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7-31杨东欣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摘要】

高职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得到重视,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及科技手段的进步,高职学院的心理学教学必须摆脱原有的束缚,适应现代需要,走深化改革之路。其改革将涉及政策制度、施教者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手段方法的改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心理学 教学改革

【正文】

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抑郁症会象感冒一样流行,而抑郁症只是心理疾病的一个缩影。高职学院的学生作为一个面临社会激烈竞争的群体,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将担负起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心理问题的及时识别、化解的重任。

传统的心理学教学因走过场的多、应付上级检查的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而遭淘汰,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必须深化改革,发挥其积极的学科作用。

一、制定权威、务实的心理学教学政策制度,防止政策制度的大而空

制度和政策都是某种决策产物和某种规则,心理学教学的政策制度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的决策产物和重要规则。它们对心理学教学起着严格的制约作用。因此,心理学教学政策制度的内容起着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决定着心理学教学的走向, 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心理学通常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学科,学时少,多为考查课或选修课,这种局面与已有的一些政策制度有关。高职心理学教学的现状急需的政策制度应有如下特点:

(一) 具有权威性,即有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且执行力强。

(二) 操作性强,可量化。

(三) 具备相应的监管制度,防教学走过场。

(四) 对从事心理学教学的人员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制度。

(五)对从事心理学教学的人员有硬性的条件要求,提高从教人员的自身素质。

二、提高施教者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认识,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

传统观念中,高职学院的心理学课程似乎可有可无,授课教师也不会得到更多的重视。授课教师多为非专业的转型而来,有些学院的这门课程甚至是由没有什么专业的“闲置”教师来讲授。这就使得很多施教者缺乏职业责任意识,缺少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

在中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人群基数的增加,高职学院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危机事件、恶性事件也屡屡发生。调查统计表明,自杀已经占据15—28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多数人正处于受高等教育阶段,多为学业、就业、情感、贫困、疾病等困扰引发的心理失衡所致。学生接受高职教育阶段也正是青年人面临着人生很多重大抉择的阶段,因此,高职生这一阶段的心灵引领者对他们的影响颇为重要。

让施教者重新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理应担负起对学生的心理知识普及,维护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识别周围高危人群的心理状态、保护学生安全防被伤害、全面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等重要责任。

思想决定行动,高职院校心理学施教者的教学改革决心必然决定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成败。

三、心理学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

在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影响其教学效果:一是把心理学当做“科学知识理论体系”来对待,而忽视了它自身的实践作用。如2005年,北京大学一位心理系的学生自杀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心理知识改善人心理品质的作用,这只能更有力地证明知识不能学以致用的严重后果;二是采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最基本的说教型教学方式,易造成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

总之,说教法很难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品质,更难以让学生同时掌握调适、管理情绪与行为的方法,从而影响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目标的实现。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针对传统被动教学模式,应倡导“有意义的经验学习”和“自发学习”及“自由学习”。他指出,人类的学习本质有这样几个特点:人类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当学生正确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能成为最好的;某些学习可能需要学习者自我结构方面的改变;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自发学习,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

基于以上因素,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转变为知识应用型为主。

再高深的心理知识理论不能被学生应用于实践都是没有价值的,高职生对许多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认知体系。如将相关课程设计为情景剧模式,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讲中练、练中学、学中变,不断揣摩、体会、总结,相信将心理学知识内化与心、外化与行的目标一定会很好的实现。

(二)充分发挥心理学的学科特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专业特色是很浓厚的,其中的心理测量、沙盘游戏、团体训练、催眠放松等都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内容,甚至在他们眼里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心理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极具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方法,精心设计,使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将学生紧紧吸引在授课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场地突破传统课堂。

高职生的心理学授课不应拘泥于课堂,更可利用好各院校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网络等各式各样的授课平台,使教学方式变得丰富、独特,使学生记忆深刻。

(四)把课程评价从以“老师讲得好”为准,转变为以“学生学得好、用得好”为准。

知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一堂好课,不是老师将具体知识“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发地“学”得如何好。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改革研究者郑杰曾说过“教育改革非常复杂,而且存在着不确定性,人类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也许只可以明确变革的方向却无法控制变革的步骤和节奏。”这就提醒我们,无论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学如何改革,均要以学生的生命质量全面提升为关注点,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优化,让心理学真正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东欣等著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 1497—1498页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2.戴士弘著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一版

3.郑杰主编 《变革时期的教育阵痛》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