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通过华侨华人进行国际传播的历史沿革
2015-08-04揭光泽付爱丽
揭光泽++付爱丽
摘 要:对我国武术文化的华侨华人传播脉络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武术文化由商贸、谋生以及逃难等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周边国家;华侨华人大规模出现主要在近现代,武术文化伴随着其发展经历了无意识传播、自发组织传播和有组织传播3个阶段;在新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主动传播成为了华人华侨国际传播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孔子学院、专门的培训基地等成为重要的传播形式。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华侨华人
中图分类号:G852;D6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4-0135-04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Wushu culture via the oversea Chinese
JIE Guang-ze1,FU Ai-l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achnology,
Maoming 525000,China;2.Maoming Health School,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ann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via the oversea Chines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ancient times, Wushu culture was spread to neighboring countries by the oversea Chinese doing a business, making a living or fleeing from a calamity; the appearance of the oversea Chinese on a large scale mainly happened in modern times, accompanying their development, Wushu culture had experienced such 3 stages as unconscious communication, spontaneously organized communication and organized communication; in contemporary times, a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itiative communication becom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Wushu culture via the oversea Chinese, while Confucius Institute, specialized training bases etc, become importan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Chinese Wushu;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overseas Chinese
华侨华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世界传播的载体和介质[1],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分析华侨华人在中华武术文化传播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本研究就华侨华人在中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发展中的脉络进行了探讨。
1 古代武术文化的华侨华人传播
在唐之前,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我国主要与接壤的朝鲜、越南等国家进行交往。到唐朝之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开始越海与日本、东南亚等毗邻国家或地区开展商贸活动、民间交流等。在商贸活动和民间交往过程中,部分商贸、交流人士因工作或生活需要开始在这些国家定居。此外,由于战争等原因的影响,一部分人被迫躲避到毗邻的日本、朝鲜等国家并定居下来,如明末清初,大批抗清志士被迫逃到海外,这些志士大都是武林人士,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以日本的国技相扑为例,据《日本体育资料年表》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23年。而这一时期,我国西汉正盛行角抵,并以此表演招待外国使者,这个时代正是中日频繁交往的时期,这就可能使角抵通过民间交流活动等传播到日本,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2]。罗时铭[3]认为:“中日两国相扑具有传承关系。很可能是在角力随中国移民东渡后发展起来的。”
在日本广泛欢迎的空手道,也是通过华侨华人由中国传播过去的。据日本的《空手道秘诀》记载:“琉球空手道,究系何时由中国传至而发展,并无明确记载:但是,一般认为,可能始于明代。当时琉球王国正式派遣使节,前往明朝接受册封。明朝的答礼使者自京城长安出发,渡海到琉球时,中国拳法遂跟着大陆文化传入琉球。”[4]
据东京教育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武道学会顾问今村嘉雄在《中日武术交流史》中介绍:弥生时代(指公元前3世纪起600年间),中国武器就开始传入日本。从中、日两国出土的汉刀来考察,远在曹魏以前汉刀就流传于日本[5]。到了4世纪初,东渡日本并定居的华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武器制造技术,在中国传统武器文化对日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近现代武术文化的华侨华人传播
从近、现代武术文化通过华侨华人的传播形式来看,主要经历无意识传播、自发组织传播和有组织传播3个阶段。
2.1 无意识传播阶段
由于华侨华人的大规模出现主要在近现代,而且主要集中在美国,故而近现代武术文化传播研究往往以美国为代表(特别是近代)。
以美国为代表的武术华侨华人无意识传播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是清政府中晚期。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大量中国公民前往淘金。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强,来自中国华南地区投机者,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俄勒冈、阿拉斯加投下了巨大的赌注。还有一部分为生活所迫民众为赚取更多的收入,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大洋彼岸当金矿矿工。到1850年前后,华工约占加州矿工总人数(包括白人)的1/4。这期间,1860年人口统计调查表明,仅在加州就有34 935名华工[6]。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他们的投资及个人权益并未得到当时美国地方政府的应有保护,他们的投资被侵呑、霸占,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被抢光,不少华工因保护自己的财产而被杀害,部分积累到一些财产的华工往往因被洗劫而变得贫困潦倒,沦为其他新移民的雇工。据托马斯·索威尔所著的《美国种族简史》所记载:暴徒在西海岸和落基山脉地区,不时地焚烧和洗劫唐人街,所到之处滥杀无辜。1871年在洛杉矶,一伙白人歹徒一夜之间射杀绞死了20名左右的华人[7]。他们开始认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依靠美国当时政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靠自己,一些懂得武术的华工,开始注重并加强武术训练,将武术传授给其它华工和与华工有着共同命运的其它国家淘金者。这些侨胞,将在祖国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也都带到了美国。武术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新华侨华人”于1847年第一次较大规模、有影响地被传入美国[8]。
