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佛国
2015-08-02
黄袍佛国
红、白、蓝,是组成泰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其中白色代表的是宗教,有纯洁之义,象征着佛教在泰国的重要地位。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素有“千佛之国”或“黄袍佛国”之称,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95%。
佛教在泰国有较悠久的历史,佛教文化不仅体现在泰国的国家稳定和政治生活中,更融入到民族的性格和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当中。
溯源
关于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从泰国出土最早的佛像来看,约在公元4-5世纪。根据泰国出土的佛教文物考证,早在6世纪时,小乘佛教就在泰国的中西部地区盛行。8-14世纪期间,信奉大乘佛教的苏门答腊和真腊两个王国的势力分别达到全盛,其势力由泰国南部一直发展到泰国的中部及东北部,因而大乘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对泰国影响较为广泛。但是到1056年,缅甸笃信小乘佛教的以阿奴律陀为国王的蒲甘王朝兴起,强盛时其势力曾扩展到今天泰国的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小乘佛教又再度兴盛。
泰国在不同甚至同一历史阶段,分别盛行过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这跟统治者的政策倾向有很大关系。13世纪时,素可泰王朝三世王从南部洛坤府请来了锡兰小乘佛教并大力推广。这以后,历代国王都十分推崇小乘佛教,并修建佛寺,敬造佛像,弘扬佛法,甚至身体力行,受戒剃度。
如今,虽经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佛教依旧是这个国度的精神支柱。
与国王并坐
佛教在泰国享有特殊的地位。泰国的僧侣都穿黄色袈裟,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国王和民众见了出家人都要致礼,而僧人不必回礼。一般人见到国王要跪地觐见,而僧人可与国王并坐。泰国在宪法中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而且是佛教的最高维护者。
另外,泰国宪法的前言是用巴利文撰写的,国家采用的纪年方法不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纪年,而是佛教纪年。
佛教与礼节
由于佛教的深远影响,泰国人见面不喜握手、拥抱之类有身体接触的问好方式,而是依据佛教礼节,行合十礼,表示拜的意思。而且这一礼节并不只局限于95%的佛教徒之中,而是举国上下,全民为之。
不同之处是,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其互相礼拜时手所在的位置不同。倘若是长辈或者上级,双手并拢指尖需达到额头,且弯腰近90度;倘若是平辈,双手合十指尖在鼻尖位置,腰微微弯曲即可;不可对晚辈行礼,倘若对晚辈行礼,有会让晚辈折寿一说。
佛教融于生活
在泰国,不仅国家大典、阅兵仪式、颁布法令充满着佛教色彩,就连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佛教息息相关。民间的婚姻喜庆,需有僧侣到场诵经祝福,丧葬祭祀也需由法师祈祷超度,就连大学生毕业典礼也需要僧侣参与。
在古代,没有专门学校的时候,佛寺就是普通家庭子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和尚即教师。在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后的今天,泰国一些偏僻的农村仍有佛寺即学校的现象。除此之外,教育部还规定佛教课需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佛教风俗
“托钵化缘”和“短期剃度”的风俗是泰国小乘佛教最为明显的地域特色。此外,还有佛殿立界标、洒圣水及佛教徒佩戴佛饰等风俗。
僧人“托钵化缘”,接受人们的布施,这一活动也被称为“斋僧”,在佛教中解释为“向僧人供奉斋食”。这是泰国小乘佛教中最基本的行善活动。不过“化缘”是僧侣向人们求布施,而不能理解为“托钵乞讨”。因为佛教认为布施者与佛有缘法,布施是植福或积功德,僧人接受施舍是给众生的一个积功德的机会。
佛教建筑
泰国的佛教建筑或瑰丽宏伟,或庄重肃穆,称为这个国家独特的符号。
泰国佛塔由四部分组成∶塔刹、覆钵、塔身、基座。覆钵为圆形锥状,塔身由下至上逐层收分,基座一般为折角亚字形台面,与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概念相近。
在泰国的佛教建筑中,曼谷的玉佛寺是重要代表。而清莱、清迈的佛教建筑的造型艺术特点也比较明显。
TIPS
泰国佛教文化与人们生活的融合也体现在泰国人的工作中。在投资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外资企业进驻泰国,除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也需要考虑到佛教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佛教尊崇众生平等,因此在企业中,雇主需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相处。另外,“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佛教教义是泰国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佛教徒多求来生不求今生,今天的钱花完了明天再挣,生活节奏相对缓慢,不急不躁,因此工作效率上与中国国内快节奏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但“慢工出细活”,泰国慢节奏的工作效率,使得其精湛的手工艺深受世界各大品牌公司的青睐,并纷纷将加工厂设在泰国各大城市。欲投资泰国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