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康巴藏族金属配饰艺术探究

2015-08-04钟亦秋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

钟亦秋

摘要:川西康巴藏族服饰中独特而华美的配饰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性,配饰不仅造型多样且工艺精细,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与水准,它是康巴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本文通过对川西康装配饰的艺术特征与意蕴以及康区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出康巴藏族服装配饰艺术的形成因素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康巴藏族服装配饰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配饰是信仰、历史、文化、心理、审美等多方面的浓缩体,康巴藏族服装配饰艺术的实用性、易塑型与装饰性为相应的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

关键词:康巴藏族;服饰文化;配饰艺术

康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藏地分区卫、藏、康三部之一,藏文史籍记载“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的“博曲卡松”,主要是据藏取的地形特征与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康区多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旧称“朵思甘”地区。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区,东与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叫称为康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树州以及那曲东南一线。川西康巴藏族服装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装配饰艺术,多彩的川西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需求和文化艺术结晶。它以其夸张的形制、精湛的工艺、古朴的纹饰、深邃的文化意蕴,在藏族服装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一、川西康裝配饰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自古川西康区铸造业趋于藏地领先水平

从新石器时代以后到吐蕃王朝兴起之前,蕃域高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金属时代。这一时期,金属物与造型器具的出现,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在川西康巴藏族地区甘孜州的炉霍与新龙县都出土大量青铜兵器,铸造水平已经趋于成熟。甘丹颇章时期,藏族美术金工铸造进入黄金时段,格萨尔王的故里德格的铸造工艺反映了此时期铸造工艺的成熟,德格所产的紫利玛佛像为佛像上品。此时期金工铸造工艺的成熟带动了配饰等金属制品的发展,出现贵族雇佣工匠打造以自己家族名字命名的产品用于商业交换,民间手工艺人也开始自由个体生产,发展具有规模体系的行会。川西康巴藏族中金属铸造业不仅历史悠久且工艺相当精湛。

目前川西康巴地区的藏族服装金属配饰工艺绝妙并且形式多样,川西康区多地区都以精湛的金银器打造闻名,甘孜白玉河坡、新龙等民间所产的各类藏刀、配饰等。从金银配饰的造型多变,图案与纹饰组织巧妙,再到精湛的制作工艺,多方面都显示出川西康巴地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康巴服装配饰艺术的璀璨也正源于此。

(一)地处文化与贸易枢纽为华美工巧的格调提供基础

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得川西康巴服装配饰艺术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拥有汉族镌刻、鎏金、镶嵌的饰品工艺优点。同时是茶马古道的川藏路线的必经之路,接触毗邻地区民族的装饰精华与工艺,配饰中大量出现的连珠纹来自波斯工艺品纹饰,中亚富丽堂皇的唐草纹与连枝牡丹纹也被融合进配饰纹样中,捶揲技法又受到白族金银器工艺的影响。

自古以来茶马古道川藏线横贯康区,川西康巴人善于经商与游走,出现大量名商巨贾,这是康巴藏族服装配饰的瑰丽与昂贵的原因,有优厚的经济条件使得康巴藏族服装配饰中出现大量的金银制品。且长期游走的康巴人将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与迁徙。正因为物质条件丰裕与便于财产管理的原因,造就了康装配饰艺术以大为美的概念,比如一个体积较大的腰盒或者是嘎乌盒使用金银材质,工匠大面积的纹样装饰并镶嵌名贵石材,价格越是高昂则能承载的财富转换值则越浓缩,以便于对财富的管理与保存。一套服装中的所有华彩的配饰并非一代人的功劳,而是数代人财富的积累与传承,体现着一个家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所以一套康巴藏族服饰中佩戴的各种金银配饰往往数量与体积都很可观。康装配饰风格华美的形成受其所处环境影响,雪域之中、草原之上、蓝天之下的粗犷生活环境造就了康巴藏族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因此每逢佳节或者喜庆之日,康巴人都将所有的配饰穿戴在家中所选出的代表身上,并且每家每户的人都极具创造力的将传家之宝以自己认为最美的方式排列、编织、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川西康装金属配饰艺术形制

辫饰:

