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英语语法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考与尝试

2015-07-31丁奕刘蓓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语法教学教学模式

丁奕+刘蓓

【摘要】在外语学科中,语法始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门外语的灵魂和基础。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专院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该教法突破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时应具备明确目的性和任务性的意识,并突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本文旨在从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实施方式出发,结合语法课堂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大专院校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语法教学;教学模式

自从201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各行各业在吸纳人才时,不再仅以其是否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为标准,还要求其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大专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究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的各门课程中,高效的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学生所言所写都要基本符合英语语法。因此,学好语法对学生来说是基本的要求。

一、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语法课程不同于阅读、听力及写作等内容活、题材广的英语课程。它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与前提,自身有固定的范围。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接触过语法,只是在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方面有所不同。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法普遍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为在校大专一年级新生,他们中不少人日后很有可能被派遣到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进行工作。对他们而言,是否拥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以此为前提通过各种国际化的英语测试并达到相应标准是为日后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前提。虽然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全面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语法,但其中大多数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同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教学效率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的双向交流少,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二、任务教学法概要

1.理论依据

TBLT即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某种语言形式,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使用语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认为,学习者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彼此之间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交际的技巧,增进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能力。作为交际教学法的衍化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近年来,这种教学理论已经逐渐被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

2.教学特点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书面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能够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合作,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知识拓展。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也培养了自身的人际沟通、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这对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提高学习效率有显著作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专院校英语语法课堂中的应用

授课教师究竟应该如何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呈现给学生一堂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英语语法课?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完成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然后,由学生分组执行任务,做报告,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得出结论后,由教师进行汇总。一堂成功的任务型教学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整堂课应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练习重难点部分。并且,在一次课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新知识点为核心适当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将知识点自然过渡,使学生实现语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完成课堂任务。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流程

在大专院校语法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笔者就以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为基础进行分析: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

在该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和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运用语言规则达到交际的目的。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即运用目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置模拟的情景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形象、直观、真实和有趣味。

2.任务循环流程

(1)任务――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报告――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

(1)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2)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us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以上分析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语法教学中,不仅能改善学生对语法学习持有的消极态度,而且能为其提供活学活用的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与促进,培养了自身采集信息、处理问题、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和突破的过程,要在变化发展的时代中恰当、灵活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师仍需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

参考文献:

[1]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和技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庭芳.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语法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在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