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体育慈善基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5-08-05过外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

【摘 要】农村体育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以加大农村体育的软件投入为主,而慈善基金在对农村体育的扶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咨询的基础上,着重从慈善基金运作模式和对农村体育投入模式的研究入手,为慈善基金和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方案和意见。

【关键词】农民体育;慈善基金;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社会性慈善基金投入农村体育事业的模式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线。由于农村体育市场价值小,市场投入几乎为零,而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慈善基金作为政府和市场的补充投入发展农村体育,即体现了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核心价值,又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慈善基金对农村体育的扶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农村体育仍存在诸多瓶颈:如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价值观念错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农村体育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主要是政府筹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匮乏,导致农村体育的开展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辅导[1]。本文将主要以慈善基金本身运作模式和对农村体育的投入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相关意见。期冀本文的观点和研究能够对今后慈善基金投入农村体育的模式有所参考价值和变革作用。

一、发展我国农村体育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农民是群众体育的主体[2]。没有农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身,要发展中国群众体育,实现全民健身,首先就要解决农村体育的现实问题。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了农民体育健身的发展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国家投入对农村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单靠国家资金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积极探求更多样的扶持制度,其中慈善基金近年来在扶持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政府资金的重要补充部分,慈善基金在现在乃至今后的道路上都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慈善基金自身运作和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中则发现,慈善基金的投入以硬件设施为主,而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则投入的不多。另外,慈善基金对农村体育的软文化投入又相对较少,在组建农村体育团体、宣传和引导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等资金投入也只占很少一部分[3]。我国农村体育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政策导向必须向农民倾斜

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我国要实现民族富强就必须要着重提高农民体质。

(二)慈善基金是政府资金的补充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一方面,政府出资还不能完全满足对农村体育的投入,要结合社会各界对农村体育的发展伸出援助之手,慈善基金在社会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力,将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故慈善基金的介入是达到最好的形象宣传效果。慈善基金也将会为农村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打开新的局面。

(三)没有农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身

没有农民参加的体育是残缺不全的体育,我国目前已是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体育强国,要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要发动我国最大的群体积极参加体育健身[4]。积极探索慈善事业和农村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是目前的重点所在。

二、我国农村体育慈善基金的运行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慈善事业是一种救济行为,施惠者与受惠者是慈善事业的两个基本要素,这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慈善事业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投入在农村体育上的慈善基金的筹集和运行模式主要有企业模式和赛事模式两种。

(一)企业模式

民众对于这样的公益性经营的态度是持非常肯定和赞赏的。对社会大众来说,在生活的细节处也可以让自己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本身意义非凡。这样商业化与公益性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募捐者的积极性,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慈善募资的奇迹。

我们以社会反响最大的招商银行“爱心操场,红动中国”专项体育基金作为分析案例。招行体育基金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募集到大量公益金与其运行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顾客办一张卡捐一元,刷一次卡捐一分的募资模式,招行慈善基金在短短的9个月中募集了千万元资金,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募捐案例,是商业化运行与公益性经营的巧妙结合[5]。而通过对此活动的媒体宣传,也更加促使了招行卡的发行量。该慈善基金所募集到的1000多万元为700余所希望小学提供了整套基础体育器材[7]。而为农村提供体育健身设施也是其他大多数慈善基金的主要路径和方式,这样一次性对农村体育进行资助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资助方式,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无法保证农村体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体育设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器械终究将会破损,而损坏后的器械得不到维护和保养时,慈善基金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便也宣告结束。如何能够将慈善基金资助农村体育的效益最大化,能使农村体育在得到慈善基金资助后实现较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了本次课题主要关注的重点。

(二)赛事模式

体育比赛对慈善事业的促进作用在当今世界上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当体育与慈善结合的时候,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效应,吸引社会民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6]。特别是专门进行体育慈善事业的基金会,在以体育比赛名义筹集资金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

三、农村体育慈善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从源头上对慈善基金本身资本进行优化,较好地实现保值增值