在美国大批出现“新华侨华人”的另一个时期是19世纪60年代。清朝中后期的中国人生活于极端贫困之中,而工业革命之后的欧美国家迅速崛起,矿山开采、铁路建设需要大批的劳力。当时美国因修建贯穿大陆东西的太平洋铁路需要招募大量华工。由此,1865年,美国政府通过《鼓励外来移民法》,迅速建立起同中国之间的海邮汽船服务。1868年7月,受清政府委托分管中国同欧美合作的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擅自越权,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W·H·西华德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其中的“中美两国公民前往他国……总听其便,不得禁阻,均按最惠待遇”一项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之后,前往美国的华侨人激增。许多国人迫于生计到美国当雇工或作为劳力卖到美国当苦力,为美国政府修建铁路。其中,1869年横贯大陆东西的铁路完工时,中国劳工竟然占到90%,达到9 000人左右。在美国太平洋铁路修筑期间,前往美国的华侨总数有近10万人之多[9]。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而且经济地位相当低的背景下,华工们经常遭受白人雇主的凌辱和虐待。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歧视的命运,不能再坐而待毙,必须通过武术训练来壮大自己,奋起抗争改变被凌辱的命运。1870年,中国铁路工人为反对不平等待遇爆发的大罢工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让白人雇主充分认识了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和领教“中国功夫”(武术)的历害,也让华工和其他有共同命运的人认识到练习武术是抵抗压迫的一条路径。从此“中国功夫”声名大振,甚至白人纷纷学习中国武术。
随着淘金者或修筑铁路华工的发展,积聚的财产也亦越来越多,保护自己生命财产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在美华侨认识到单靠个人的微薄力量难以保护自己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组织起来,利用大家共同力量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世纪初,武术社团在旅居华人社区非常普遍,各种“尚武堂”、“精武会”、“中华武馆”等随处可见。这些社团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华人的人身安全,维护了华人的利益,而且也为中国武术在美国扎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无意识传播,往往是华侨华人为保护自己个人利益而自发的,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当时的传播主体主要是华侨华人本身。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甚至出现华侨华人不愿意将武术传授给外国人的情况,影响了武术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效果。但是当时的外国人已开始接触并逐渐认识、了解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些外国人甚至开始主动拜师学艺,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传播的序幕。
2.2 自发组织传播阶段
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无意识传播不同的是,自发组织的传播对象已经不再仅限于华侨华人本身,而是扩展到原居住国的国民。
以美国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健全以及国际环境的需要,美国一直奉行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政策被逐渐废除。1943年美国通过了《马格纳森法案》,允许中国公民有限度地进入美国,排华政策被正式废除[10]。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包括华人在内的不同种族利益逐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华侨华人不再需要通过练习武术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此时,华侨华人学习武术的热情逐渐退去,学习武术人数急剧下降,他们学习武术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是出于对武术的兴趣和满足乡愁的情感需要,武术运动进入了低潮期。武术传授对象由以往一般仅限于华侨华人,逐渐扩展到包括白人在内的其它武术爱好者。
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功夫之王的旅美华人李小龙,他先后在美国西雅图、洛杉矶、奥克兰登等地开设武馆授徒。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宣传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李小龙经常到世界各地参加武术表演和各种类型的比赛。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成绩以及在武术传播和功夫电影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蜚声国际,由此先后于1972年和1974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BLACK BELT)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则尊称他为“武之圣者”。
又如,菲律宾著名爱国华侨,著名武术家卢言秋,1937年在马尼拉创办了光汉国术馆,传授“五祖派南少林拳”,也兼授刀、枪、剑、棍、戟等32种奇门兵器。后来,他又在菲律宾其他地方开设分馆。光汉国术馆不仅传授武术,还注重发扬中国武德——扶危济贫的精神[11],对武术运动在菲律宾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具有武术技艺的人才移居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热爱武术的华侨华人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他们当中的这些人在来到(回到)美国之后,纷纷开办了传授中国功夫的武术馆校,成为中华武术在美传播的主要力量,为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2]。
从世界范围来看,精武体育会是华侨华人自发组织传播中国武术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社团之一。
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3月由陈公哲、农劲荪、卢炜昌等人创建的,是中国建立最早的民间体育社团。该会高举“爱国、修身、助人、正义”的旗帜,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刚毅之国民为主旨”(见《精武体育会章程》),从而在海外得到了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与响应。精武会开始时只是开设武术科,内容除了潭腿、八卦刀、五虎枪、套拳和各种器械等之外,还包括舞狮、舞龙、棋类等其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13],后来还拍摄武术技术电影以推广武术。1910—1920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精武分会。1920年之后,精武体育会开始着手建立海外分会,派遣了陈公哲、罗啸敖、黎慧僧、陈士超(女)、叶书田等人到东南亚诸国,先后成立新加坡精武体育会、雪兰莪精武会、金宝精武会、森美兰精武会、越南精武会、槟城精武女会等[14]。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精武体育会就遍及了东南亚一带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精武体育会之所以能够在东南亚地区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南亚地区居住大量华人。到20世纪中期,精武体育会借助华人力量向西方发展,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前苏联等地都出现了精武会[13]。据不完全统计,到1929年,精武体育会己有42个分会,总会员数超过40万人[15]。
2.3 有组织传播阶段
