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言“无为”

2015-08-01艾广明

共产党员·上 2015年7期
关键词:慎言无为寄情

艾广明

有作为,大有作为,这是肯定、称赞人的话;无为呢,意思相反,却不意味着否定。古代哲学家老子倡导“无为而治”,思想影响至今。清静无为,平时说来也挺潇洒。应该有为还是无为呢?真有必要辨析辨析。

从人生的全局着眼,活着总要做点事,维持生命,延续生活,怎能什么也不做呢?生命的本质是运动、变化、发展,工作、生活意味着按想法做事。有精力和能力怎么能甘心图清静、无所事事!有个故事说一个年轻流浪汉靠着大树晒太阳,一位老人好奇地问他“你不去做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流浪汉振振有词:“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事情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情了。”老人说:“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绳子。你的存在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么?”故事直接讲了不做事,人生也就没什么价值的道理。再深究一下,故事中的流浪汉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光是晒太阳,吃喝哪里来?生个病怎么办?晒太阳不也是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为嘛!只是这种行为对社会没什么贡献。

人生在世,“有为”主导着生命始终。这不等于说时时处处都得干事业。从作息时间看,睡眠对身体健康是有为,对工作、事业就是无为,正因为有这无为,清晨起床,才精力充沛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如果不分昼夜地想事、干事,偶尔可以,长此以往,支持不了多久。活动活动筋骨,可以随意而为,做一项工作,办一件事情就不同了。做事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绝不能像休闲那样随意、任性。有为不仅指做事,还指做成事、办好事,这就需要谋划、准备和协调。没多大必要的事情,就不应去做。这时候无为好过不讲科学、不负责任的“有为”,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工作和生活要以有为为主旋律,又是有为和无为的统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统一。

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也有一个怎样对待有为和无为的问题。有为与无为的一般性道理也适用这个群体,但党员、干部又有很强的特殊性,无为还是要慎言。人生有多种生活方式,有的人性情散淡,洁身自好,可以当个守法的公民。以这样的方式生活,虽然说不上绝对的无为,可以说作为很少。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当先锋队的成员、肩负一定领导责任,就意味着选择了有为的人生目标,选择了积极投身事业的工作态度,怎么能崇尚无为呢?现实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党员、干部要更加有为,在奋发有为中体现先进性,发挥骨干作用。有为、无为也要和自己的政治责任、工作使命相联。退休在家,发挥余热做点事值得敬佩,寄情琴棋书画也是雅好,不可强求老有所为。卧病在床,没精力做什么大事,安心治病为好。沉疴难起,却整天着急工作,如热锅上的蚂蚁,对自己健康不利,于事业也无补。在岗位上工作的人则不同了,肩负重大责任而迷恋闲云野鹤,寄情山水,耽于声色犬马,愧对组织和群众信任;在社会矛盾纷纭、工作挑战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奉行“无为”“不为”,必然贻误事业,甚至因玩忽职守而铸成大错。

党员、干部不应一概反对无为,而要明确无为的边界,在有为的主流中纳入无为的积极因素,而又避免无为的消极作用。对一个向上向善的人来说,无为是有为主旋律中的休止符,工作要一天一天干,项目要一个一个进行,有张有弛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无为是科学选择后的放弃,不做表面光鲜的政绩工程,不干劳民伤财的蠢事,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无为是领导者必要的超脱,不是为了图清闲,而是为了充分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优化配置资源。无为不是不管,领导干部把任务分配给属下,给予充分信任,在工作进程中干涉很少,但节省了精力做什么?首先,不干涉不等于放任,有效监控还是必要的,出现重大问题,怎能不闻不问?节省点精力作些调查研究,也有意义,不那么紧张可以理解,但总不能超然物外,逍遥自在。无为绝不应给懒散怠惰当托词。

猜你喜欢

慎言无为寄情
不忘初心,以“版”寄情
寄情于人、事、物、景中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长沙市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