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革试点引领泰顺新发展
2015-08-03周秀松
周秀松
近年,泰顺先后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试点“三大改革试点”,这为泰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泰顺的发展将以“三大改革试点”为引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着力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区域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廊桥国家公园”,实现绿色发展、“弯道超车”。
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试点“三大改革试点”的本质是坚持保护为先、自然为本、民生为重,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试点不断完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解决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生态功能区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
泰顺将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泰顺”建设目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城乡布局、人口布局,以“生态优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战略,着力把泰顺打造成具有显著示范价值的廊桥国家公园,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的发展新路,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示范。
改变旧思路,探索新路径
探索创新廊桥国家公园体制。一是理念创新。把全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廊桥国家公园”来整体打造,不但可成为一个旅游品牌,且可成为区域形象的品牌,放大“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的品牌效应,促进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争取政策。要借助专家的力量,深化研究,争取高层的战略扶持,主动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廊桥国家公园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寻求推进廊桥国家公园建设的切入点。三是体制创新。建立有效推进廊桥国家公园建设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多规融合中,充分体现顶层设计的要求,以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启动廊桥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并将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县域总规、生态文明建设等规划高度融合于廊桥国家公园建设规划之中。
加快推进廊桥国家公园建设。以打造“全域大景区、全县大公园”为目标,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加快生态城区、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等创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大公园建设体系。一方面要依托现有基础,以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为载体,以廊氡和乌飞等景区为板块,以廊桥文化为核心主题,深度挖掘和传承推广廊桥文化、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畲族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根据“三大改革试点”建设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发展定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改变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转型发展。
改变旧格局,挖掘新优势
加快旅游主业化进程。一是突出规划先行。坚持把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全县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质地貌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围绕创建“廊桥国家公园”这一目标,高标准、高起点修编泰顺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旅游保障力度。在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在用地、产品开发、用电用水、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审批权限、融资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吸引规模更大、功能更强的旅游企业进驻泰顺。整合旅游资源,鼓励旅游企业强强联合,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动联合经营,同时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三是营造大旅游格局。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旅游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工业,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营造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机制。
推进农业特色化发展。一是培育特色绿色现代农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积极规划建设一批现代休闲农场,支持完善水果采摘观光园、农家乐、民俗等配套设施,充实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等产品。二是打造优质特色农业品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完善茶厂改造、保鲜仓库等设施,推广毛竹低改等绿色技术;打造“猕猴桃、毛竹、水果、三杯香茶”等品牌,探索农产品原产地追溯管理,聚力打造10个以上省重点农业商标。三是培育特色绿色加工业。竹木加工以精深化、成品设计化为抓手,研发竹家具、竹模板、高档木门、美工品等产品;玩具加工以加工环保化、创汇品牌化、设计创意化为基点,丰富拼装玩具、电动玩具等门类,提升附加值;茶叶加工以保健化、多元化为路径,推进茶叶保健品、休闲食品、液态饮品开发,鼓励中小农户组建茶叶公司,实现品牌化、精品化升级。发展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加工业,重点设计生产泰顺石、廊桥模型、木偶戏具、竹木根雕等旅游纪念品。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加工业,鼓励发展纯净水产品、粗粮、有机植物油、有机大米、中草药等有机绿色食品和休闲食品加工。
改变旧模式,寻求新增长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抓手,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着力推进“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心工程”,开工建设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文成至泰顺段、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文祥湖水库、风力发电场、泰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事关泰顺发展和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和协调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县领导包重点项目和项目建设“六个一”制度,开通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建设全程动态监管,确保有效投资增速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着力深化项目前期。紧紧抓住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高标准谋划一批符合上级产业政策、具有泰顺比较优势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运行和经费投入机制,推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落实“专班、专款、专案”,不断深化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温武铁路泰顺段、县城天然气供应工程、地热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前期,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改变旧体制,注入新活力
推进多规融合。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把主体功能区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与泰顺县“十三五”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试点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全面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节点。建立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的体系,健全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严格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工业“限新治旧”,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产业。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建设体制机制,按照“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思路,全面推进“廊桥国家公园”建设。
推动特色改革。一是大力推进罗阳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系列政策,以建设山区最美县城为目标,扎实推进罗阳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各项工作。二是大力推进“工业飞地”试点改革。要主动加强与经开区的工作联系,全面启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泰商物联网产业园、一鸣公司冷链物流项目等项目落地,使“工业飞地”政策尽快落地生根、产出效益。同时,按照“适度适宜、转型集聚、限新治旧”原则,全面优化县域工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罗阳、司前、彭月三个小微企业园建设,扶持引导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等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三是推进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是泰顺自主创新的特色改革项目。即坚持生态优先,实行资金、项目、土地、人才、政策五要素捆绑,形成竞争分配导向机制,构建起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制度化、长效化的“一优先五捆绑”的要素生态化配置机制,引导各资源要素整体向生态功能倾斜,鼓励支持全县各区域各领域生态化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