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产业链走向规模化
——廊坊绿园:精耕出小麦产业“横纵坐标”
2015-07-31中国农资陈熙
□《中国农资》记者 陈熙
农业全产业链走向规模化
——廊坊绿园:精耕出小麦产业“横纵坐标”
□《中国农资》记者 陈熙
短短三年,小麦增产1.6万吨,节约籽种1200吨,节省化肥3200吨,节约水资源1600万立方米,节约电力资源600千瓦,节约用工近5万个,累计为农民节支增收8000万元……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的数字,这都是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造出的硕果。
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在总经理杨春华的带领下,3年前他们规划和实施了固安县小麦农业产业链项目;3年之后,从小麦“由种到收到加工再到餐桌”产业链,从区域化逐步实现规模化,不仅公司升级了,连同固安县参与小麦种植的各个环节都升级了。经年之间,俨然一条“横纵坐标”在固安农业的平面与垂直方向延伸。
1 “没有规模化农业,何谈农资!”
固安地区拥有耕地65万亩,多以粮食作物和瓜菜种植为主,20世纪是大家公认的小麦生产大县,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传统种植习惯;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些农民对土地经营的观念逐渐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弃地进城务工、土地粗放经营、秋冬春三季裸地面积逐年增加、种植茬次减少、土地利用率下降、粮食亩产徘徊不前等问题层出不穷。
虽然耕地土地多,但是“多而不整、分而不合”,小麦无法连片种植。据统计,固安县小麦面积最高峰曾达到35万亩以上;而时至今日,却已经锐减了近10万亩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小麦品种多、乱、杂,产量不高、品质较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了严重的增产后劲不足、增收乏力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农资需求量也在逐年减少。
“没有规模化农业,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何谈农资?”面对农资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杨春华直陈要害。为此,2013年,杨春华开始着力打造优质小麦产业链项目,首先旨在“要将麦子连成片种植”。“固安地区有适宜小麦种植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资源,有多年来打井办电兴修水利的好基础,有农民多年种植小麦的历史和习惯。借助于此,只有满足品种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才能提高固安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伴随着杨春华的希冀,从2013年全县推广种植5万亩优质小麦开始,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将种植推广面积扩大至近20万亩。如果从全县小麦总共种植不到25万亩的面积来看,杨春华的规模化小麦种植之梦,已经基本实现4/5。
与此同时,廊坊绿园还挨个乡、挨个村下去寻找和培训机播手,由村干部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品种管理、政策宣传、播种质量自检、播种深浅及均匀程度自检等,完成培训的机播手每人每亩按20-25元付给报酬。在记者采访前后几天时间内,廊坊绿园已经召开4场培训会,前后培训人数达300人,这些人将成为当地小麦规模化种植的“主攻手”。
2 农业全产业链之下的全局掌控
如果将小麦规模化种植比作规划中的“横坐标”,那么农业全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就是将规模种植、机械作业、规范管理、好种好肥、节水省肥、优质高产、绿色环保、产品回收、增产增效等一系列要素整合起来,再画出一条“纵坐标”。
首先就是引入好种好肥。2012年,廊坊绿园从石家庄农科院引进节水省肥、稳产高产、优质高筋的小麦新品种子“石优20”。杨春华介绍说,“石优20”的特点是抗寒、节水抗旱、省种省肥、稳产高产。“用了这种优质小麦种子后,春天一般只浇1茬水,最多2茬;平均播种量每亩仅25斤,比以前至少每亩省15斤种子;以前春追尿素每亩80斤,现在一亩最多追50斤。”
种子是核心,种植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是产业链中的关键。公司连续3年实施“六统一”,引入更优质的肥料产品和统一的技术服务。“我们与瓮福、芭田、石家庄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常年合作,实现包括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农业保险、统一价格收购的‘六统一’战略,为了让农民在省心省力的同时,用上最好的。”杨春华说,这其中,农业保险是公司给上,按每亩3元的标准,公司掏钱,降低农民风险。
3年间,廊坊绿园保持与固安县参花面粉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小麦固定化收购与加工。杨春华说,自合作伊始,当地小麦向农民收购价格保持在每斤1.38元,比当地商品市场收购价格每斤高出0.2元。“参花面粉厂每天需要原料小麦600-1000吨,年吞吐量在30万吨以上,所以他们不仅不怕收购价高,反而这些年是优质麦子供不应求,加工成的面粉、馒头等产品直接送往北京、东三省大中商超,终端有需求,因而优质小麦价高却不愁销路。”
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全局掌控下,公司画出了一条引以为傲的“纵向坐标”,并以此为依托,又支撑起当地规模化种植的“横坐标”,可谓完美布局。从河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橄榄枝伸向廊坊绿园伊始,这支成功转型的农资经销商,便以打造种肥一体、技物结合、上下联动、产加合营、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作为己任。
3 种粮积极性高了,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廊坊绿园上接农业科研院所,下连收购加工单位,从种子、化肥到技术配套、收购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失为实现农业转方式、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模式。”这个声音来自于一封写给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的信,而写信者正是原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省关工委主任李月辉。
事实上,廊坊绿园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系列做法,符合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保护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等政策的要求,以及省、市对“一县一品”“一县一特”农业发展的要求。杨春华认为,小麦面积的扩大不仅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前些年,当地农民麦地撂荒严重,一年只种附加值较高的玉米,现在,许多农民开始复种优质小麦,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杨春华说,一是农民节支增收效果明显,种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仅此带动农户达3万余户;二是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三是节水省肥,即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有利于食品安全。四是部分农民由只种一季玉米改种两茬,农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小麦面积增加,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风沙扬尘,小麦的生长发育要进行呼吸,呼进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社会与生态之间,划了个“等号”。
廊坊绿园产业化服务模式初见实效,得到了农民和政府认可,顺应了农业发展方向。在革命尚未完成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上,杨春华和她的团队越走越有劲,因为农民丰收的喜悦是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固安县县长王兴瑞参观优质小麦基地,并介绍廊坊绿园与参花面粉厂“农加合营”的成功案例。
固安的小麦长势旺,杨春华满心欢喜地站在麦田旁边开展乡间培训。
廊坊绿园的工作人员悉心开展农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