自发组织传播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真正意义的华侨华人传播,但是由于这些组织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缺乏政府的有组织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因而传播速度相对较慢。进入20世纪后半期,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加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成为了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华侨华人对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有组织的国际传播可追朔到民国时期的国术研究所。为了推广和弘扬武术,1926年张之江、李景林等在上海共同创建了“武术研究所”,不久便更名为“国术研究所”。一年后在钮永建、宋子文、蔡元培、何香凝等国民党政府官员的支持和倡导下改组为“中央国术馆”,张之江担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1929年颁布的《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第1条中明确提出:“中央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民族健康为宗旨”。中央国术馆的主要活动包括武术教学、武术推广,开展武术国际交流活动等。1933年张之江率领武术代表团曾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南洋岛国宣传武术。1936年,为了向华人宣传和传播武术,张之江率领由中央国术馆和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组成的“南洋旅行团”,前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表演,激起当地华人武术的文化自觉和学习热潮,使包括精武体育会在内的武术组织迅速发展。新加坡爱国侨领陈嘉庚激动地说:“这是一支传播中国国术的先锋队,它将会把中国国术传遍东南亚各国,乃至全世界。”[16]
3 当代武术文化的华侨华人传僠
新中国成立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前华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极少出现有组织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外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地位在世界上有显著提高,开始意识到了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性。1982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发展方针。从此,开始了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组织传播的新一页。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世界各地华侨武术组织的支持和华人的参与下,1985年8月,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1月,欧洲武术联合会在意大利波伦亚市成立。后来,南美武术功夫联合会、亚洲武术联合会、非洲功夫联合会、大洋洲武术联合会相继成立。至此,国际武联拥有5个洲际委员组织,标志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开始走向联合统一的道路。国际武术运动凭借华人的力量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武术的国际传播出现了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索了各种对外文化传播形式。其中,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孔子学院并不是一个只重教汉语的合作机构,而是一个推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协调者。2008年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举行的武术表演、2008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武术培训班、2009年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太极拳班、匈牙利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演出的中国音乐与武术文艺晚会、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就“武术汉语”的相关问题的探讨等等,尤其是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还把中国武术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开设了太极拳、少年拳等课程。虽然孔子学院的传播对象不仅是华侨华人,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华侨华人是孔子学院传播对象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使得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蓬勃发展。
为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作用,由我国国务院侨办主办的“中华才艺(龙舟)培训基地”、“中华才艺(武术·龙狮)培训基地”分别于2010、2013年正式落户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这些基地的建立,将充分利用侨校华侨华人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强化华侨华人学子的祖国认同感,将祖国传统文化带到海外,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肖建忠,谭华. 华侨华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7):114-116.
[2] 邱丕相,郭玉成. 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体育学刊,2002,9(6):59-62.
[3] 罗时铭. 中日相扑传承关系探析[J]. 体育文史,1997(1):15-17.
[4]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中国武术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73.
[5] 关文明. 武术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06-112.
[6] 杨令侠. 美国远西部早期淘金华工的活动状况(1850—1890)[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4):70-71,41.
[7] 托马斯·索威尔,沈宗美. 美国种族简史[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6.
[8] 王开文. 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69-70.
[9] 美国铁路华工: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登陆北美[EB/OL]. http://www.enshi.cn/20070525/ca77199.htm.
[10] Lai H M,Choy P P. Outline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America[Z]. San Francisco,1971.
[11] 泉州文献资料全文数据库[Z/OL]. http://mnwhstq.
cn/was40/detail?channelid=29719&record=4217.
[12] 孟涛,周庆杰,裴康凯. 中华武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基于美国武术馆校的调查报告[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7-10.
[13] 蔡扬武. 从精武体育会看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的交汇[J]. 体育文史,1992(12):5-8.
[14] 黄文聪. 精武体育会的内外发展[J]. 体育文史,1983(3):35,49.
[15] 张桂铭.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史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16] 昌沧. 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J]. 体育文史,199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