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学生的思维束缚,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5-08-05张金权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张金权

【摘 要】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老师的观念或思维占领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捆绑着学生的思维,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去解开对学生的思维“捆绑”,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多种渠道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实施近几年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似乎有一定的体现,但是变“让知识走进学生”为“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教学情景根本没有得到实现。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去完全解开对学生的思维“捆绑”,从多种渠道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教师必须改变历来提倡的“师道尊严”,还学生以时空,努力营造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来撞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改变历来提倡的“师道尊严”,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应谦逊、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思考性地倾听,自我反省、自我更新,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空,从深层真切地感受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共同建构课堂的远景目标和具体的行为目标,致力于寻求解决课堂分歧和问题的途径,实现积极的共同理解、共同进步,体现多样性的平等,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第19页)的教学中,首先让先独立思考和讨论,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然后让学生交流进行加法运算的体会和感受,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教学效果也很好。

(二)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交流和思考中撞击思维火花。当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撞击出一定的思维“火花”而又“迷路”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以教材为本,注意教学内容的灵动性,重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发散学生的思维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以教材为本,灵活地处理数学课本中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数学“实数”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理解“无理数”就比较困难,而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让学生观察铺地板用的正方形的砖,从它的面积计算它的边长,抽象出平方根的概念,然后探索有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了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呢?容易看出,它的边长不是整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观察所得的数据,猜想它的边长是一个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可以不断增加的小数。经过分析和论证,可以说明这个边长不是分数,从而它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这种小数叫作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于是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无理数。这样,同学们就认识了无理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后,我让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同学们对实际问题有了感性认识,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数学就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实践,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上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萌发创新意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必须彻底解除对学生的思维“捆绑”,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