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7-31陈淑芳吴洁华何亮
陈淑芳 吴洁华 何亮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淑芳 吴洁华 何亮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6%、护理满意度为8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9%,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急诊护理,能够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发病快、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要给予优质化的急诊护理,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中,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给予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不正常的患者;患有心脏病、心脑血管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07±4.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14±4.17)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具体包括院前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治疗等。在进急诊室之前要对患者开展常规急诊抢救,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急诊救治的过程中要做好心电维护、吸氧治疗和护理工作,保证急诊救治的安全进行。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要立即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急救所用的机械、药物以及手术相关器械。待患者送入急诊室之后,要立即实施输液、面罩吸氧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采血,进行血常规、心肌标志物检测,并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待急诊开始后,在整个急救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急诊室医生的急救工作,检查心电图,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实施面罩吸氧治疗,同时要做好急救护理记录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等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
2.2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6%、88.9%、9.3%。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过度劳累、激烈的情绪变化、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大量饮酒等均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总的来说,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并由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而血中的血小板就会在斑块表面形成血块,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死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2]。据有关临床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的可能性高达45%[3]。这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和急诊护理以及救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一定要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
通过缩短出诊时间,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避免发生病情贻误[4];通过做好现场急救措施,能够保证急救效率[5-6];通过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能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通过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通过人文关怀,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温暖,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和治疗;通过做好每一步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7-8]。
通过本文的研究,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等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6%、88.9%、9.3%;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9%、74.1%、20.4%。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采用优质急诊护理,能够保证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2] 吴耀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61-262.
[3] 陈倩萍,黎仲雅,梁燕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77-78.
[4] 吴肆莲.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89-90.
[5] 吴世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71-372.
[6] 王小娟,张萍,马华.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1124-1125.
[7] 俸秀兰.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7(1):63-64.
[8] 颜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优质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97-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55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淑芳 吴洁华 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