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2015-08-02梁岩
梁 岩
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梁 岩
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国家新兴的“热门专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各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中还存在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本文以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在基础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改革,总结出在基础课程中应该改革课程框架体系,利用基础课程树立专业素养,强化专业意识;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专业发展基础等思路。同时,也对该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较为认真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基础课;改革
伴随着信息产业与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革命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国家对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大力扶持背景下,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根据我国教育部于公布的信息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二百多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有更多的学校正在开设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计算机艺术设计、新媒体等专业。因该专业是国内新兴的专业,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其各自的专业前身、师资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各高校的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并不尽相同。所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探讨研究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概况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新媒体学院,发展前身是该院设计学院的数码、动画、影像等专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于2008年从设计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新媒体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经过前期对数码专业的教学经验的大量积累和不断的国内外调查研究,我院数字媒体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主要确定在数字影像、数字动画、数字交互、数字娱乐、数字空间、媒体应用策划六个方向。
我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融合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熟练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码设计、交互式媒体等创意产业中复合型、创新型、能力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网络媒体制作、数字游戏、数字动画、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我院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建构按照我院培养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模块。
1)专业基础类课程: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旨在通过专业入门训练,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
2)专业方向类课程:根据不同培养方向制定课程,如数字交互方向的网站设计、交互设计等课程;媒体策划方向的制片管理、展会策划、活动策划等课程;数字娱乐方向的原画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质感设计等课程;数字影像方向的影像编辑、频道包装、特效应用等课程;数字动画方向的动画背景、建筑动画、MAYA动画等课程。
3)综合设计类课程:快题创作、毕业设计等课程。
2 数字媒体基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数字媒体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1]针对数字媒体艺术展开的高校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势必会迎来不同于以往艺术设计学科门类下的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
在这些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
1)原有的基础课程安排不能满足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任何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但最初的数码、动画是开设在艺术设计专业下的专业方向,所以在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数码、动画专业与环艺、装饰、装雕、视觉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是一样的,即学生在大一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中,接受的是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课程的训练。二年级才会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平面软件基础、三维软件基础课程的学习,甚至到了三年级才会接触影视后期编辑合成技术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会阻碍学生在最早的时间内对本专业具有较为全面的 认识。
2)原有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专业培养相 脱节。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几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功底,美术基础的掌握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视觉创作,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对造型的体验及训练,为后续的艺术设计做铺垫,打基础。但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更应该解决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等新媒体技术与艺术来实现后期的艺术学习与创作,所以数码、动画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不能满足数字媒体专业基础教学的目的要求的。
原有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围绕着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素描画法、色彩画法以及三大构成的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学生通过手工绘画,完成最终作业,以此为成绩的评价依据。学生大一两个学期的基础课学习在画纸上进行的教学模式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媒体设计、应用培养内容相脱节。
综合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3 数字媒体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1)改革课程框架体系,利用基础课程树立专业素养,强化专业意识。
新媒体学院于2008年正式成立后,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各个培养方向,制定了新的课程框架及体系,力求通过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真正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实现培养要求。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强化专业意识,树立专业素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着重进行了基础课程框架体系的改革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第一学期的基础课开设了PHOTOSHP、3DMAX、FLASH、PREMEIRE等课程,取代了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色彩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形态构成课程(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速写、色彩表现等课程取代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三大构成课程。通过改革可以看出,第一学期的课程主要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未来几年中都会应用的重要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知识普及性教学,使得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能非常直观地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这一特性决定着数字媒体艺术与高新科学技术发展之间有着独特的密切关系,”[2]使学生意识到数字媒体艺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尤其要注重对数字技术、科技知识的吸收和学习。通过课程框架的改革,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窠臼。
2)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专业发展基础。
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段上均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需求,必须对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类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与设计。新媒体学院主张将艺术设计中的素描课程更改为速写课程,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考察学生对形态、结构及动势的观察与掌握能力;将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课程更改为色彩表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及作业过程中,利用平面软件进行色彩感觉及色彩意识的训练,掌握在计算机平台下的色彩应用技巧;将艺术设计中的构成课程更改为形态构成类课程,虽然还是围绕传统的三大构成理论进行讲解,但是在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构成艺术的理论学习和电脑创作工具相结合,交给老师的作品是传统知识理论和全新数字媒体相结合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无形中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出高品质的构成作品。
4 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成效表现明显,一方面加快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快速认知,对基础知识能够快速领会并可以熟练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习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但是,在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还要思考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创造思维而不是过分强调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充分体现了艺术学科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对技术的应用,而是要时刻强调对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培养,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辅助作用。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契合数字媒体应用领域。
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根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使得课程案例与学生练习、作业紧密结合当前数字媒体发展态势,契合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
[1]孙川.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探究[J].才智,2014(13).
[2]宋一菲.浅论新媒体艺术的趋势[J].活力,2014(22).
G2
A
2096-0360(2015)14-0079-02
梁 岩,所在院校为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