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严”行“实”的典范
2015-08-01陈晓
陈晓
前不久,战友赠我一本《黄克诚传》。出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仰慕之情,出于对所工作过的老部队(39军)的敬重之意,我认真拜读了这部80多万字的传记,有的章节更是逐字逐句反复细读,感触良多。黄克诚同志堪称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为官从政务实的楷模,是搞好当前“三严三实”教育的一面明镜。
信念坚定。黄克诚是1923年6月在湖南衡阳第三师范邂逅毛泽东的,从此笃定追随他革命到底的决心。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在白色恐怖下,辗转千里找党,终于同党中央接上了关系,后被直接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开展秘密工作。黄克诚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突出表现在:面对党内的错误批判从不灰心。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9次被错误批判、降职,险些被杀头,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演绎了九上九下的传奇。
勇于谋事。在我党的历史上,黄克诚做出突出贡献的大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平型关大捷后出现弱化政治工作的倾向时,他呼吁要恢复八路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委员制度;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他向中央建议,派10万大军进军东北,并亲率新四军三师3万多人北上;在东北战场,他给毛主席发电报,提出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建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军队中党的建设提出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一系列建议,为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坚持真理。毛主席评价道:“黄克诚这个人爱提意见,从支部到中央他都提。他的许多意见是正确的。”庐山会议上,他仗义执言,结果成为“右倾反党集团的二号头目”,蒙冤18年。1980年,国内出现一股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逆流,人們的思想一度出现混乱。那时他已双目失明,全凭脑子记忆,在中纪委会上,用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他的讲话正式发表后,对纠正当时的错误观点、稳定民心起到了重大作用。
心中有民。在《黄克诚传》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和诸多事实,记述了他爱人民、为人民的事例。1940年,时任八路军二纵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奉命率部开赴华中,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黄克诚到达后,目睹群众背井离乡、饿殍遍地的情景,决心帮助人民解决水患。他动员3万多民工和部队挖土筑堤,军民携手奋战3个多月,筑起一道45公里的拦海大堤,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至今日,苏北人民无不对黄克诚和新四军三师充满敬意和怀念之情。1948年5月,黄克诚担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他到任后,立即召开会议,决定从战备储备粮中先拨出一部分,急送重灾区。
严以用权。在庐山会议批判黄克诚时,有人提到黄克诚所谓“贪污黄金案”,与会者无不愕然。经立案调查,所谓黄金问题,是指1945年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时所带的经费。这笔经费经东北局批准,存入东北银行保管,用于根据地建设、救助伤病员等。黄克诚有经费审批权,但由专人管理,有开支明细可查,审查后还了他一个清白。
黄克诚出任中央纪委书记后,不顾年迈多病,不遗余力地抓党风党纪建设。他对总参领导公款迎送干部的事进行了严肃批评,让总参领导用工资补上了饭费。一位厨师反映商业部部长公款请客吃饭少付钱,中纪委查实后发通报进行批评,《人民日报》作了报道,在高级干部中反响强烈。
读完这本厚重的传记,掩卷沉思,“三严三实”的理论迅速升腾为高大丰满的形象,仿佛一座丰碑矗立于眼前,引领我们忠实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
□本栏编辑/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