在慈善公益基金诞生初期,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并不突出;这是因为我国的基金会起步较晚,初创基金规模偏小。目前慈善基金输出较大,流入却很少,基金规模日见缩小,许多基金会只能主要依靠银行存款利息回报和靠边筹资边工作苦苦挣扎[8]。慈善基金资本是否充裕直接决定了其对资助项目的投入经费,效益好的基金会能更好地发展慈善事业,所以如何能让募集的资金更好地实现保值和增值成了目前基金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投资资本市场则无疑有较广阔的市场,这种模式在国外的基金会中非常普遍[9]。

(二)慈善基金与企业合作,实现资金投入的盈利

慈善基金投入到农村体育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寻求当地企业以及私人企业合作,慈善基金会出钱,地方企业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进行有效管理。这种模式大致为慈善基金进驻本土企业合作发展农村体育的模式。慈善基金会可以以入股当地企业的形式进行农村体育的开发,而企业则将以承包的形式主管当地体育发展,慈善基金投入企业的资金为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可以实行分红的制度,这其中所获得的资金便是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力资金。这样的模式虽然在投入初期见效没有一次性投入快,但是其持久性将远远大一次性投入。

(三)发展农村体育的软实力,提高慈善基金投入的效率

在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时,发现农民健身观念的错误和农村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极度缺乏是导致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是发展农村体育的软实力,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体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1.加强农民的体育锻炼观念

要提高农村体育的软件设施则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可以从宣传体育健身的知识开始,包括举办针对农村人口的体育健身专题讲座,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健身的现状,就必须对农民对体育健身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并将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观念加以强化,只有农民主动健身了,习惯健身了,爱好健身了,农村体育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民体质才能得到较大改观。

2.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到农村进行健身指导

由于农村体育指导待遇不高的问题,几乎没有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员愿意去农村工作,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来解决。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在实际指导中还缺乏经验和实践方法,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实习,实习不仅要在发达城市体育健身业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更要在落后地区进行,这既是对大学生的一次磨练机会,也使大学生了解了我国全民健身的实际情况,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环境,而慈善基金则可以联合高校体育类专业进行下乡实习支教的方式对农村体育进行帮助,一方面,慈善基金具有绝好的社会影响力,高等院校则拥有庞大的教学网络和社会资源,慈善基金联合高等院校进行此类活动能更好的利用双方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农村体育的发展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更好的掌握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这类模式我们暂且称它为“慈善基金联合高校送体育下乡”模式,慈善基金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便能更好的扶持农村体育的发展,而高校也能在慈善基金一定的资助下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3.加强农村体育社团的建设

慈善基金可以提供组建社团的专业知识,因为慈善基金本身也是社团性质,故拥有较大优势。还可提供经费支持农村体育非正式社团参加各类比赛,通过比赛促进社团建设,以小建大,社团建设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时,自然会带动当地农村体育的发展,这样滚雪球式的带动对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将产生连锁效应,促进周边甚至更远地区的农民体育发展,同时,慈善基金在对农村体育社团的扶持中更应注意地域因素,不同的地域风格所催生的体育社团其传统特色项目群众流传广泛的文化精髓。注重各地域之间的特色能更好的促进当地农村体育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对农村体育慈善基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首先要搞清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本入手才能长久地促进农村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慈善基金运作模式是其投入慈善及基金的保障,没有良好的收益和适当的保值增值措施,慈善基金必然会走下坡,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势必也会逐渐萎缩,故我们首先要对慈善基金的运行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其次,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软件设施以及软文化的更新上,从向农民宣传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探索慈善基金投入农村体育的新模式、加强对农村体育团体建设的投入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下乡进行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案,目的是让农民从观念上重视起体育健身,并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进行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30.

[2]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6):214.

[3]于文谦,孔庆波.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质层文化力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26期。柳若松,郑文海,雷福民,等.我国西北地区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J].体育科学,1999,19(2):18.

[4]胡庆山,王健.我国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必要性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59.

[5]田雨普,朱志强,许德明,等.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走向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9,19(4):58

[6]纪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7]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51.

[8]王松.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2):78.

[9]张杰.论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26.

作者简介:

过外桃(1983~),男,湖南长沙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技术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