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
2015-07-29余兴贵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对于高中生来说,大家既难以读万卷书,也没机会去行万里路,对社会、对人生的直接经验少的可怜。有些同学虽然从书本影视剧中获得的间接生活经验很多,但仅将这种经验“复制”出来,很难写出切题的文章来。
下面我想结合十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从学生三个生活层面:学习生活、阅读生活、社会生活,探讨研究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的可操作性的做法。
一、扬起学习生活之帆,积极启发,感悟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正如有些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学习生活的单调与枯燥,每天“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当然,生活丰富多彩,自然有助于写作。但也不等于说,生活越丰富,写作水平越高。写作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对大家生活的关注与感悟远远超越了生活本身。那么是我们没有感悟吗?不是,是我们没有引导感悟的机会。“三点一线”式的枯燥乏味,学习任务的繁重,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失去了学习生活素材的积极感悟,生活的感悟能力就越见低下。在生活的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其实我们的高中生活大有可感悟的地方对于高中生活,有一位同学则这样开头:一支笔,一本厚厚的习题,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一个埋头苦读的学生。这样的画面,是进入高中以来最常见的了。文章别开生面,不选择常规的全景式的视角,而是从一个“特写镜头”喝咖啡切入,表现高中生活的紧张与忙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枯燥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因为作者的感悟而变得生动,因为思考而变得丰富。因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是丰富的学习生活。
二、扬起阅读生活之帆,积极引导,转换阅读材料
高中生的阅读量应该不会少了,是我们没能有效的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材料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概述,这样就能学有所获。我注重方向的引导。比如从高一下开始到高二下的议论文写作,我每次都布置好作文,再给他们几个材料,有事例和名人名言材料,要他们自己根据文章论点,选择好角度概括陈述,为我所用,为我所有。有时我还直接从某本杂志上提供人物故事,要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里。比如,在写作一篇如何成才的材料作文时,一个学生问我有什么材料,我刚好在看《环球》,其中介绍了17岁英籍澳大利亚少年尼克.达洛西:3月25日,美国雅虎公司宣布收购他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这笔交易让他一夜成名,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豪。我就叫这位学生自己将这个材料概括,剪裁,变成自己的论证材料。这位学生通过阅读,概括为:全球最年轻的富豪,因为痴迷智能手机,他自学编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凭着一份韧劲,他将我们常人遇到的困难或麻烦的事情,开发成产品,帮助我们浓缩总结了网络搜索中纷繁复杂的内容,成为雅虎最年轻的工程师。达洛西的成功,将鼓舞我们投身科学的年轻人,在科学的面前,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我们有梦想,能抓住机会,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定能成为像达洛西一样的成功人士。
三、扬起社会生活之帆,积极摘录,理解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他们每天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他们每天都和小社会的同学、家长、老师生活学习,因此社会生活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并且时下各种互联网网络传媒的高度发展,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近,越来越密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问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社会的元素,学生的作文就会幼稚而缺乏深度。我想课堂的社会元素,并不是介绍一下时事政治就可以了。我和许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触,要增加社会元素,主要来自学生自己的关注和积累,因此我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学生摘抄时事评论的论述语段,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评价社会的能力和提升思维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论述水平。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可能的时候就写入自己的文章中。记得2012届高二时有一个学生,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他写了一篇《栀子花开》,设想了一年之后的大学生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农村学子和一个高干女子之间在充满浪漫的大学校园里,因为热衷文学的我和喜欢文学的她像久违的好友般,一相逢就相爱的一段爱情情节,故事最后因为女友到他老家,不能忍受乡下的鸟鸣和虫子的叮咬而分手。作者将女友的爱情看成是追求玫瑰与牡丹的爱情,将自己看成是栀子树般的淳朴,领悟出爱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处在太大差异的环境中,不能从一个完整的角度去认识对方。我问他:你怎么会选择这种素材呢?他说我是在听了家人说起同村的一对恋人,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女方对男方家庭情况不了解,女方到他家上门后,回去就与男方分手的故事。正好你布置的作文可以写记叙文,我就在周末,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完了。这说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引导,可以让学生领悟并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化成自己的素材,这样的作文会获得老师认可的。参加完高考后,他的语文考了125分,因为他用这个素材来表达“感情的亲疏与认识的深浅”的材料作文,文体不限。这说明积极的指导感悟社会生活的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方向,是提高学生理解感悟社会生活的关键。
荀子有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就是将素材“内化”,素材“内化”的手段就是实践,就是自己感悟学习生活,就是自己转换阅读材料,就是自己理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欧阳凯.作文备考不能忽视日常工夫[J].语文教学通讯,2007(2).
[2]刘德海.写作素材重在“内化”[J].语文教学通讯,2007.
[3]余兴贵.从高考作文卷选材雷同谈起[J].语文世界,2000.
(作者单位:福建泰宁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