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
2015-07-31朱颖吕钊
朱颖 吕钊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服饰历史文化,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唐朝服饰是我国服饰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它在保留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引进外族文化,用全新的审美观念看待服饰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让人们体会到大唐盛世、衣冠王国的风采。唐朝服饰文化的繁盛是世界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为服装设计的继承和借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中论述了我国唐朝胡服盛行的表现和原因。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少数民族服饰;胡服
前言:胡服并不是在唐朝才开始进入中原地区的,根据史记记载赵武灵王时期就有了胡服骑射的传统,这是汉服和胡服的第一次碰撞。到唐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这种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在唐朝服饰文化中可见一斑。唐朝服饰成功运用拿来主义,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发展,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使唐朝服饰对外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唐朝胡服盛行
(一)女穿胡服着男装
唐朝是华夏文明的鼎盛时期,唐朝服饰文化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现,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人文心态,对于后世研究唐朝的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任何时代都是女子服饰更丰富和具有特色,所以要研究唐朝服饰中少数民族元素最好的方式也是从唐朝女性服饰入手[1]。唐朝服饰材质精良,造型多姿、新奇时尚,其艺术风格博大辉煌、富丽华美、仪态万千,是大唐开放雍容、博大自由的体现。唐代女子喜欢穿全套的胡服,戴绣花尖帽,穿窄袖的紧身外翻领的长袍,里面衬圆领的丝质衣服与敞口合裆裤,脚上穿高勒皮靴,腰扎皮带。这些服饰中帽子、翻领、皮靴、皮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情,属于胡人的服饰形制。
胡人男女同装,受到胡人的影响,在唐朝开放的背景下女子们也都喜欢着男装。有的女子只是穿男子主服,有的穿上男子全身的装束。这是借鉴了胡服中不分男女界限,可以通穿的特色。史料记载唐朝女着男装不但在民间非常盛行,同时对于宫廷贵族也有深刻的影响。《新唐书》中记载太平公主着男装,帝后只是取笑默许,并没有斥责,这时候女着男装还没有盛行[2]。到开元年间,男女官员同装,宫人骑马着胡服无障蔽,可见到开元起,胡服男装成为女子普遍着装的一种。
(二)胡服的特点:
胡人是古代人们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唐人所穿的胡服除了少数民族还包括异国装束。唐朝开明昌盛,国度居住着大量回鹘人、南诏人、新罗人、波斯人、甚至印度和阿拉伯人。这些民族的服饰文化让唐朝人耳目一新,在兼容并蓄的唐朝文化下,胡服席卷中原而风靡一时。
胡服是指少数民族服装,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间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汉服宽袍大袖,少数民族渔猎卫生,其服饰多短衣、腰间系革、长裤高靴,便于活动,统称为胡服。到了唐朝将西北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民族服装统称为胡服。其中回鹘族的服装在贵族妇女中广为流传。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开元年间少数民族政权中回鹘是最强盛的一支。回鹘和汉族密切友好往来,保持着长期的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回鹘装束男子长袍宽大曳地、翻领窄袖,下着长裙束带。领袖镶边,颜色偏暖,红色最受欢迎,材料多为织锦[3]。穿回鹘装要将长发束成椎髻,上戴桃形金冠,插替钗,耳上和颈上带精美手势,穿桥头的锦鞋。从服装形制看是希腊、波斯文化与大唐文化融合的产物。
唐朝胡服盛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受到西域、龟兹等国影响,间接受到波斯影响,主要特征为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小领窄袖上衣,带条纹的卷口长裤,脚穿软底紧靴,骑马戴帷帽。后期多做乌蛮椎髻、八字眉、黄粉乌唇妆,主要是受到吐蕃的影响。
(二)胡服盛行的原因:
唐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加强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商品交换不但对于地区间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传播。服饰是文化的范畴,文化的传播也包含了服饰文化的交流。所以商贸对于服饰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成就了唐朝多元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艺术[4]。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唐朝都城长安,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在汉朝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唐朝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扩大和延伸,为保护商旅安全,唐政府在西域设置了军政官员和地方机构。因为交通便利安全又有保障,所以很多波斯国、阿拉伯、中亚等国家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长安交易。这些胡人聚居在长安西市。这里商业繁荣,具有异域风情的商品琳琅满目,这些新奇事物使唐朝人们眼界大开。同时唐朝时期我国海上交通也进一步发展,很多外国商人从广州等港口子进入唐朝贸易[5]。所以在当时不但长安聚集了大批胡人,在全国各地都有胡人商贸往来,在这种情况下胡商将异域文化传播到大唐。在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中,唐朝人接触到胡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随着商贸活动的频繁和持续,加强了大唐和胡商间的文化传播和互动,在中原地区流行异域文化也成为历史必然,当然这其中就包括服饰文化的传播[6]。
结束语:任何民族都身处在服饰文化中,对自身服饰文化的传承,对异族文化的交流和态度,是服饰文化发展的命脉。唐朝开放和各国频繁交流,对外族文化采取接纳吸收的态度,唐朝胡服盛行就是唐朝开放在服饰文化中的体现。唐朝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对外交流频繁,对少数民族和外国服饰和异域服饰文化采取接纳吸收的态度,这将唐朝服饰文化推向极致,体现出唐人博大自由的胸怀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桂芬.唐朝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杨晶.唐朝服饰审美文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21):260-261.
[3]张旻.浅谈唐朝服饰里的民族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07(14):141-142.
[4]向勇.中国服装史研究——浅析“唐朝服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01(09):64-67.
[5]刘永东.论唐朝服饰对现代服饰的影响[J].山东纺织科技,2002,05(10):37-39.
[6]向勇.试析"唐朝服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05(23):32-34.
作者简介:朱颖(1990-01)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硕士,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
吕钊,男,,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