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极做什么
2015-08-03大脸兔
从每年的4月开始,南极洲的夏季就结束了,这意味着南极的科学活动也进入了休眠期。因此,每逢南极的夏季,科学家们总会争分夺秒地在这块寒冷的大陆上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下面大脸兔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科学家们在南极开展的值得关注的六个项目吧。
全球海冰融化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观测海冰融化,科学家们将特制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地震传感器嵌入南极洲冰块内部,与位于北冰洋格陵兰岛上的传感器一起,编织成一张密实的极地冰观测网。
2014年,科学家们在南极洲的另外三个地点再次铺设传感器,这些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将帮助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不断融化,地球的地壳会如何回升,从而或许可以确定,海冰的融化是否正如之前发现的那样,是一个无法控制的过程,以及地壳回升是否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等。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微子粒子,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粒子将有助于解开一些科学谜题,如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等。探寻中微子粒子需要借助专门的探测器,被称为“迄今为止设计得最疯狂的观测台之一”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就被放置于南极洲约2.4千米深的冰层下一块1立方千米大的冰块内。它由86根装备了传感器的电缆所组成,每根电缆包含有60个光学传感器,这5160个传感器的使命就是搜寻太阳系内外的中微子。
2014年3月17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位于南极的BICEP2望远镜,观测到了宇宙诞生初期急剧膨胀(暴胀)的首个直接证据。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1秒的时间里膨胀了1078倍,这一过程被称为“暴胀期”。大爆炸形成的“最古老的光”穿越漫长时空,成为均匀散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微弱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仿佛是宇宙的背景一样,因而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ICEP2望远镜的观测对象,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大爆炸遗迹”。
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磁性偏振信号,经过分析,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偏振正是大爆炸瞬间产生的“原初引力波”造成的,从而获得了支持“宇宙‘暴胀期理论”的最有力证据。
现在,科学家们在南极又铺设了BICEP3望远镜,它拥有的传感器比BICEP2多5倍,观测视角为BICEP2的3倍,它将证明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为了了解那些靠太阳生活但在南极暗无天日的冬季也能存活的微生物,一个名为ALPS的研究团队在南极两个冰雪覆盖的湖泊内铺设了海藻探测器、浮游植物采样器、水化学分析设备等仪器。他们收集到的数据和研究结论将会帮助天体生物学家们预测,在冰雪覆盖的天体,比如木星的卫星“欧罗巴”上,是否也有同样的微生物生存。
在南极洲,地球的大气层非常稳定,而且变化可以预测。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气球——有些比球场还要大——能够围绕南极洲大陆旋转并最终能落到其出发点附近。“长时间气球”研究团队将利用气球搭载大约1700磅重的伽马射线望远镜,观察那些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阻隔而不可见的恒星。
企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肉动物,它们能揭示南大洋的生态系统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企鹅科学”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位于南极洲冰面下拥有4.5万年历史的骨头和蛋壳以及活的阿德里企鹅。目前他们已经收集到了长达15年的研究数据,描述企鹅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现在,该团队研究的焦点是,企鹅的觅食能力究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还是遗传特征,以及这种能力是否能随着海冰的融化而继续保持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