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颗心少一只手引领一份成功
2015-07-31陆树平
陆树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教师用以点燃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导火索,它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自身、从社会、从生活中去获得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突出亮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认识和教学体会谈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关注身边资源,多一颗心,确保选题的有效性
选取学习课题时,应当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作为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而言,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要多一个心眼,要善于观察生活,尤其是学生生活实际。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贴近他们的素材,才能激起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把实践的舞台让给学生,学生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就越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更好地操作,做起来的时候也就越有积极性。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搭建广阔的体验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始终与生活紧密关联。在实践活动课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们不是只待在学校中、教室里,而是可以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生命的活力。
比如,“一杯牛奶的故事”是我们自主开发的课程,其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围绕“一杯牛奶的故事”这一活动主题,学生分成“奶牛产奶”“牛奶加工”“牛奶销售”“送奶工人”“喝奶情况调查”“牛奶知识小组”6个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亲身经历、体验与感受生活。“一杯牛奶的故事”虽是生活中的小题材,但探究的社会生活空间很大,涉及自然、文化、科技等,它就像一滴水,折射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就像一扇门,打开了学生认识社会的通道。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乡土人情以及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出发来确定合适的主题。结合我们的乡土人情来确立主题,既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和地方蕴藏的巨大课程资源,又能充分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如我们开发了“悦来集的故事”“海西古国探秘”“二郎神的传说”等主题,学生无形间在生活中进行了实践,对综合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留心校园生活,善于发现实践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学校是他们最熟悉、最亲切的活动场所,我们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充分利用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引导他们对自我、对自然、对科技的足够关注。
例如,针对校内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的现象,我指导班级学生设计了“珍爱眼睛,预防近视”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着重了解近视成因及危害,视力健康及保护,并进行护眼宣传。同学们通过对本班同学、本年级同学以及其他年级同学的调查、访问,了解学校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的状况。接着,探究小组还到医院采访眼科医生,了解眼睛近视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
再如语文教师结合《海底世界》的教学,开展了海洋鱼家族和淡水鱼家族的研究;英语教师开展了“做一个世界人”的专题活动;科学教师结合科学课知识,开展校园用电调查;班主任结合班队课,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班级小主人”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3.挖掘家庭资源,拓宽实践渠道
学校经常举办集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家长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索、尝试、思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庭亲情。同时学校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教师、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影响之下,对每个家长的家教理念更新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里长辈宠爱成风,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就一直不辞劳苦,精心地抚育他们成长,为他们无私奉献,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学生能关心自己的父母呢?所以,我每学期都会开展“向父母献爱心”主题活动。我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确立不同子课题,如“了解父母的辛苦” “熟悉父母的爱好”“给父母献礼”,等等。活动的展示交流阶段,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学生们交流各自在家为父母献爱心的体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从小学会体贴父母,给父母送去欢乐,替他们分忧,进而学会主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完善自我人格。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少一只手,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林格说:“教育者的一个行善就是:最好少一只手。”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更有必要藏起自己的一只手。
1.教师要藏起一只手,少示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形成,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来获得。我们倡导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要迫使自己从“皇位”上隐退,不要事事盯紧、时时看管,更不要动不动显摆一下自己的“高超技艺”,有效的课堂展现出来的不是教师多么优秀,而是学生多么能干!
2.教师要藏起一只手,千万别考虑得太周全
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同时也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策划环节中,我们要把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去,让他们在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的带领下,也能亲自动手去尝试,体验活动的过程,感受活动的快乐。
一次听了一节《方便面,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综合实践课,教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方便面的某些危害。可是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都是一样的,拿来验证的材料都是统一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似学生动起来了,而实际上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并且学生的主动性也不怎么高,整个验证的过程没有很多的思考、探究含量。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替学生想得太周到,生怕学生准备不够,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也不尊重孩子的学习本能。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依赖他人的习惯。
而我班在开展“走进端午”主题活动中,同学们首先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了“端午起源”“ 端午习俗” “端午诗词”等子课题,然后分组自主调查,搜集材料,全体同学分工协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修订、处理原始材料,拟定汇报方式。有的小组以讲故事的形式汇报,有的小组进行手抄报制作,有的小组朗诵了诗歌表演了小品……通过汇报,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此活动中,他们学会了交往,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承担,更学会了合作。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如此快乐。
3.教师要藏起一只手,让展现多样化
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及体验在展示交流阶段的体现要真实,使交流活动成为学生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反映,成为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能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展现成果,不要包揽,更不要以固定的样式来限制学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活泼多样的交流方式来表达。只要能让学生欢迎、乐意采用,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表达交流,就是成功。
总之,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保持一颗童心,擦亮一双慧眼,去挖掘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实践素材。我们必须学会藏起一只手,把学习的真正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