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探讨
2015-08-05吕莎
吕莎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调适大学生的心理平衡性,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分析了沟通的内涵及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意义,并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如何有效沟通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有效沟通;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辅导员要想成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前提必须与大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而且必须掌握一些相应的原则和必要的技巧。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大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恰当的沟通能使辅导员深入地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实际困难和不同的发展需求,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去追寻学习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它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双方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收者、所传递的信息。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意义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特殊地位及所承担的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决定了其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能发展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作为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一系列由低到高心理需要的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交往等需要较为强烈,辅导员从尊重、理解和关心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满足其心理需求,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性的丰富和高扬。
2.能构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马克思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学生在沟通中以辅导员为“镜子”,根据自身思想和行为在辅导员那里的反映,较为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提升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二)有利于调适大学生的心理平衡性
1.能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当代大学生是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当面对学习、生活、发展及社交等方面的问题时,较易出现心理困惑。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能为学生提供释放身心压力的途径,使他们在心理上趋向平衡、情绪上趋于稳定。
2.能帮助大学生获得归属感。当代大学生交往欲望强烈,但交际能力较差,内心深处充满孤单寂寞。辅导员通过沟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引导其学会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有着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引领者和人生目标的指路人,在经验阅历及信息掌握等方面与学生相比都有其自身优势。因此,应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重视学生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辅导员能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育人的目标。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高校辅导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有关知识,掌握并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进一步提高师生沟通的效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化。
(一)公平对待,建立良好的沟通意愿。有效沟通有利于师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成长经历等都不尽相同,辅导员不能因自己的喜好,有区别地对待学生,而是应“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基本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年轻的他们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冲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没有熟悉的亲人和朋友的学校里,当他们感到迷茫或有困难时更多的是希望辅导员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时,辅导员应以温和友好的态度、体贴关怀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情况,耐心地倾听并真诚地给予建议,无私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由此辅导员必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以信赖的形象,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信任而融洽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学生不论是遇到挫折,还是获得成功,他们都愿意在第一时间与辅导员分享他们的体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二)拓宽沟通渠道,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学生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这非常不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当前,高校师生最主要的交流场所是办公室和教室,而在寝室进行的交流非常有限。因而辅导员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沟通方式与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学生干部等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以及待完善的地方,以肯定、鼓励、帮助为主,使学生愿意与辅导员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时,辅导员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情绪体验等,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等与学生分享,让沟通在师生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中进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沟通的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应努力拓宽沟通、交流的渠道,如到寝室与学生谈心或是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也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辅导员博客、网络信箱、QQ 交流群等,使沟通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需求。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有没有被落实,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没有被侵犯等。因此,辅导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设身处地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求职、就业等学生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教室嘘寒问暖,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调度各种资源,努力为学生谋求利益,满足其需求,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特别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如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他们申请助学贷款等。
(四)强化辅导员的沟通技巧,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辅导员和学生沟通、交流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形象的语言以及用学生可接受的口语化语句对有效沟通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与学生交谈时,辅导员应根据实际随机应变,适时调整谈话内容,同时,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多使用一些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家常话,少打官腔。在学生提出观点时,辅导员可利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加以肯定,并不时以称赞性的语言予以鼓励。这样才能引导师生双方更加深入地交谈,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实现沟通的目的。
(五)善于倾听,激发学生的谈话欲。倾听是沟通中的核心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谈话欲,使沟通达到更深的层次。因此,辅导员应该善于倾听学生说话,通过倾听才能清楚学生想要传达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想及其语言逻辑思维,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症结,知道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出迷惘。同时,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激发学生的谈话欲,促进师生更深层次地沟通。如有时候学生感到困惑、迷惘,这其实并不代表他们茫无头绪,此时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倾诉也可以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另外,辅导员在用心倾听的同时,还应把所听到的、看到的形成意见适时适度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看清自己,寻找出路。师生之间要达到有效沟通,就必须交心,只有交心才能赢得人心,而要赢得人心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些沟通的核心技巧,同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用心倾听,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找出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红.基于以人本为本的理念下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1(05).
[2]覃仁和.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J].教育与职业.2011(03).
[3]刘秋宏.高校辅导员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
[4]董发广,王晓琼,孟祥聚.浅议辅导员的沟通艺术[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8(05).
[5]成一丹.浅析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