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车牌“警示价”拍卖的回溯分析及“定价摇号”策略

2015-08-05徐远申徐俊杰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摇号成交价车牌

徐远申+徐俊杰

导读:对沪车牌设置“警示价”拍卖以来的成交情况进行回溯分析,尤其是该政策实施以来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可以发现现行沪车牌设置“警示价”拍卖政策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公平性有欠缺,滋生壮大了“黄牛代拍”产业,此乃该政策最大弊端;二是科学性有欠缺,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时间和经济成本;三是稳定性有欠缺,影响了正常的供需关系。基于追踪决策的学理角度,建议目前沪车牌的“限价拍卖”政策应调整为“定价摇号”的优化策略。

2013年4月,为抑制沪车牌拍卖价格过快上涨,上海车辆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沪车牌拍卖设置“警示价”进行网上拍牌新政。新政实施以来,一方面有效地抑制了非理性拍牌和投机炒作带来的价格波动,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拍不中牌”和“黄牛盛行”等新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许多市民都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试图从追踪决策的角度,对沪车牌设置“警示价”拍卖以来成交情况进行回溯分析,并提出优化沪车牌拍卖政策的新建议。

所谓追踪决策,是指原有决策的实施表明将危及决策目标的实施时,对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此时,决策者应采取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是:一是回溯分析,总结教训;二是非零起点,即必须充分估计客观对象、环境和条件由于受到原来决策实施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既要谨慎从事,不可鲁莽,又要尽力抓紧,不可拖延;三是做到双重优化,即追踪决策方案的选择,不仅要优于原有方案,而且要在新方案中进一步优化;四是要关注人们的心理效应。

一、沪车牌“警示价”拍卖政策的回溯分析

(一)沪车牌“警示价”拍卖政策

沪车牌拍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首次出价阶段,二是修改出价阶段。沪车牌“警示价”拍卖政策是在首次出价阶段设置“警示价”,高于“警示价”的出价,系统将不予接受。由于在修改出价阶段只允许竞标人在目前最低可成交价基础上最多加减300元,且只有两次修改机会,因此设置“警示价”能有效将当月实际成交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控制价格的目的。从2013年4月至今,除2013年10月未设“警示价”外,其余各月均设置“警示价”。其中,2014年全年每月设置统一“警示价”72 600元;2015年一季度设置统一“警示价”73 700元;2015年二季度设置统一“警示价”75 200元。

(二)拍卖结果分析

1.牌照投放量、投标人数与中标率情况

2014年以来,上海市机动车额度的年投放总量保持在10万张左右,每月额度投放量基本保持在8000张左右。从近期牌照投放量和投标人数(图1)分析,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间,月投标人数快速增加,由2万人左右增至10万人以上;伴随中标率大幅降低,由原40%左右降至6%左右。分析该时段投标人数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策不稳定,市场心理担忧警示价取消和价格上涨;二是新牌与二手牌之间的较大差价导致市场投机;三是2014年4月底上海实施国五排放标准,届时外牌国四车将无法转沪牌,导致在沪外牌车主集中转沪拍牌。2014年下半年以来,通过实施“二手车牌统一纳入拍卖平台”等政策,抑制了市场投机,投标人数有所下降。但2015年以来,出于“担忧警示价取消和价格上涨预期”以及“外牌高架限行时间延长”影响,投标人数再次快速上涨,4月投标人数达到152 298人,再创历史新高。

2.成交价情况

2013年4月起,在“警示价”控制下,沪车牌最低成交价从84 000元左右跌至74 000元左右(2013年10月未设“警示价”除外),2014年最低成交价继续稳定在74 000元左右,2015年起最低成交价伴随“警示价”上调有所上涨,2015年4月最低成交价为80 600元,再次突破8万元大关(图2)。分析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平均成交价线与警示价线大致平行,且走势相对平稳,说明设置“警示价”能有效控制成交价格,避免过度价格波动;二是最低成交价线与平均成交价线几乎重合,两者差价都控制在250元以内,说明实际成交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价格区间(约500元)内,成交价格差波动约占成交价的0.6%。

3.最低成交价时间

从近期最低成交价截至时间统计(表1)分析,在距拍卖结束(11:30分)30秒内的占到了72%(其中56%集中在最后15秒内),说明设置“警示价”以来沪车牌拍卖已进入“秒杀”时代,网速、眼速、脑速、手速已取代出价成为能否中标的关键。

