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分析

2015-07-31刘萍

当代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前路颈椎椎体

刘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分析

刘萍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14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82例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研究组脊髓功能恢复优秀、理想镇痛率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护理干预;骨科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普通牵引及颈托固定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收效甚微,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增加椎管容积、减少脊髓及神经压迫的方法[1-2]。由于患者存在长期退行性变引起的压迫和血供减少,术后功能恢复差异加大。系统术前准备及术后复健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提高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患者147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82例,男41例,女41例,平均年龄(42.1±11.7)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4.8年;其中C6-C7间隙41例,C5-C6间隙30例,C4-C5间隙11例,双间隙22例。对照组65例,男30例,女35例,平均年龄(44.4±10.7)岁;病程11个月~10年,平均4.4年;其中C6-C7间隙30例,C5-C6间隙20例,C4-C5间隙15例,双间隙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系统护理包括:(1)术前护理,使患者认识到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防止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悲观心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术前判断患者颈部后伸体位是否耐受,适应者进行仰卧训。锻炼患者床上排便,不能适应者,指导患者或家属用右手食指、中指置颈中线稍右侧,每天持续锻炼并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适应手术体位。同时增加患者呼吸肌力量,增加肺活量。(3)术后护理,采用围完全制动颈部运动,防止过度后仰及后屈导致的钛网移位。对于呕吐者的面部应偏向一侧。(4)有效镇痛。(5)预防骶尾部褥疮。(6)术后复健。(7)其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脊髓功能评分标准 优秀:肢体运动功能良好,生活自理,改善率>75%;良好: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可基本自理,改善率>50%;中等:肢体运动部分改善,生活需他人护理,改善率>25%;差:不能行走,必须卧床,改善率<25%。

1.3.2 疼痛评分标准 比较术后1周疼痛情况。轻度疼痛:疼痛较轻,不影响正常活动和睡眠;中度疼痛:疼痛剧烈且持续,稍影响活动或睡眠,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能够缓解;重度疼痛:疼痛剧烈,被动体位,睡眠严重受影响,需要阿片类药物。理想镇痛率=(轻度疼痛例数+中度疼痛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4周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功能恢复优秀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脊髓功能评分标准对比(n)

2.2 术后24h后患者疼痛程比较度 研究组理想镇痛率为86.58%,对照组为75.83%,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n)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能够为手术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药过敏史、手术史,评估各项生理指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3],分发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手册,并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出现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不安[4],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耐心、细致地讲述术前注意事项,讲述手术有关知识,介绍手术治疗方案,可安排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配合。细心讲解,并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进行功能训练,手术需要仰卧位并较长时间暴露椎体,为了适应术中要求,术前1周进行气管推移训练[5]。练习时去枕平卧,由于患者长期存在脊柱受压,不能立即适应训练,可逐步减低卧枕高度,直至平卧。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并教导陪护人员注意事项,防止术后尿潴留[6]。

3.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功能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尽量不用镇静剂,定时唤醒患者,防止睡眠过深。鼻导管给氧,2mL/min,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呼吸机,必要时随时吸痰[7]。(2)体位护理,由于钢板固定和植骨术限制颈部运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存在剪切力,必须采用完全制动,不能进行过仰、过屈。患者术后8h内不能翻身,为了防止着力部位受压,骶尾及枕部安放海绵垫,每2h进行1次按摩。术后10h开始翻身,翻身时需要2名医护人员配合,1人扶头、肩保持1条直线,另1人扶躯干,必须保持颈、肩、躯干呈一条直线。(3)注意引流液的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开始时引流液为鲜红色,量较多,之后逐渐颜色变淡。切口周围局部隆起,若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抢救。(4)康复护理,患者完全卧床,每天帮助活动下肢,做节律性伸屈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进行适当按摩。术后6个月内带颈围进行运动,不能进行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植骨椎间隙是否愈合。愈合后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5)防止术后并发症,术后骶尾部、后枕部垫海绵垫或气垫,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预防泌尿系感染,必须保持导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8]。(6)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镇痛泵。术后疼痛还可以选择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肌肉注射治疗。

总之,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要结合术前、术后和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法,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尽早恢复运动功能。

[1] 陈维英.护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7-129.

[2] 史淑芳,王丽燕,边荣.老年性颈椎病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全科护理,2008,6(12A):3152-3153.

[3] 蔡惠平,吴素清,李丽容.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08,57(1):57-59.

[4] 周革伟,钱文胜.外科病人术前心理疏导效果的对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17(6):47-49.

[5] 韩淑杰.颈前方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术期护理[J].家庭护士,2007,5(8C):12-14.

[6] 蔡惠平,吴素清,李丽容.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96-97.

[7] 李玉梅,张迪.颈椎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5-276.

[8] 陈嫣红,陈伟莲,刘伟琼.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7):253-2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74

江西 333000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刘萍)

猜你喜欢

前路颈椎椎体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