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臂丛麻醉镇静效果的研究

2015-07-31丰晖杨少杰

当代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臂丛血氧

丰晖 杨少杰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臂丛麻醉镇静效果的研究

丰晖 杨少杰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2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10μg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注射5min后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对比2组患者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9.3±14.1)mmHg、(85.6±11.3)次/min和(99.5±0.5)%,相比较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给药30min和60min时的镇静效果评分分别为(2.69±1.05)分、(3.02±1.12)分,相比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给药后90min内的镇静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臂丛麻醉能够取得极佳的镇静效果,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抑制较轻,还能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臂丛麻醉;镇静

咪达唑仑在近年来属于临床常用苯二氮类的药物,有着极佳的镇静、催眠作用,而舒芬太尼则属于新合成强效拟吗啡类的镇痛药[1]。应用两种药物在臂丛麻醉中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阻滞麻醉,观察患者麻醉中的镇痛与遗忘效果[2]。本文选择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6±3.4)岁;ASA分类从Ⅰ~Ⅱ级。所选80例患者均无高血压和冠心病、精神障碍等病史,也无臂丛麻醉的禁忌,麻醉方式均获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把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0~55岁,体质量45~68kg;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56岁,体质量44~67kg。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即开放静脉,静注2mL生理盐水,约5min后为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后即开放静脉,在麻醉前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各项生理监护仪器监测,对患者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时监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05mg/kg咪达挫仑(宜昌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0mg:2mL,生产批号:1131201A1),观察组患者在注射0.05mg/kg咪达唑仑的同时静注10μ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mL:50μg,生产批号:2110707A3)。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给药前和穿刺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变化,并记录患者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3]。

1.4 镇静效果评分方法 应用Ramsay的镇静分级标准[4],把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分为以下几类。5分:对正常的呼名能够产生正常的反应;4分:对正常的呼名可以应答,但是明显反应迟钝;3分:对正常的呼名不能做出正常反应,对反复的大声的呼名可以做出应答;2分:对正常的呼名没有任何反应,对抬头与摇头可以做出反应;1分:对抬头与摇头都不能做出应答,对伤害性的刺激可以做出反应。分数越高镇静效果越差。

1.5 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 满意:患者无疼痛感和不适感;一般:患者有轻微的疼痛和不适感;不满意: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5]。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在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9.3±14.1)mmHg、(85.6±11.3)次/min和(99.5±0.5)%,相比较给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给药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则无显著变化。见表1。

表1 2组患者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x±s, n=40)

2.2 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给药30min和60min时的镇静效果评分分别为(2.69±1.05)分、(3.02±1.12)分,相比较对照组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给药后90min内的镇静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评分比较(x±s,分)

2.3 2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比较 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例数和一般满意例数共38例,总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很多患者行上肢手术时会因对手术的害怕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导致术前和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6],在这一状态下难以很好地配合手术。镇静药物的使用可增强患者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与痛苦感。本次研究观察中2组患者接受微量泵静注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在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降低为(79.3±14.1)mmHg、(85.6±11.3)次/min和(99.5±0.5)%,相比较给药前和对照组下降幅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给药后的镇静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具有极强的协同作用,能够使患者的中枢神经被抑制,实现强效、低毒性、低费用、利于患者迅速恢复的作用[7]。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能够应用于患者的外周神经进行阻滞,对患者起到快速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作用起效很快,而且镇静催眠的效果好,对患者呼吸循环产生的干扰小,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状态,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8]。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应用臂丝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帮助患者取得极佳的镇静和清醒效果,但是,不同患者在给药方法和给药剂量上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所以,麻醉师一定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和调整。对患者用药时也要加强对呼吸的管理与生命体征监测,避免患者呼吸受到抑制,导致高碳酸血症或者低氧血症出现[9]。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未对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影响和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给药技术上也选择持续输注,并未选择靶控输注(TCI)。

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穿刺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的总满意率(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62.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臂丛麻醉能够取得极佳的镇静效果,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抑制较轻,还能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1] 唐俊,奚菁颖,张曦,等.咪达唑仑镇静与其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19):594-596.

[2] 赵英杰,关博.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2):6833-6834.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01-502.

[4] 金昔陆,池志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报杂志,2011,16(1):125-126.

[5] 徐玉红,胡成霞.大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2,47(9):806-807.

[6] 暴桂萍.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127-128.

[7] 周述芝,杨雪,周军,等.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腰麻患者中镇静效果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30):85-88.

[8] 李红良,邵伟,解素勇,等.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7):920-921.

[9] 杨光辉,李红军,樊青.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4):77-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91

甘肃 730000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丰晖 杨少杰)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臂丛血氧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