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全面振兴中担负起大学使命
2015-08-01
东北大学在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始终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党委把握大局、着眼大势,凝心聚力、敢于担当,提高治校理政能力,将学校改革发展与辽沈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把大学优势转化为推动辽沈振兴的智力支撑。
主动融入和促进辽宁改革发展
东北大学立足辽宁、植根辽宁,学校的建设发展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休戚与共。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校党委把发挥大学优势为全面提高辽沈地区产业竞争力贡献力量,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对重点领域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优先布局,围绕承担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一批重大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服务辽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大学打造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科技引擎、文化引擎”。
为此,学校制定了“东北大学服务辽沈发展及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从5类15个方面,构建全面服务辽沈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实施方案,全方位参与到辽沈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整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着力推进辽沈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为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学校坚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在辽沈落地转化。
打造“三大平台”,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以建设“超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大制造平台”为载体,引领辽宁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以“云计算产业园”为依托建设“超云平台”,与省内多家单位在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府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辽宁云谷”,助力辽沈地区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以国家“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金属材料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大制造平台”,已形成近200人的协同研发团队,吸引企业研发资金7亿多元,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鞍钢、营口港、大连港等单位投入使用。金属材料产业园生产的轧制冲压汽车差厚板,被众多汽车企业视为激光拼接板和等厚度板的最佳替代品。目前,世界上只有两条此类生产线,一条在德国,另一条就落户于我校的金属材料产业园。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学校与省内企业开展合作项目1000多项,合同金额3.55亿元,涉及信息科学、冶金技术、矿产资源、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上百家企业。2014年,学校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20亿元,占全省高校科技产业收入的80%以上,科技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国高校第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项,名列全国高校第五。
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学校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辽宁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培养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助推辽沈地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开创“预孵化——孵化——催化”为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培育链条,探索了“前孵化器——后加速器——梦工厂苗圃”学生创业扶助链条。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近万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以交叉培养、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建设集创业孵化基地、创新梦工厂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每年支持辽沈地区高校优秀学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制定符合老工业基地振兴需求的培养方案,通过MBA、MPA的政策倾斜,每年培养党政干部和工商界骨干数百名。针对我省对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与省内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做好人才储备。今年年初,省里依托我校成立了辽宁社区干部学院,每年培训街道、社区干部5000多名。发挥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作用,着力把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转化为持续更新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3年来,共有5000余名优秀毕业生面向辽沈就业,为辽沈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