川西康巴藏族男女都喜佩戴辫饰,辫饰材质多为金银打造,镶嵌突起的红珊瑚与绿松石。大多结构类似于戒指,但有些则是圆盘加挂链的结构。辫饰正面比戒指的装饰面长,背面则为环状结构。装饰纹样多为珍珠纹与植物纹样稍加点缀,点缀部分多为镶嵌宝石的周围以及镶嵌物中间间隔的金属部分。男性使用辫饰多伴随“英雄结”头饰使用,将类似于戒指结构的辫饰固定在黑色或红色的丝线与发辫相互盘结的一侧,康巴女性使用辫饰则用来装饰和分股编好的辫子,一股辫子上可以从上之下使用多种样式的辫饰,康巴女子头发以长为美,辫饰的使用主要用于装饰背部。

耳饰:

康巴藏族金银配饰中耳环的造型也十分独特,男子左耳佩戴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康巴女性则佩戴金、银质环形、灯笼形嵌珠、龙头形嵌珠耳环等。较有代表性的耳饰造型为大环形的一侧镶嵌红珊瑚和绿松石,环圈正下方悬挂一个梭形灯笼式的耳坠,它由圆形的宝石与由植物造型或连珠纹装饰的的金属隔片连接。

领饰:

康巴藏族服装金属配饰中的领花由女性佩戴于领口,对领口进行装饰作用。多为对称造型,纹饰多为植物纹、连珠纹,图形排列具有放射性,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图案则多表现“格桑花”或莲花,也有小型银盘和银泡样式的的领花,银泡领花远观则像一圈圈的连珠纹组成,好似一碗如意宝珠、近看则由不同的花瓣组成,花瓣则由雪莲花瓣、格桑花瓣、大丽花瓣居多。

项饰:

康巴藏族的项盒也称为嘎乌盒,特点就是体积大,材质使用金银,形状以灯笼形、方形、花形、圆形、椭圆形为主,佛盒则为康巴男性佩戴,几何化的植物纹样或银泡银盘连珠式的纹饰以放射状布满整个嘎乌盒,有时挂于胸前,但也时常出现在与王字形腰饰挂链的链饰中央,三到四个大嘎乌盒逐个垂直连接。

手饰:

男子皆有金银质双龙头、单龙头、麻花形手镯,男女皆有金银质嵌珠宝戒指。龙行手镯上的装饰纹样有鱼鳞纹、回形纹、珍珠纹等,戒指则与辫饰的结构相似且工艺也相近,材质以纯金或纯银为主,镶嵌红珊瑚与绿松石,金属部分则珍珠,辫饰与戒指甚至可以混用。

腰饰:

康巴藏族腰配饰男子腰饰主要有火镰袋、皮包、腰盒、吊刀、长腰刀、腰帶式钱包等。妇女腰饰主要有雕花银泡腰带、皮包、腰盒、针线盒、奶桶钩、小吊刀、银链等。腰部上悬挂的装饰品则大多都有使用价值,悬挂在腰部的物品较多,有一定的人体工程学原理,腰部为人体主干部位,对于物体的重量承受度比四肢大,所以康巴藏族所佩戴的大型的嘎乌盒会连个悬挂于腰带下,且连接银制挂链,是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与装饰作用,避免悬挂的嘎乌盒缠绕在一起,同时使得康巴人在运动时嘎乌盒的位置都处于腿部中央,不会摇摆异位影响美观与行动。同时佩链结构不影响上马与下马,连接的链条有可随意移动的空间。

腰带的作用主要为悬挂物件,腰带的装饰则由金或银组成,逐个相连的雪莲花金银盘或金银泡围满腰间,突起的金银泡则像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奶桶钩是在为牦牛挤奶时使用,因为牦牛在被挤奶时可能会来回的移动,为了奶桶不被牦牛踢翻则使用奶桶钩来固定住奶桶。奶桶钩多为银质。皮包则多用来收纳一些小型的物件,多为倒置的元宝形,皮质的包盖上则装饰带有纹饰的金属片进行装饰。火镰袋则是打火使用的工具,上面有皮包与火镰的外观造型相近,但也有区别。主要区别在于火镰袋下方有打火石,而皮包则没有,皮包的下方多为皮质或银质流苏。这两者外观的装饰纹样也较为相似。腰盒则用金银打造成水滴形,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又为其他腰饰挂物提供的连接的活动挂环,针线盒形状各异多为银制,收纳缝补衣物所用的针线。吊刀造型多样,日常用来分割物品,在就餐时切割肉类食物所用。材质由金、银、铜较多,刀鞘与刀柄都有精美的纹饰与石材装饰,表面镶嵌突起的绿松石与红珊瑚。

