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2015-08-05林孟瑶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社会公众道路交通

林孟瑶

一、引言

为了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实践,我们小组特地进行了一次交通路口违规统计,小组共7人,在统计过程中坚持科学观察,首先制定计划,在制作好调查表之后,6月2日下午15点去路口进行观察,四个人分别观察四个方向的来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不重叠,在数据完成之后由每人进行自己方向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因为本人对当时当地的违规情况最了解,确保分析有效;之后有选择对象有重点,我们将重点放在机动车的违规情况上;最后,实地调查过程中做严格的详细的记录,严格按照计划中的记录分工进行。

此次观察为自然观察,进行了实地考察,而且为有结构的观察。

二、调查数据以及分析

通过对观察情况的描述与数据的简要分析,我们发现在腊梅路与科学大道交叉路口的交通违规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违规比例达到了10.65%,其中在参与交通的主体中行人的违规现象最为普遍,甚至达到了45.99%,其次是非机动车达20.12%,最后是机动车1.67%。在违规类型中,以不遵守交通信号灯为主要表现,依然以行人违规最为严重,即“中国式过马路”,其次为非机动、机动车。现代文明交通行为方式概括地讲,就是所有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自觉遵章守法、按章行事。具体对于驾驶员而言,就是文明驾车;对于行人而言,就是文明走路。这看起来好似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而在实际中做起来却是一个有着极大难度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广大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根据上述数据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当前郑州市民乃至全国民众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较差,有待提高;

(二)交通活动参与主体中,尤其以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违规现象较为普遍;

(三)在交通违规现象中,尤其以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现象最为普遍。

社会公众现代文明交通行为方式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教育与提高的过程。面对我国广大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实,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的同时,还须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对策分析

关于社会公众现代文明交通行为方式的培养,我调查小组经讨论研究,提出以下集中对策:

第一,在国家层面,我国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道路安全法律法规,从制度和法律的层面上来规避交通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主体的,各地方道路交通秩序法规及管理条例为补充的交通法律法规体系,然而该体系尚存在不健全之处,亟待完善与修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形势。

第二,在交管部门层面,首先、相关单位部门应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文明执法、合理执法。其次、应当加强交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尤其是道路摄像头的安放与应用,不能使其成为摆设,应当充分发挥其“电子狗”的功用,以期达到震慑的作用。其次、加强巡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在辖区内进行巡查纠风活动,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督查。最后、大力宣传与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交管部门应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立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与社会公众现代文明交通行为方式培养程度目标进程表,采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与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使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在民众层面,行人与驾驶员都要提升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在参与交通的工程中,时常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尤其是作为行人的主体,行人参与交通的特点是流量大且多变,其行为直接影响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规范的交通方式最易引发交通事故,虽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优先保护行人,但是这不能成为行人肆意破坏法律法规、藐视车辆的理由,行人急需废弃传统的“中国式过马路”,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不负责。

第四,在社会层面,全社会要构建一种“以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为荣,以破坏交通和谐安全为耻”的荣辱观,全民投入到安全交通建设的行动上来,对身边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予以指出、批评和教育,对身边的遵守交规的模范予以肯定、赞赏和推广。在社会中的主体,学校是推动文明交通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当引进和加强对学生主体的交规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树立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观念。

想必在上述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有效缓解并治愈我国现有的交通安全疑难杂症,构建和谐的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社会公众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