢的民众,新的中国是会在我们的手里创造出来的。”她饱含热泪在背景放映电影《八百壮士》画面时和全体参加的民众一起齐唱《中国不会亡》歌曲。5月11日,上海各界举行追悼会,蒋介石送来挽联:“艰苦矢成仁,终古光腾孤岛血;英魂应不泯,从今怒吼浦江潮。”

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谢晋元灵柩从胶州路墓迁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名人墓区”;上海晋元中学、晋元路恢复原名,还在中学建立晋元纪念馆,并立塑像供后人瞻仰;将“四行仓库”划为市级抗日纪念地立碑纪念。谢晋元家乡蕉岭县人民政府建立了晋元中学作纪念,还将尖坑小学改名为晋元小学。1983年春,上海市在宋庆龄陵园重建谢晋元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八百壮士租界仓库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洪秀柱称台湾拒统是死路一条
评沈虹光新作《壮士无言》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消防设备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八百壮士”流离的血泪传奇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