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蒜菜坪锡钨矿矿体特征简述
2015-08-04唐永昆
唐永昆
[摘要]:云龙县蒜菜坪矿区地处崇山西侧大断裂与温泉断裂夹持部位,崇山西侧大断、裂温泉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崇山西侧大断裂在漕涧镇一带被第四系掩盖,对矿区地层、次级构造和地貌形态的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1]。
引言:矿区位于大理市云龙县城225°方向,平距约40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云龙县漕涧镇所管辖。1973年5月-1986年有色地质三一0队在云龙县铁厂矿区、志本山一带进行锡异常查证及深部资源评价[3],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地构造位置
该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的澜沧江褶皱带内,系东南亚锡矿带东支—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2]。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在地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向挤压作用,形成了澜沧江、崇山、漕涧、温泉等多条长期活动的骨干断裂。此外,尚有一系列与骨干断裂呈“入”字型相交的次级构造,形成了澜沧江矿带即夹持于漕涧断裂与温泉断裂之间,平面上表现为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3](图2-1)。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位于云龙锡矿带中部而紧邻温泉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或未变质的砂板岩、灰岩及深变质的混合岩类[4]。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为坡积、残积、冲积物,主要由泥、砂及砾石组成,分布于矿区地表及沟谷,厚度0-20m。
2、寒武系上统柳水组(∈3l)
根据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总厚>875m。
(1)上段(∈3l2)
深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夹深褐色泥质粉砂岩。厚>257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下段(∈3l1)
黄绿、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间夹灰色泥质灰岩,厚618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3h)
根据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总厚>1917m。
(1)上段(∈3h2)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绿、黄绿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1050m。
(2)下段(∈3h1)岩性为灰绿、黄绿色变质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为主,夹多层灰岩、泥灰岩。厚>867m。
4、崇山群川塘组下段(Pzc1)岩性主要为灰白色花岗片麻岩,局部为眼球状片麻岩,厚>132.9m。
(二)、构造
矿区内为主干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为F1、F2、F3,分述如下:
1、称勾山断层(F1)
长约4km,在漕涧镇附近被第四系掩盖。断面倾向北东,倾角52°。其形成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接触面有关,该断裂是导矿构造,NNE向张裂隙是贮矿构造,北东盘下降,南西盘上升,为正断层。
2、分水岭河断层(F2)
分布于分水岭河一带,全长8.5km,断面倾向北西,倾角55°,岩石破裂,有牵引褶曲,缺失花岗岩边缘相,南东盘向东错移,性质为张扭,为一正断层。
3、分水岭断层(F3)
分布于分水岭一带,全长1km,断面倾向东,倾角65°,岩石破裂,有牵引褶曲,地层缺失,性质为张扭,为一正断层。
(三)、岩浆岩
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内岩浆岩发育,矿区范围内出露燕山期花岗岩体及华力西期辉绿、辉长岩脉,分述如下:
1、燕山期花岗岩体
主要出露于矿区家钟山及称勾山一带,岩体形态呈岩株、岩脉产出。岩体北缘以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向南则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由北而南有白云母、电气石、斜长石等矿物及锡矿化呈小幅度的递减,而钾长石略增,石英脉及副矿物则变化不大。
2、辉绿岩
岩体形态呈岩脉产出,有17条岩脉。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组成,具细晶结构,偶见绿泥石化。
(四)、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
区内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在此基础上经多期构造动力、热力及变质热液和深热源的作用,在构造发育地段或应力集中部位发生强烈交代形成了混合岩及与之有关的锡钨矿化(矿体)。其中以硅化和电气石、碳酸盐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三、矿体地质特征
通过地质勘查,通过各种勘查工程的揭露,矿(化)体均赋存于称勾山岩体边缘部位,目前在探矿区内已经发现并圈定了1个矿体,编号为KT1。(见表1-1)
KT1矿体,位于矿区东南部称勾山一带。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上段(∈3h2)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绿、黄绿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及其附近,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呈近NE走向,倾向313°,倾角60-62°。工程控制长约200米,倾向控制延伸40米,矿体厚度1.02-1.20米,平均厚度1.12米,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花岗岩,局部见电气石石英脉,Sn平均品位0.41%,W03 0.19%,均以原生锡矿为主,伴生矿产为钨矿。
四、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一):从大地构造位置看,称钩山一带位于滇缅“歹”字型构造之收敛部位,岩体、岩层因遭受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变质,称钩山就是属于这一大构造中的澜沧江变质岩系。称钩山工作区主要是由砂板岩、片岩、片麻岩组成的岩系。重点工作区是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因其具强烈的热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
(二);从成矿构造上看,称钩山同属马来西亚成矿带的北延部分,目前在云龙锡矿带上已发现多处大、中、小型矿床(点)。因此,从带上着眼,此区应为一个找矿远景区,这是对称钩山开展找矿工作的前提。
(三)从本区重砂异常上看,称钩山有11号异常出现(图2-2)。分布于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锡石呈黑色、褐红-褐色,多为不规则棱角状颗粒,最高含量0.1g。样品中一般伴生钨矿物,具一定找矿意义。
(四)从矿区外围称勾山锡矿详查区Sn化探异常上看,Sn异常最高1000ppm,最低10ppm,证明该区实有锡钨矿化显示。
(五)从含矿层位上看,本区矿体(矿化体)主要产于核桃坪组与花岗岩体接触部位及其附近,这恰好与石缸河含矿层位一致。
(六)从以往地质工作情况看,WO3最高品位0.24%,Sn最高品位0.49(%)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带来了很好的信息[3]。(图2-2)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一)矿床成因
锡石—石英—白钨矿(电气石)型,是矿区的主要矿床类型,赋存于构造裂隙中。矿床(矿体)的展布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表明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渐次演变而来。但混合岩化仅能造成局部重熔或矿化,难以形成具工业价值的矿床,势必有其它成矿因素。经分析在混合岩化过程中,由于变质热液的参与使地壳深部锡、钨质及硫活化并沿构造薄弱地带迁移上升,到混合岩化后期热液阶段使矿质逐步富集,随着构造活动的频繁,促使矿质进一步富集,从而形成了该类型矿床。故其成因应为混合岩化~高温热液矿床。
(二)找矿标志
燕山期花岗岩体与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上段在接触带附近因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矽硅化、电气石化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主要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 《1:20万永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1979.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 1990.
[3]、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〇队 《云南省泸水县石缸河锡钨矿床详查报告》[R] 2009.
[4]、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 《云龙县蒜菜坪锡钨矿详查实施方案》[R]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