表1 近期沪车牌成交价截至时间统计

最低成交价截至时间 11:29:45

-11:30 11:29:30

-11:29:44 11:29

-11:29:29 其他

百分比(%) 56 16 12 16

(三)社会反映

设置“警示价”之前,社会普遍反映主要为沪车牌价格的过高和快速上涨;设置“警示价”以来,社会民众反映主要为“拍牌难度加大,老百姓很难拍中”,“沪车牌拍牌几乎成为‘黄牛产业”,“黄牛代拍价格水涨船高”,等等。许多竞拍者竞拍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依然未能拍中,购车者由于拍不中牌导致新车闲置的也不在少数,不少竞拍者不得不花费数万元寻求“黄牛”代拍,实属无奈之举。可见,设置“警示价”拍牌只解决了拍卖价格过高问题,上海市民并未从中得到实惠,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由于多支付了“黄牛费”,在心理上对此政策也难以认同,这在一定范围内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现行沪车牌拍卖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对现行沪车牌“警示价”拍卖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政策确实在抑制沪车牌拍卖价格过快上涨方面效果明显。但该政策实施以来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问题,其主要问题是:

(一)公平性有欠缺,滋生壮大了“黄牛代拍”产业

所谓“拍卖”,应该是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市场的选择,“价高者得”。但实施“警示价”以来,能否中标的关键已由“价高者得”转变为“网速、眼速、脑速、手速”的比拼,出价高不一定拍得到,还需要考量拍牌的设备(电脑性能、网络带宽)、投标人的经验和技巧(分析判断、操作速度)和运气成分等,“警示价”的设置实际上是为投标者设置了一道不公平的起跑线,有人在前,有人在后。另一方面,由于公平性的欠缺,更是滋生壮大了“黄牛代拍”产业。“黄牛”由于在拍牌设备和经验技巧方面比普通投标人更有优势,相对而言其中标率也较高,以致普通投标人不得不寻求“黄牛代拍”。甚至有的“工薪族”由于掌握了拍牌的技巧和方法,则把拍车牌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据东方早报报道,目前“黄牛代拍”平均价为8000元左右,最高可达2万元甚至更高,“代拍黄牛”月收入达数万元,赚得盆满钵满。

(二)科学性有欠缺,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时间和经济成本

根据目前沪车牌拍卖政策,每月沪车牌拍卖需花费1小时时间,按照每人1小时时间(尚未计入准备时间)计,2013年拍牌全年共花费325 324人时,2014年花费1 171 562人时,2015年仅前四个月就花费486 415人时。可以说拍牌政策占用了社会巨大时间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按规定投标人每月参与投标,无论成功与否,均需支付100元/次的手续费。据此统计,2013年拍牌手续费全年为3253万元;2014年手续费全年为1.17亿元;2015年仅前四个月手续费就达到了486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拍牌手续费并未纳入沪车牌拍卖收入所得,据有关部门解释,该部分费用由拍卖公司“主要用于拍牌系统的软件开发、升级、维护,以及服务器扩容等运营成本”。但每年过亿元的费用用于拍牌系统升级维护和运营成本显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相对于一般拍卖品,机动车额度拍卖具有显著的政策性和特殊性,手续费的计算不应按一般拍卖来进行。而拍卖手续所得也应纳入沪车牌收入,进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稳定性有欠缺,影响了正常的供需关系

分析表明,市场担忧警示价取消和价格上涨的预期是导致投标人数剧增和中标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沪车牌拍卖设置“警示价”以来,由于政策缺乏稳定性,导致市场一直处于这种预期之中,客观上推动了投标人数的急剧增加,引起“恐慌性拍牌”。以2015年为例,目前已公布了一季度和二季度设置“警示价”,但从三季度开始是否设置“警示价”尚未公布,而政策的公布往往只提前不到一个月,无法留给市场足够的缓冲时间,引发市场对后续沪车牌拍卖价快速走高的担忧和预期,吸引潜在投标者提前拍牌计划,集中进场拍牌。因此,当前沪车牌设置“警示价”拍卖政策一直未能稳定,给市场带来不好的预期,影响了正常的供需关系,刺激了投标者集中进场。

