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康复干预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应用
2015-08-03余红香余小兰方雪梅
余红香,余小兰,方雪梅
(开化县人民医院,浙江开化 3243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AHR 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假体松动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加之患者生理机能及心理功能障碍、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业余生活缺乏及社交活动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2]。跟踪康复干预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使出院患者能够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而增加服务成本。对AHR 术后患者进行跟踪康复干预,为其提供康复训练及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本院对30例行AHR 患者实施跟踪康复干预,并与同期接受一般出院随访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65岁患者,为首次接受AHR,围手术期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无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障碍;患者本人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同意出院后接受连续6个月的护理干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67.7±10.8)岁;所患疾病,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例,股骨头骨折19例;手术方式,单侧AHR28例,双侧AHR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例,初中8例,小学及以下18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6~82 岁,平均年龄(67.7±10.8)岁;所患疾病,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头骨折20 例;手术方式,单侧AHR 28例,双侧AHR 2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例,初中9例,小学及以下16例。两组患者手术均采用髋外侧切口,统一使用同一公司提供的锻造钴铬钼合金材料的假体。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责任护士系统的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等出院指导,内容包括居家环境、家庭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行为新规范的建立、并发症的预防和心理康复指导等;责任护士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人工假体类型等;发放爱心卡(记有科室电话号码)、出院健康宣教小手册、行为新规范图画等。
1.2.1 对照组 患者出院后在家按出院指导的内容以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康复。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6个月内每2个月复诊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诊1次,每次复诊时给予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
1.2.2 观察组 患者出院后实施跟踪康复干预,为期半年。
1.2.2.1 建立AHR 康复干预医护小组 骨科主任医师1 人、主治医师1 人、主任及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及护士2人组成院外AHR 康复干预医护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负责排班及人员安排,每次家庭访视由医生护士各1人参与。
1.2.2.2 建立患者及家属档案 出院时由医生与小组成员一起对每例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建立患者健康档案,除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外,登记患者对髋关节功能康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测评等相关信息。由于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和护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也将以后负主要照顾责任的家属的信息记录在案。患者及家属的档案指定专人记录与保管。
1.2.2.3 干预前准备 医院派救护车及1名康复干预小组成员护送患者回家,主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评估患者活动的空间是否足够、室内空气是否流通、座椅高度及使用坐式马桶入厕是否符合要求,指导保持居家地面干燥,无地毯等小物件牵绊物,指导穿软胶有齿防滑鞋,家里物品摆放规范,常用物品方便取放,指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要求家属尽力改造。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系统、全面、渐进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康复干预的相关内容。
1.2.2.4 跟踪干预 跟踪干预包括电话回访、定期家庭访视。电话回访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患者饮食起居情况、自我防护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辅导。记录回访内容,针对患者的疑难问题和小组成员商讨后及时回复。第1个月内电话回访每周1次,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减少次数。定期家庭访视由1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社区医生共同参与,全面了解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自理能力、心理状态、有无术后并发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情况,系统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患肢功能康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新规范的建立情况;记录患者的疑难问题和评估结果,以便后期及时调整延伸护理方案。访视时采用讲解、示范、图片等多种方式现场指导患者,指出患者不正确的动作并立即纠正,反复耐心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的方法,直至患者掌握。出院后3 个月内家庭访视患者每半月1 次、6个月内每月1次。
1.3 评价方法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3]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自理指数(9条目)和活 动 指 数(6 条 目)2 个 维 度,共15 条目,每条目分为4个水平,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独立性越好。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41~60 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在复诊或家庭防视时进行测评。同时在出院6 个月时评价DVT 及术后关节假体脱位[4]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分
组 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1个月 出院3个月 出院6个月观察组 30 66.23±1.32 81.45±2.05 92.56±1.87 96.23±2.11对照组 30 66.48±1.29 75.26±1.89 86.45±1.96 91.56±1.63 t值 0.74 12.16 12.36 9.59 P 值 >0.05 <0.01 <0.01 <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2.1 两组术后关节假体脱位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关节假体脱位,均为后脱位,主要表现为术侧肢体剧烈疼痛、缩短、呈过度外旋位。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关节假体脱位发生。
2.2.2 两组术后DVT 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DVT4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无DVT 发生。
3 讨 论
3.1 跟踪康复干预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传统意义上的康复护理往往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场地、时间和人员的各种限制而导致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对于慢性疾病或者需要长期康复训练的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会出现护理断层,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功能恢复。而跟踪康复干预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基于人文关怀理论之上,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AHR 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6个月[5]。以往患者大多是按照出院时医护人员宣教及来院复查时医生的指导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虽能得到一定效果,但关节功能恢复仍不理想,达不到最佳康复效果。因此,对AHR后的患者出院后实施跟踪康复干预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表1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术后关节脱位2例、DVT 4例,观察组则未发生并发症。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跟踪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AHR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3.2 发挥社区医生在跟踪康复干预中的作用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创伤、骨病的发生率较高[6],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增多;本县地处偏远山区,患者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知识来源有限。因此,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全程护理干预服务模式[7],发挥社区医生在跟踪康复护理中的指导作用,对老年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每次家庭访视时邀请1名社区医生参与,共同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康复程度、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一同制定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同时,社区医生在平时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监督、指导,定时上门访视,患者能够更多地拥有专业人员的康复指导,加快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
3.3 跟踪康复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活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迟缓,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耐心,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脾气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于不敢或不愿活动者给予鼓励;对于活动过分积极者予以提醒、制止,要求劳逸结合,按计划执行。锻炼时间一般选择在8∶00~9∶00、16∶00~17∶00,活动时需家属在旁陪伴,切忌空腹锻炼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术后3个月,因患者大部分能自主活动,着重提醒在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忌幅度太大,防止髋关节脱位并发症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任维花.量化训练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杂志,2013(19):10-12.
[2]严佳成,李登斐,陈秀玲,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97-99.
[3]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50,120-121.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506,2011.
[5]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69-225.
[6]钱丽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128-130.
[7]陈苏红,杜伟丽,黄玉桃,等.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8,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