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2015-07-31刘海强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布托无痛分娩舒适度

刘海强

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刘海强

目的 探讨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0),治疗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以及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进行镇痛,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法进行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同时对比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 2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治疗组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舒适度的满意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 在产妇的无痛分娩中采用复方麻醉进行镇痛,安全有效,对于产妇以及婴儿的影响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硬膜外麻醉;静脉;无痛分娩;效果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会对产妇的生理以及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产的生理认知不断提高,无痛分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生产中,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而无痛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产妇进行麻醉镇痛来实现,应用最多的是硬膜外麻醉方法[1]。本研究主要探讨复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西安北环医院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80例,所有的产妇中没有头盆不称,没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胎儿监护为反应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中产妇年龄21.5~34.4岁,平均年龄(25.8±1.5)岁,体质量55.7~80.6kg,平均(65.8±4.5)kg,孕周34.6~42.6周,平均(38.7±1.5)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0.8~34.7岁,平均年龄(26.8±1.5)岁,体质量57.5~79.5kg,平均(66.8±4.2)kg,孕周34.7~43.5周,平均(39.6±1.2)周。2组产妇在年龄、体质量以及孕周等临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当产妇的子宫口大于3cm时,进入了第一产程的活跃期,麻醉医生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沿着头的方向置入2~3cm,并进行留置。患者平卧注射20mL 0.062%的伊捷卡,对产妇观察5min后,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在将PCEA泵接上。对照组患者配置的药液主要是40mL 0.15%的伊捷卡以及0.1mg的芬太尼,液体的流速为3mL/h,锁定时间为15min。而治疗组患者采用的药液主要是40mL 0.15%的伊捷卡,流速同样为3mL/h,锁定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同时治疗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0.5mg的布托啡诺,按照1~2mg/h的速度进行慢慢滴注,总量不能超过5mg。当产妇进入到第二产程后,将PCEA泵进行关闭,同时停止静脉用药。当第二产程结束后,重新开始使用PCEA泵,一直到分娩结束。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现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胎方位异常、产程延长等情况时候需要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

1.3 观察指标 分娩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的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的Apgar评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产程指标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2组产妇的镇痛有效例数、剖宫产例数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产妇产程指标对比(n)

2.2 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舒适度对比 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治疗组产妇的满意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舒适度对比(n)

3 讨论

因分娩而引发的疼痛可以说是女性人生中最为剧烈的疼痛,分娩疼痛在医学领域疼痛指数上来看仅次于烧灼伤带来的疼痛而居于第二名[2-3]。随着医疗水平以及设备的不断提升,麻醉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在临床上对于分娩过程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无痛分娩技术应运而生[4]。无痛分娩己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要趋势,是产科发展的标志,充分考虑到了广大孕产妇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5-6]。对于硬膜外麻醉镇痛主要是当产妇的子宫开口到达3cm时候,此时产妇对于生产带来疼痛的忍耐值达到了最大的限度,医生向硬膜外腔中注射低浓度的麻醉药,可以利用间断性的注射或者采用PCEA泵进行持续注药,能够起到镇痛的作用,疗效能够一直持续到产妇分娩结束。采用该办法进行麻醉镇痛,可控性较强,同时麻醉的安全性也较高,产生的效果在临床上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7]。利用该方法同时能够使产妇减轻劳累,愿意配合接产医生进行分娩,降低了痛性高血压的发生率,降低母婴酸中毒的发生率等,由于该方法的这些优点降低了产妇的恐惧感,从而减少了由于担心疼痛而要求采用剖宫产的发生例数,该麻醉镇痛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进行镇痛来实现无痛分娩,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剖宫产人数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麻醉镇痛的效果。

在该试验中采用的布托啡诺主要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激动作用的强度主要为k∶ō∶μ=25∶4∶1。其中k是最重要的激动受体,在对产妇进行镇痛的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镇静功效。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些医生在进行产妇无痛分娩时候采用少量的布托啡诺不仅能够增强麻醉镇痛的功效,同时减少麻药的硬膜外的用药量,在麻醉的同时缓解产妇的焦虑等不良情绪[8]。本研究中,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注射了布托啡诺,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舒适度大大地提高,通过对治疗组产妇进行统计发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舒适度感觉满意,满意的人数达到了38例,而对照组中感觉到满意的只有26例,2组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虽然布托啡诺同芬太尼一样,都能够引起产妇出现一定的轻度呼吸抑制的反应,但是胎心变异性减少以及出现的假性正弦模式都是暂时的,对于新生儿不会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本次试验表明,利用复合麻醉的方法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没有带来影响。但是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在进行使用布托啡诺时候,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同时嘱咐助产医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运用纳洛酮,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复方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安全性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到舒适,对母婴的影响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1] 刘姿,周瑞仁.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1,7(6):417.

[2] 贾占国,崔世红,程国梅,等.连续硬膜外组织分娩镇痛法应用于经产妇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34-2836.

[3] 马美红,吴秀英,董梅娇.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4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1(13):2057-2058.

[4] 罗春明,邹冰玉,米正蓉,等.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镇痛对分娩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8(3):157-161.

[5] 彭华.罗哌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1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70-71.

[6] 王颗霖,徐厚昌.盐酸左布比片因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8):107-109.

[7] 顾俊杰,成秀岩,陈惠裕,等.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与自然分娩的比较[J].交通医学,2012,25(13):158-159.

[8] 肖文鑫,潘淑嫒,张勤兑,等.伊捷卡硬膜外麻醉复合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25-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42

陕西 710032 西安北环医院麻醉科 (刘海强)

猜你喜欢

布托无痛分娩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