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点接触球轴承疲劳寿命与频域振动关系

2015-07-30朱亮李言姜国平马小华汤占岐

轴承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频域磨损寿命

朱亮,李言,姜国平,马小华,汤占岐

(1.北方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银川 750021; 2.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在机电工业中,滚动轴承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主机的运行质量[1]。四点接触球轴承广泛应用于旋转机械,30%的故障与其失效有关[2]。滚动轴承的失效必然导致机械装置运行不正常,甚至引发灾难性的后果[3]。因此,对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至关重要。

下文以QJ304四点接触球轴承为例,在疲劳寿命试验中对其频域振动进行分析,对轴承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减少了生产损失。

1 寿命试验原理及转动频率

1.1 试验设备及方法

被测轴承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

1,4—温度监测点;2—3#轴承;3—振动监测点;5—4#轴承;6—1#,2#轴承图1 轴承寿命试验示意图

图中,1#,2#轴承承受试验载荷,3#,4#轴承起支承作用,被测轴承为1#。对轴承进行常速恒定载荷疲劳寿命试验时,施加径向载荷Fr=3.2 kN,轴向载荷Fa=19.7 kN,转速300 r/min,将轴承转轴视为刚体。试验温度24 ℃,采用循环油润滑。QJ304轴承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QJ304轴承主要参数

试验过程中轴承承受外载荷,润滑油的性能较好,轴承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主要集中在径向,轴向可忽略不计[4]。根据轴承结构,轴承运转可能产生的振动原因主要有自身结构、制造或使用等因素,重点分析轴承磨损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其主要是由轴承各个接触表面缺陷所引起的,特征是:由钢球与内、外圈或保持架等之间的压痕、裂纹等缺陷引起振动,产生周期性噪声。

轴承疲劳寿命试验方法:由轴承温升及噪声检测时域内寿命(过程从略);由振动幅值谱检测其频域内寿命;由时域寿命值和理论寿命值验证频域寿命值的正确性。

1.2 转动频率

试验转速为300 r/min,则内圈转动频率为5 Hz。根据QJ304轴承结构参数及相关理论可知[5]:内圈转1周,通过内圈固定点的钢球次数为4.723,因此,内圈理论故障特征频率值为23.615 Hz,外圈故障特征频率值为14.387 Hz,钢球故障特征频率值为10.968 Hz,上述3个频率值为QJ304轴承在试验工况下发生疲劳破坏的故障频率,其他部件的故障频率见表2。为了与试验状态保持一致,计算时假设外圈固定。

表2 轴承零件故障特征频率 Hz

2 轴承振动信号采集

轴承转动基频为5 Hz, 取振动信号采样周期为0.001 s。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对QJ304轴承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检测。为了精确检测振动加速度值的变化情况,在轴承座径向的3个不同位置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如图2所示。

图2 振动信号频域测试装置

在采集振动信号的过程中,把测试周期分为:轴承初始磨损阶段,对应时域为0~1 400 s;中期磨损阶段,对应时域为308 200~309 600 s;后期磨损阶段,对应时域为574 600~576 000 s,时间间隔均为1 400 s。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检测,再通过FFT[6](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计算,最后在频域内使用SIGVIEW软件分析轴承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随着轴承磨损,其振动信号发生波动。根据检测振动信号振幅,分段处理测得的数据,轴承不同阶段的幅值如图3所示。

图3 轴承各磨损阶段幅值谱图

由图可知,在不同磨损阶段,随着峰值的增大,轴承的振动逐渐加剧。由SIGVIEW软件计算得到图中的关键峰值点数据见表3。其顺序由软件根据各个数据对轴承振动的影响程度依次自动生成,峰值最大为0,5个振动加速度级完全可以代表各阶段的磨损特性。

表3 QJ304轴承各磨损状态特征值

由表中振动加速度特征频率值可知,在轴承寿命试验的3个磨损阶段中,峰值较大时所对应的频率均较小,因此造成轴承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低频振动。

轴承在磨损初期和中期,振动加速度谱峰值均较小,在磨损初期没有出现轴承故障频率,特征频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轴承磨损中期包含1个轴承故障频率,即9.570 Hz(峰值点4),与故障频率10.968 Hz较接近,轴承开始有疲劳破坏的倾向;轴承磨损后期,尤其是轴承发生疲劳破坏后,出现2个轴承故障频率,即23.93 Hz(峰值点1)以及12.99 Hz(峰值点3),分别与内、外圈的故障频率23.615 Hz,14.387 Hz比较接近,而且以内圈故障频率为主,最大谱峰出现在频率为23.93 Hz时,与相邻的峰值点3,4,5存在近似的0.5,2,3倍频率关系;峰值点2对应频率为0.68 Hz<1 Hz,故不予考虑,由此可以判定内圈发生了疲劳破坏。此时轴承运转时间对应于频域内疲劳寿命约为160 h;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温度检测法以及噪声判断,测得轴承时域内疲劳寿命为162 h;利用轴承额定寿命计算公式[7],可得其理论寿命值为150 h,试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在实际工程应用的范围内。

4 结束语

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中,通过分析时域和频域内轴承振动加速度可知,内圈疲劳寿命短,得到的轴承疲劳寿命值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通过分析轴承振动加速度幅值谱可知,检测重点应放在轴承磨损阶段的后半期,可提高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频域磨损寿命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处理和快速成像稀疏阵列设计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钻头磨损后怎样更换
基于改进Radon-Wigner变换的目标和拖曳式诱饵频域分离
一种基于频域的QPSK窄带干扰抑制算法
基于频域伸缩的改进DFT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