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套袋及其优缺点分析
2015-07-31何建锋
何建锋
摘 要:该文介绍了枇杷套袋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及推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同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以期为闽南地区枇杷套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枇杷;套袋技术;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67-02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为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原产于我国东南部,是我国较为传统的水果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枇杷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79%和85%左右。国内枇杷种植地主要分布于四川、浙江、福建以及台湾等地区,其中福建省枇杷总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50%;而就福建地区而言,枇杷产区以闽南地区为主,因此闽南地区枇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对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枇杷产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2]。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口感极佳,但是其果皮组织幼嫩,因而易受鸟类啄食和病虫侵害,导致整体产量以及果实品质下降。果实套袋技术能够有效的保护果实,对防止枇杷病虫害、减少鸟类啄食以及抑制锈病的发生均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近些年来在枇杷种植过程中应用广泛,有效提高了枇杷的产量及品质[3-5]。笔者在总结闽南地区多年枇杷套袋种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枇杷套袋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指出操作及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闽南地区枇杷套袋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枇杷果实套袋技术
枇杷套袋前应先对果树进行疏折花穗或果穗,平均留3~4个分叉,并短截顶端,留下相对较为集中且生长较为一致的花蕾或幼果5~7个,当幼果生长至直径约0.5cm时,留3~4粒幼果,同时对果实喷洒800倍50%多菌灵和1 000倍40%敌敌畏的混合液进行灭菌杀虫,然后进行套袋处理。套袋时先将纸袋用手指撑开,将纸袋两角压死,使纸袋形成筒状,继而一手捏拄果柄,一手托住袋底,将幼果和2片叶套入袋中部,将袋口从两边向中间果柄处叠折,然后撕折袋口上的铁丝,反转90°后将袋口固定在果柄上,袋口用回形针或塑料夹等夹住,最后用手轻拍袋底中部,使全袋充气膨胀,同时将两底角出水孔张开,使幼果悬空在袋中,果实采收前不用除袋。
采收枇杷时,卸除固定袋口的回形针或夹子,先采收成熟的果实,留下未成熟的果实;采收过程中手尽量避免触碰果实,一手握住果穗基部,一手摘果蒂,并注意轻拿轻放,一方面保证果实不受损伤,另一方面也保持枇杷果实茸毛的完整性。
2 枇杷套袋的优缺点分析
2.1 优点
2.1.1 减少天气变化对枇杷果实生长的影响 枇杷生长过程中会受到风雨气候的影响,一方面导致果实掉落,另一方面枝条摆动过程中会损伤果实。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可以避免其在遭受风吹雨打和在摇动过程中被枝梢或叶片碰撞,减少刮破果皮产生的果实外观和色泽上的损失,从而提高枇杷的经济价值。
2.1.2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当病虫害发生危害时,已经套袋的枇杷果实受到果袋隔离,降低了病菌传播扩散的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果实的发病率,因而减轻了因发生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1.3 预防鸟类的啄食 枇杷是初春成熟较早的水果之一,一方面其果实柔软,酸甜适度,另一方面枇杷成熟时其它大部分作物果实尚未成熟,所以枇杷果实经常遭受鸟类和鼠类的危害。枇杷果实实行套袋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上述动物的危害,从而确保了果实的成熟采收。
2.1.4 提高枇杷果实的色泽 枇杷果实套袋后,幼果在果袋内成长时受到外界温、湿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少,因此有利于增加枇杷果实中花黄素的积累,从而一方面令果实色泽相对稳定和均匀,另一方面保护了果实表面茸毛的完整性,使果实色泽艳丽美观,间接的增加了枇杷的经济效益。