(三)川西康装金银配饰的纹饰艺术

川西康巴藏族服饰中的配饰不仅制作工巧,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康巴金银配饰上所康巴金银配饰吸收了来自汉地锦缎、陶器、饰品等多类纹样,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唐草纹、缠枝花纹、串枝牡丹纹等。但康巴金银配饰上的装饰纹样并非照搬汉地装饰纹样,而是经过融汇贯通后得来。更加善于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纹中,用缠枝纹与卷草纹穿穿插其间,构成一种自由活泼,对称均齐,组织严谨,富有韵律感的特色装饰图案。从图案的组织结构来看,大豆采用直面排列、曲面排列、曲线和折线排列、错位和倾斜排列,有时也采用放射排列、旋转排列等。总的来说,单个性图案较多,而组合成大单元形的较少。表现的富有朝气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龙纹、狮子纹、连珠纹、卷草纹、莲花纹、“朗久旺丹”(十相自在)图案、“雍仲”图符、“吉祥八宝”图案(吉样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法轮、胜利幢、宝瓶、金鱼)等。这类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纹饰是原始自然崇拜、藏王崇拜、宗教符号与吉祥文化的体现,经过当地民间巧匠们的打造,使单纯的图案不仅纹样构成变化丰富又具有装饰性,并注入了文化与信仰的血液。

四、川西康装金银配饰艺术意蕴

(一)藏王崇拜

在川西康装配饰艺术中对龙的崇拜较为突显,且藏族人民对龙神的崇拜和信仰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古格王朝时期,托林寺中已经有壁画描绘龙人与龙女。格萨尔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康区甘孜州西部,《格萨尔王传》中记载格萨尔是天神与龙女结合而生。金银器中还出现鱼尾狮子头纹样,体现了鱼龙合一的思想,因格萨尔有雄狮王的美誉,一直以来藏族人民都有藏王崇拜思想。所以金银配饰中有狮龙纹饰大量出现,都是承载着康巴藏族对战神格萨尔王的崇拜与爱戴。

(二)汉藏文化的交融

汉藏文化交融后期受到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佩饰则又出现一些汉族龙的形态,卷草纹、缠枝纹则源于汉藏纹饰,茶马互市时期,汉地以茶换蕃马,汉地与藏地交易货币以铜币为主,而大量的铜币被吐蕃人使用到铸造工艺上,中原担心铜矿储藏量大量流失,于是使用大量绫罗绸缎去进行交易,其中的唐卷草纹,缠枝牡丹纹的中原文化被带到了藏地。

(三)藏地宗教信仰与民俗体现

原始宗教中万物有灵的思想是求吉纳福的起点,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灵性,需要保持敬畏。崇拜大自然、崇拜超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通过与大自然灵性的沟通以达到趋利避害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为卷草纹与连枝纹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崇拜藏王格萨尔这样的祖先提供了思想依据。代表雍仲本教的左旋万字符号与佛教右旋符号在纹饰中出现,佛教追求圆满的思想使得配饰形制、镶嵌物、纹饰都尚对称与饱满的造型为主。吉祥八宝纹与佛法有关,配饰中出现八瑞相是突显藏族人民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祈祷受到佛法庇佑的期望。

五、结语

康巴藏族服装配饰艺术承载了康巴藏族文化的发展、融合与创新,同时反应出康巴藏族的审美情趣与追求美的渴望。对康巴藏族服装配饰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配饰是信仰、历史、文化、心理、审美等多方面的浓缩体,康巴藏族服装配饰艺术的实用性、易塑型与装饰性为相应的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

参考文献:

[1]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12

[2] 甘孜州文化局选编.康巴藏族民间美术.[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5

[3] 中国藏族服饰编委会编.中国藏族服饰.[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7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基于湘西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服装设计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试探阿里噶尔本时期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
寻古鉴今——2018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融媒体背景下的服饰文化动态之刍议
传统服饰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号探究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