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临床分析

2015-07-31周福民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尿激酶心肺病死率

周福民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临床分析

周福民

目的 分析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100 mL生理盐水30 min,于滴注6 h后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注射3 d,每12小时注射1次。比较2组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心绞痛3例,再梗死0例,心律失常1例,各项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9.5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常可危及患者生命。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3],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4]。本院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同期常规治疗患者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的4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1~72岁,平均(53.5±8.1)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8例,广泛前壁+高侧壁患者3例,下壁患者6例,并右室心肌梗死、正后壁患者4例;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5例,2级患者8例,3级患者7例,4级患者1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0例。试验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68岁,平均(50.9±7.5)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的患者7例,广泛前壁+高侧壁患者5例,下壁患者4例,并右室心肌梗死、正后壁患者5例;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4例,2级患者9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2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绝对卧床,给予镇静镇痛、氧疗、强化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抗凝治疗,以促使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及代谢功能,控制血压、血糖,防治各种并发症。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尿激酶150万U(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 44020647)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30 min静脉滴注,于滴注6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河北常山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20063910),连续注射3 d,每12小时注射1次。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治疗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长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因顾忌溶栓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以及加重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组织损伤等,因此对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溶栓治疗一直是禁忌证[5]。近几年的临床试验也证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骤停等症状与血栓疾病密切相关[6]。本组患者均在心脏复苏成功并确认未出现严重副损伤后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促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心肌功能,改善患者病情;而且溶栓治疗也可以防止血管发生再阻塞,减少患者全身微血栓的形成[7],改善患者体内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防止细胞发生急性期坏死或延发性死亡。本组试验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是一种酶类溶血栓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也可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8],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尿激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使用简便、安全等特点,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多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药物。但要注意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药物需有严格的使用适应证,患者必须没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和肝肾不全症状,未有明显出血以及血液病,发生心肌梗死前无手术、外伤以及血管穿刺等情况,这也就要求在采用尿激酶药物前需要进行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时间检查,使用药物过程中严格贯彻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小板以及凝血时间。本组试验中,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占14.29%;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未出现再梗死现象;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占4.76%;2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死亡,占9.52%。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未实施静脉溶栓组的患者。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宇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4):98-99.

[2] 陈莹莹,钟忠明.心肌铁代谢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0(1):59-62.

[3] 刘阳,荣根满.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5):86-87.

[4] 丁钰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88-89.

[5] 吕淑静,任芳.抗栓及溶栓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24(7):21-22.

[6] 左辉华,王丽丽,刘强,等.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276-281.

[7] 朱灵燕.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6:48-50.

[8] 朱永福,普洁燕,杨旭,等.院前与冠心病监护病房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3):140-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20

江西 336000 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 (周福民)

猜你喜欢

尿激酶心肺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