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2015-08-05长明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教学情境新课程

长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快乐教学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特点

课前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的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他在《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一书中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结果有质的不同。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若能创设一个激趣情境,学生的心马上又会回归课堂的。此外还有很多数学小游戏,数学歌谣,数学小故事等等,它们的语言生动活泼,形式简单,引人入胜。这样的教学学生会百学不厌,乐此不疲,情绪高涨,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是提高学生的有效途径。数学因它的抽象性而使人却步,而因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而受人推崇。情境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教学的课题,而重要的是在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同时,合理的情境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内化算理,形成算法。借助情境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及理解计算的顺序等。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生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大约只有七八分钟,当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渐渐消失时,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小动作,特别是对要学的知识已经一知半解,又自认为已经学会了的同学,对即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兴趣会很快失去。这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竞赛的情境,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游戏情境既给全班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促进了同学的共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降低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难度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情境创设也不是"万用药",它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不要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堂课的有效性高不高不是在创设一两个问题情境上,而是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技能功底、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和对受教者既有知识的全面了解,否则学生只停留在情境的表面,无法及时沟通情境与要学知识的联系,那么看似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它的有效性只会不升反降。

二、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运用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加强直观,创设情境。"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能",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教学情境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