三、双重优化——借鉴其他城市汽车额度控制的做法

为控制汽车保有量的激增,目前有北京、上海、广州、贵阳、天津、石家庄、杭州和深圳8个城市实施汽车额度控制政策。其中几种典型做法为:一是“摇号”,如北京、贵阳,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通过“摇号”程序无偿获得牌照指标,并对久摇不中者采取提高中签率等措施;二是“竞价”,如上海,完全通过拍卖方式有偿获得牌照;三是“有偿竞拍+无偿摇号”,如广州、杭州、天津、深圳等,对一定比例的增量配置指标进行有偿竞拍,一定比例的增量配置指标进行无偿摇号。分析三种做法即三种方案,笔者认为:第一种“摇号”方式公平惠民,但违背市场规律,易引发“全体摇号”,导致中签率低、上号难;第二种“竞价”方式发挥了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但易产生非理性竞价,导致价格过快上涨,滋生了“黄牛”产业;第三种“有偿竞拍+无偿摇号”方式相对而言兼顾了公平惠民和经济杠杆作用,是折中措施,成为大多数城市的选择。因此,第三种方案值得借鉴和吸收。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优化建议

目前,沪车牌拍卖采用单位和个人分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对个人竞拍设置“警示价”控制价格,对单位竞拍则无“警示价”限制,这实际上已类似“竞拍+摇号”的方式。基于上述的分析,建议取消沪车牌个人竞拍设置“警示价”拍卖方式,采用固定价格摇号方式取代,即改“限价拍卖”为“定价摇号”。

(一)“定价摇号”政策描述

“定价摇号”即每月由政府根据市场及机动车控制目标等确定当月沪车牌“控制价”(例如设置为警示价或近期平均成交价),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进行程序摇号,并公布中签者和中签率。申请者无需进行网上竞价操作,无需支付或仅支付少量的摇号手续费。摇号中签者支付统一的当月沪车牌“控制价”。对久摇未中者采取提高中签率的措施,例如采用阶梯中签率方式,6次未中者提高一定比例中签率,9次未中再次提高一定比例中签率等。同时建议允许个人参加现行无“警示价”竞拍,以满足迫切需要上牌且对价格不敏感的竞价者,但应该严格限制沪车牌非理性竞价和投机,以及设置个人参加无“警示价”竞拍的准入条件等。

(二)可行性分析

前文分析表明,现行“警示价”拍卖成交价范围集中在很小的价格区间内,其实际产生的结果与定价类似。采用“定价摇号”方式不会减少现行沪车牌拍卖收入,但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做到了公平公正,从制度上完全杜绝了“黄牛代拍”。“定价拍卖”方式能否中签完全取决于运气和几率,与设备和竞价者完全无关,对参与者能做到完全平等,从根本上遏制住了“黄牛代拍”产业,彻底消除“警示价”拍卖政策所造成的最大弊端。

2.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由于“摇号”方式并不需要个人进行操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且程序简单,可节省现在数目巨大的“拍牌手续费”。

3.有效调节了供需关系。设置“控制价”,既能避免沪车牌价格过快上涨,又可施惠于百姓,而且能通过价格杠杆控制投标人数,提高中签率。同时能传递稳定的市场信号,避免价格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正常的供需关系。

4.限定条件允许个人参加现行无“警示价”竞拍,既能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也能体现出政策的灵活度。

当然,“定价摇号”制度的实施还需要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并制订相关配套措施,例如修订《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管理规定》等。因此,作好追踪决策还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的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沪车牌设置“警示价”拍卖以来成交情况进行回溯分析,从追踪决策的视角提出建议,改“限价拍卖”为“定价摇号”。这样既可从根本上杜绝“黄牛代拍”产业,纠正原政策的弊端,也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人力和时间成本,更能有效调节沪车牌市场供需关系,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有利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摇号成交价车牌
政策拍卖成交均价继续回落
209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完成,再现摇号地块!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车牌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八大山人一只鸟拍出1840万·13年前成交价仅121万
基于MATLAB 的车牌识别系统研究
二手产品B2C在线拍卖的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以京东拍卖为例
“摇号”的实质——三论“合理定价抽取评审法”
深圳车牌首次摇号 纯电动车指标遇冷
2013 年5 月30 日我国部分钛锆原料及其下游产品市场成交价
“他的车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