2.1.5 增加果实大小以及均匀性 枇杷果实套袋后果实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发生碰撞损伤和黑褐色斑点等生理性病状的概率较小,果实着色好,外形美观,茸毛完整,大小一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与没有套袋的枇杷果实相比,可提高果实的级果比例10%~20%,同时套袋枇杷果实的价格比没有套袋的枇杷果实的价格高出4~6元/kg。
2.2 缺点
2.2.1 成本较高 按照最低价进行估算,纤维袋每个价格0.11元;回形针或塑料夹每个用2枚,计0.06元;人工费用为每人每天80~100元,每人每天平均套袋数量为600~700个,折算每个人工套袋成本约为0.14元。1kg枇杷果实要套8个袋,因此累计1kg枇杷果实套袋成本为2.48元,加上肥料农药、疏花疏果、采摘等成本,1kg枇杷成本价格超过5元。
2.2.2 不利于果实采摘 枇杷套袋后,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因此枇杷果实的成熟程度难以判断,给采收带来困难,采收前需要开袋检查,看枇杷果实是否真正成熟,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因为成熟的枇杷果实要小心采摘果柄,防止手碰到果实表皮茸毛,但是枇杷成熟度不一致,要分批多次采摘,采摘结束还需要将袋套回,因此给采摘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成人工采摘效率较低且采摘成本增加。
2.2.3 高温时果实易产生病变 枇杷果实套袋后,果实在袋子中处于封闭状态,通风透气较差,当气温升高到30℃时,袋内的温度可达到32℃左右。当袋内温度长期高于外界气温时,由于受气压作用,袋内枇杷果实的水分被迫向枝条、叶片输送,以致枇杷果实发生日烧病、裂果或果皮皱缩等生理性病变的几率增加。
2.2.4 套袋影响采收时间 枇杷果实套袋后,由于果实得不到阳光的直接照射,而是经过纸袋辐射后间接传输到果实,影响了热量传播,降低了果实的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因而降低了果实的甜度。在同等栽培条件相同采收时间下,没有套袋的枇杷果实甜度要高于套袋的枇杷果实。因此,要提高枇杷套袋果实的甜度,就需要适当推迟采收时间,尽量让套袋枇杷成熟度高些,以利于提高果实的糖含量,提高果实的品质。
2.2.5 产生二次污染 由于枇杷套袋的成本较高,很多果农会采用选择回收果袋的办法,以降低成本,一个果袋反复用上2~3a,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成本,但由于多年使用,上一年果园中的病菌带到下一年,产生二次污染,增加果园防治病害的次数,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3 增加套袋枇杷经济效益的措施
综上可知,枇杷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即有优点也有缺点,套袋果实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枇杷产量增加,价格下降,雇佣人工工资增加,果品成本加大,果农亏损逐渐增加,降低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砍伐改种其他作物的面积逐渐增加。为此,在生产实践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科学措施,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从而保护果农的积极性。主要措施如下:
(1)延迟枇杷套袋时间:枇杷幼果易受霜冻危害,霜冻过后,检查幼果受冻情况,对未被冻坏的进行套袋处理,以保证果穗的粒数和产量。
(2)针对枇杷的不同品种特牲,采取相应的果品套袋方法,以达到减少劳动投入,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早钟六号”枇杷套袋要求比较细致严密,而解放钟枇杷套袋比较粗放,通透性较大。
(3)集中联片面积较大的枇杷园与零星栽培且面积较小的果园套袋的要求不同,由于枇杷成熟时易受鸟类为害,大面积栽培时,其受害的程度相对比较轻,零星栽培的小面积果园,受害程度相对较重,因此,大面积果园套袋要求相对比较粗放通透性较大,而小面积果园套袋要求相对比较严密,以防受到鸟类危害。
(4)在大面积果园中可推广莆田常太的“解放钟”简易包果方法[6],用报纸直接包在果穗上并捆牢,留有缺口进行通风,以提高套果速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果园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林良方,林顺权.枇杷果实套袋技术(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39(2):84-89.
[2]吴文毅.福建枇杷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王彬,章希娟,陈志峰,等.不同套袋与解袋时间对‘贵妃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J].东南园艺,2013(2):1-5.
[4]许丽群.批把栽培管理技术[J].植保土肥,2013(11):18-19.
[5]魏秀清,章希娟,余东,等.不同负载量和套袋材料对贵妃枇杷果实形质的影响[J].福建果树,2011(3):1-4.
[6]陈美金.闽中库区山地”解放钟”枇杷丰产栽培技术[J].东南园艺,2014(2):56-5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