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文荣德口述西路军失败原因之研究
2015-08-04石京秀
[摘要]文荣德所述与徐向前、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一相同:没有援军。他说的“就因为我们到了黄河边的部队没有及时过得去”虽然简单,但却是关键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当时的见证人上至红军参战高级将领徐向前、李先念,下至普通红军战士文荣德都亲自在历史现场耳闻目睹。笔者翻阅众多西路军失败原因历史问题研究文献发现,某些学者尽管长篇大论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原因之一产生的具体背景,文荣德讲述的细节能起补史、证史的作用。
[关键词] 老红军;文荣德,西路军
1人物介绍及课题意义
1.1人物介绍
文荣德,男,1917年10月出生,红四方面军老战士,汉族,四川苍溪人,中共党员,1933年12月参加红军。曾参加川陕根据地的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战役,百丈关战役,长征到陕北。之后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离休,按副军职待遇,现居住成都市某军队干休所。[1]
1.2课题意义
98岁高龄的文荣德老红军,身体尚好,只是由于年事高,听力、视力较差,与之交流不够顺畅,好在他有一定文化,可以通过放大镜看清楚写给他的纸条,然后声音洪亮思路较清晰地讲述,并同意公开发表自己所见西路军失败原因的见闻。
本文主要对文荣德口述西路军失败原因访谈的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梳理后的研究分析,在内容上结合考证相关权威文献,通过设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他根据亲身经历讲述西路军这个红军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见闻,以个人的经历印证宏观的叙事,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
红军历史是党史、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老红军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自己的一部红军史,本文是文荣德亲眼看到的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细节分析研究,尽管记忆有限,只言片语却非常珍贵。现在四川乃至全国老红军人数不多,物以稀为贵,作为历史见证者,文荣德属于活化石级别人物,笔者利用有幸接触文老的机会,基于历史责任感,对其口述史进行研究,这是抢救性的工作。文荣德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目前为止他没有个人的传记和回忆录,因此本文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即将迎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之时,研究红军历史中西路军失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对西路军问题的全面了解,同时还浴血奋战的西路军壮士的英名,告慰先烈。
2文荣德口述目睹的西路军失败原因
2.1 西路军的历史背景
西路军失败是红军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早先西路军问题一度被认为是张国焘路线的结果,真相被淹没,西路军的巨大贡献也被忽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西路军问题研究开始突破,很多学者对西路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是西路军的失败原因学术界曾经研讨十分热烈,我们党对西路军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西路军是执行中央的计划。
在红军三大主力完成战略转移(长征)在西北会师之后,为了把红军主力歼灭在陕甘宁边区,蒋介石纠结十几万大军企图对红军进行“围剿”,针对蒋介石“围剿”计划,中共中央制定了西进打通苏联的“宁夏计划”。
文荣德说:“当时红军会师后,陕甘宁地区一下子增加了几万红军,而那里生产力低下,很难长期承载这么多人,军队征粮困难,红军向外发展是迟早的事情。陕甘宁根据地的北边是沙漠,东边是阎锡山长期盘踞的山西,很难打下,之前刘志丹东征失败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点,南边是胡宗南的中央军也是强敌,分析当时周边情况,红军只好西进。”文荣德根据所闻所见的分析也是对中央制定宁夏计划必然性的论证。
2.2 党史权威文献对西路军问题的澄清
西路军首先执行宁夏计划的是红军30军,1936年10月25日红30军二六三团突破黄河天险,后续部队抢渡摧毁马家军防线。西进的红军包括30军,9军,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称为西路军。西路军刚开始锐不可当,取得一定的战绩,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河西走廊孤军奋战四个月后最终失败。西路军渡河时红军总数2.18万,最后西路軍惨败,损失严重,只有少数经营救或自己突围回到延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示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蔸剿”。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万人,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奋战,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终于遭受失败。”[2]
