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07-31张立舒叶希黄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梅州市发展现状对策

张立舒+叶希+黄静

摘 要:梅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梅州在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成为了推动梅州农业快速发展的新生动力。该文在分析梅州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梅州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农业科普产业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农业科普新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有条件地区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科普基地等。

关键词:农业科普;发展现状;对策;梅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26-02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中,农业科普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梅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梅州在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使之成为推动梅州农业快速发展的新生动力。目前已建成梅州市农业科普生态园(国家级)、梅州市五指石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梅县鸿园花木植物生态园、梅州市金穗生态农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一大批农业科普基地,促进了梅州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带动和推进了各县(市、区)农业科普的发展。

1 梅州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科普产业基础较为牢固,具有一定的规模 梅州市农业科普产业基础较为牢固、前景广阔。近年来,梅州积极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在良地、良种、良法、良品、组织、加工、品牌、市场、金融、保险农业全链条的10个环节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六化三改”的农业发展和改革新路,为农业科普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基础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使农业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普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个。

1.2 农业科普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是优势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广东省梅州市地处粤、闽、赣3省交汇处,农业生产的光、温、水、气、土壤等先决条件优良,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曾被树立为“东学梅州”的典范,培育了享誉四方的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3大区域品牌。除此之外,还有粮油、果树、花卉、茶叶、畜牧水产、蔬菜、中草药等各类丰富的农产品。这些特色资源为农业科普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二是独特的客家农耕文化。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的先祖源自于土壤肥沃、适于耕种的中原河洛地带,祖祖辈辈都在田间地头劳作,因此,客家人格外注重农业。基于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生态环境,为各种带有浓厚农耕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流传,提供了必须的社会基础,逐步发展成今天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客家传统农耕文化。三是民众高涨的农业科普热情。近年来,梅州市充分发挥农业科普示范的公益性作用和区域农业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除了农业科研院所在农村产业推进、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发挥了科技支撑的公益职能外,民间开展农业科普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梅州市民间力量和资金开始介入科普旅游的市场化运作并取得佳绩。

2 梅州农业科普产业存在问题

2.1 农业科普产业体系不完善,投入经费与力度不足,专业人才匮乏 梅州市目前90%的农业科普推广来源于科研机构和学校,有推广优势和有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不能形成合力,直接制约了梅州农业科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条件上看,由于没有专门的项目经费支持,培训器材、场地、实验设施等很多设施远不能跟上科普需要;科普教育推广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从事科普工作的科技人员考核方面难见成绩,加之财政预算没有科普基地工作专门经费,很多科普工作显得有心无力。

2.2 农业科普技术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亟需提高 随着全社会科普意识的提高,现有的农业科普方式和技术依然在传统轨道上运作,很难满足民众强烈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的需求。如国外利用360度幻影成像、虚拟感应等集声、光、电等一系列先进的展示手段于一身的高科技科普推广方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3 有关农业科普的政策针对性不强,缺少连贯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层面的科普相关政策尽管已经出台,但是农业科普领域的政策还是少之又少,扶持力度和持续性不够,后续出台的具体措施和落实上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2.4 有些科普教育基地脱离农业基本功能,过于注重休闲娱乐 目前,梅州部分休闲农业园区初创建时定位为集休闲旅游主题游,展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休闲科教基地,由于利益的驱动,农业科普内容所占份额很少,不考虑农业综合功能,未能真实反映农业的真实情况,仅从“娱乐化”角度误导游客,“非农化”的现象或倾向严重,势必影响科普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

3 加快推进梅州农业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农业科普产业经费投入机制 增加对农业科普产业投资拨款的比例,改革农业科普所需资金筹集机制,积极开拓多种资金筹集渠道,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和学校组织并重,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全方位新型科普结构体系。改变政府大包大统办科普的现有不合理方式,大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来参与兴办农业科普事业。

3.2 学习先进的科普理念和技术,加强农业科普产业技术创新 科普教育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在激发民众科学兴趣、拓展民众科学视野,提高民众科技素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独特且巨大的,而我国农业科普工作缺乏创新机制,农业科普长期未被认定是创造性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普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古板、说教、形式雷同或有形式无内容的农业科普活动居多,对民众缺乏广泛的吸引力。因此要学习先进的科普理念,加强农业科普产业技术创新。一是建立农业科学中心和农业科学博物馆,在展览形式及内容上不断求新。动手型展览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中心和科技博物馆办展的主导形式,更能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能力。周末让参观者留宿农业科学博物馆,为他们安排各种农业科技项目体会科学的乐趣,使博物馆更具亲和力。二是通过大众传媒,例如制作农业科普的动漫、农业科普图书进行传播,让民众在娱乐中轻松了解熟悉各种农业知识。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普活动,包括参观农业科普基地,举办农业科普竞赛及博览会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商品性、动手实践的有益性、观赏品尝的趣味性、科普宣传的知识性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科普上新台阶。

3.3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科普基地 梅州各地区在农资配套、种苗繁育、农业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产业标准化、市场销售、精深加工、产学研合作方面各有优势,应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依托不同优势,利用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品种资源、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农业技术等科技资源,开辟专业化的农业科普基地,为游客提供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业文化的户外教学场所。

3.4 产业融合,创新提升,形成多元立体模式 对梅州市的农业科普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协调发展,形成"科普教育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知识讲授多样化、技术支持立体化"的多元立体模式。一是与区域生产相融合。在品牌基础上,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拓展循环农业、组培技术等科研领域,以此为依托,广泛在各地开展农业科技示范,统筹安排落实科研研发、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3项工作。二是与教育培训相融合。在农业人才培养上,坚持集中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联合教育部门、农业学校、农技部门针对不同的学员培训要求设置专门的课程,通过科普活动激发科技人员加强学习、融合知识的热情。三是与产业服务相融合。针对本市主导产业,有目的地加强科研优势与产业对接,以科技普及为抓手,首先满足本地区主导产业服务,再根据本地区特色产业需要,有计划开展科技普及,引导增收显著的特色性产业、加工类的企业发展。四是与科技示范相融合。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科普的龙头,立足自身优势和研究课题需要,分区域建立农业科普示范基地,逐步扩大形成特色规模明显的产业。五是与课题实施相融合。把科普工作与科研课题结合实施,普遍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成果转化、青少年农业培训、送科技下乡、科技赶场等活动,把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为农业科普工作奠定更有力的信息沟通基础。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梅州市发展现状对策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陈提升开展仪式
诊错因 知对策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梅州市山地果园运输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