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

2015-08-05张变英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张变英

【摘 要】德育教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障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加之他们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应急能力差,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往往会出现不自觉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甚至导致犯罪行为。所以,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智障儿童德育教育工作,力争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被社会接受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一、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智障儿童应特殊教育

其实,让智障儿童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其中有着种种的尴尬和不便。要真正达到智障儿童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有几个方面不能不认真考虑:

首先,很多智障儿童得不到正常教育,跟其父母的观念有莫大的关系。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障碍,但还是想着死马且当活马医,害怕孩子一旦上了“弱智班”,全世界都会知道自己的子女是傻子,而自己则是这个“傻子”的始作俑者!这并不是认真为子女打算,而是为自己打算。其次,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因素。术业有专攻,老师不是包打理一切的神丹妙药,如果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己有一定缺陷的子女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话,结果恐怕只会是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再次,就学生个体来看,全面权衡智障儿童接受常规学校教育的利与弊,就会很容易发现,这种霸王硬上弓的做法也会给学生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三、与家长密切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接学生时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在对待智障儿童问题及其他类似问题时,不妨宽容一点,让孩子能从家长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什么是爱,懂得怎么去关爱别人。而不能一味地教育孩子自私狭隘地去对待别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对智障儿童的歧视,否则,将会为自己种下的恶果后悔不迭。

四、架起沟通桥梁,使智障儿童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五、将德育融入生活,培养智障儿童感恩之情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学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