徐向前认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担负的任务,漂浮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地超出了应有的限度,是导致失利的根本因素。先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策应一方面军,继而放弃这一计划,独立西进,打通新疆,还有建立根据地的任务以及配合西安事变,忽而西进,忽而东进,孤军深入敌军腹地,且旷日持久,与敌鏖战,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左右不好回旋,企求援应没有援应,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思想上有包袱,当断不断,盲目“唯上”,指挥失误有关。[3]
李先念在《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指出:“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经中央军委同意的。因此,西路军的问题同张国焘一九三五年九月擅自命令四方面军南下的问题性质不同。西路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河西走廊创立根据地和打通苏联,不能说是执行的张国焘路线。” [4]
2.3 以一位红军战士的视角分析西路军失败原因
文荣德对西路军的失败之所以特别关注,因为西路军有他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刚参加红军初期,文荣德曾经是红30军、红9军的战士,这两个军后来都是西路军。早先文荣德在红30军时,一次战斗中他胸部中弹受重伤,是战友舍生忘死地救了他,用了三天时间把他背到了后方红军医院,手术取出了弹头,伤愈第一次出院后原部队走了,文荣德从此离开了红30军,被就近编入红9军,在万源保卫战中,战斗异常惨烈,文荣德再次受重伤,战役结束后,文荣德再次入住川陕根据地红军医院,当他第二次出院后原部队又走远了,文荣德因此也离开了红9军,长征时文荣德已经编入红31军当战士。
文荣德说“我还在长征路上碰见曾背我到医院的30军和9军的战友们,后来在延安就不见这些曾经熟悉的有救命之恩的战友”因此文荣德对西路军的战友折戟于戈壁沙漠十分关注和心疼。
与西路军红军参战将领徐向前、李先念从全局分析西路军失败的原因相比较,文荣德只从亲自遇到的情况谈西路军失败原因。文荣德惋惜:“当晚我们31军等部队已经到了黄河边,由于太晚就没有及时渡河,如果我们31、4军头一天夜间抢渡黄河,西路军不会全军覆没,结果第二天对岸码头被胡宗南部占领,河东我们这边也受到敌人猛烈冲击,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成团成旅地向我军阵地扑来,飞机低空轰炸,震倒围墙,我们军政委又急又气,与司令部的人员一起用手枪、步枪打飞机,地面的敌人也凶猛,红4军与敌人激战时,我方有一个阵地被突破,险些被歼灭,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的部队差点被打乱了,后来我31军一个团顶上去,局面才得以控制。本来朱德等红军领导都是准备按计划一起随我们西进执行宁夏计划,如果我们都过去了,西进红军的整体力量强了,肯定能战胜马家军,而且领导力量也加强了,可以避免陈昌浩在西路军指挥问题上的优柔寡断的错误。在我们31军等部队那次失去西渡黄河机会后,之后一直没有西渡黄河去补充西路军。”
归纳文荣德所述,他认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明了:“正准备渡河的他所在的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的红军被突如其来的敌人隔断了。”验证了李先念所说:“在渡河的问题上,有些复杂的情况。正当我军准备渡河的时候,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加紧向我进攻”;“但是,南面的敌人也很快赶到黄河边上,占领了我渡河地区及中卫一带,不久,中央就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5]
文荣德所述与徐向前、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一相同:没有援军。他说的“就因为我们到了黄河边的部队没有及时过得去”虽然简单,但却是关键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当时的见证人上至红军参战的高级将领徐向前、李先念,下至普通红军战士文荣德都亲自在历史的现场耳闻目睹。笔者翻阅了众多的西路军失败原因历史问题研究文献中发现,某些学者尽管长篇大论却往往忽略了这个原因之一产生的具体背景,文荣德讲述的细节能起补史、证史的作用。
文荣德所在的31军等红军部队在黄河边,为什么没有过得去?原因也可以从《王树声大将画传》找到:“但是,河东红军主力在麻春堡、关桥堡地区设伏诱歼胡宗南部,未达目的,而此时敌人已进至靖远、打拉池、中卫等地,打通了增援宁夏的通路,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的3个军联络被隔断。这样,宁夏战役计划便无法实现。” [6]
参考文献:
[1]《老红军——文荣德》解放军报2012-07-11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7月出版,P421页
[3]徐向前口述,国防大学党史教员朱玉整理,《徐向前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P413-416页
[4]李先念,《建国以来李先念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P239页。
[5]李先念,《建国以来李先念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P233頁。
[6]《王树声大将画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组织编写,张树德主编,张国君、陈伟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P114页
作者简介:石京秀,女,苗族,重庆秀山人,1963.7月出生。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基金项目:2013年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SLQ2013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