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8-05刘相彬
刘相彬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趋向。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长久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 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物理的应用这么广泛,物理学科这么重要,如何学好物理呢?
一、学习方法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独立地阅读教材,是提前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要学习的新内容仔细阅读、分析、思考,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重点听讲。对于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抓住其核心,联系以前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加以区别对比。
2.课上认真听讲。预习后,学生可以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这就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也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认真听讲,对比老师所讲重点,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预习方向。这样听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够抓住关键,而且能够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课下整理笔记。上课以认真听讲为主,课下需要整理总结。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笔记要求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可以记录下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笔记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题方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4.课后复习总结。对于所学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不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的断片而导致孤立地学习物理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及时地复习、总结。 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之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以达到知识的前后贯通。只要学生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方法去做,注重理解思考物理的过程,在学习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二、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趋向。这种趋向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长久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求学,从兴趣中提高。
在物理教学中,引起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
(一)叙说学生感兴趣的物理故事
比如,在讲“参照物”之前,我讲述了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抓住了一颗子弹的故事; 在讲“平面镜”时,我讲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我讲了“凿壁偷光”的故事; 等等。 这样教学,使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把物理问题置于一种环境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密度的应用”时,我先讲了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然后提问: 你们能不能运用密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并要求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随后发给学生每人一枚黄色的戒指,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现有器材鉴别真伪,并写出实验报告。 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好奇是初中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进行一个新的内容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的特点,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使学生感到新鲜,觉得稀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惯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端着一盆水,使劲往外一泼,水便会被泼出去。对于这一现象,到底是我们往外泼的力使水离开了盆,还是由于别的原因呢?”学生会给出常识性的答案,就是我们往外泼的那个力使水离开盆的。教师这时可以断然地予以否定,并且告诉学生是水自己离开了盆,我们泼水的力只是使盆和水获得了一个运动速度而以。这样一来学生的常识遭到颠覆,学生就会产生相当的疑惑,并且顿觉新鲜,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接下来继续问:“到底是什么使水自己离开盆的呢?”学生根据教材可以得到答案。教师最后给出惯性的概念,并且要求学生试举出身边的惯性现象。学生就会对物体具有惯性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为获得新的知识而享受到乐趣。
(四)运用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思维差异的物理实验
捕捉学生的兴趣情感,再把这种情感推至理性的认识,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汽化实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瓶口紧塞的烧瓶中盛有半瓶刚沸腾过的水,怎样才能使它继续沸腾?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加热。再问: 若用冷水浇这个烧瓶,里面的水是否会沸腾? 他们不假思索地答: 不会。然而演示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开始感到自身经验的不足,从而激发起求知的愿望。
(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精髓,因为物理实验生动、直观、具体,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认真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一些物理结论,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讲授光的折射知识时,我让学生动手做了两个小实验;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曲”?硬币为什么“升高”了?学生在实验中激发了好奇心,带着问题听我分析原因,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加深了对光的折射知识的理解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 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在讲微小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形变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对解决弹力的存在和方向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