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险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2015-07-29刘亦明
刘亦明
摘 要:阐释了培养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为提升保险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从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依托保险专业课教学与实践、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历练和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双向交流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培养途径。
关键词:学生职业道德;保险专业;道德培养;高校
一、引言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的颁布,给中国保险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险职业道德的提升刻不容缓。保险职业道德是保险业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诉诸于人的内在理性与良心,所以它是比法律等外在机制更为根本的制约机制。保险职业道德是由保险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是以一种超越利益的方式为保险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协调利害冲突的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保险当事人各方根本利益的实现。而高校保险专业是保险业人才的主要基地,保险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校保险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保险公司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因此,加强保险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对促进保险业的诚信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培养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一)是保险行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之需
保险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行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国外相比,由于保险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制度、管理等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诸多因素招致了少数保险行业人员目前职业道德水平偏低。[1]保险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使得保险行业的形象和信任度在我国社会大众心目中受损,诚信度逐年呈下降趋势。众所周知,高校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是保险行业未来的新生代主力军,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是保险行业和谐可持续发展之需。
(二)是保险行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之举
一直以来,保险行业重保费轻管理,对广大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保险业的职业道德形象难以提升。调查发现,除保险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外,还存有理赔时频发的解释权纠纷等。为了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少保险企业都采取措施,通过“内外兼修”来重塑形象。为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效运行,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保险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开始注重了对广大员工素质的培训工作,然而学者王华江指出:我国现有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各个保险公司侧重于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销售技能及专业知识,忽略了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所致。为此,要搞好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举措就要注重提升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是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立业之基
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和本专业相结合,从事保险行业工作,到保险企业或公司去大展宏图、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可见
今天的在读保险专业的大学生就是明天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恩格斯曾说过“每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因此,注重加强对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他们“德是立身之基”、“商重利、义当先”,要在保险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就要靠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证明,绩效来自客户端的信任。为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未来的立业之基。
三、高校保险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
(一)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堂则是大学生接受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为此,高校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先从理论教学上发挥出德育渗透的优势。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道德知识体系,系统地传授给大学生,打造出“学好本领,做一个有道德之人”的普遍共识。[2]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可将传统课堂只有教师一人讲述的教学模式打造成研讨课、辩论课等能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模式。信息时代要利用好网络,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勤勉尽责”等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课件下载下来,课堂上,将这些鲜活生动的故事情节用视频展示出来。为师者在解说的同时,要及时加强沟通、疏导和交流,这些思想道德精髓都是保险从业人员所需的、必备的专业素养。在次,要发挥出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因为身教更胜于言传。例如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为人处事堂堂正正,科研方面杜绝抄袭等都是恪守职业道德风范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就会效仿学习。为此,先利用好思政课堂,在夯实大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职业道德领域渗透。
(二)依托保险专业课教学与实践
高校保险专业大学生保险知识、能力的获取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共同实现的。为此,各任课教师,特别是保险专业课教师都应找出自己所教学科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和准确的切入点,坚持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可在传授保险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保险专业的特点、针对保险行业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毕业后所就业的岗位需求,重点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操守、职业道德纪律、职业道德规范等,把保险业课堂专业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使职业道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然后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它同职业素质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具体。一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保险专业大学生立足现实,抛弃不符合实际的幻想,从本专业出发,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明理守法,到基层保险行业,在现实职场中,发挥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保险业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潜能。二是抓好大学生职业导向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倾向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测试,依据测试结果,然后调整教学思路,进行“补强与加固”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道德水平、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三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和开发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对其全面进行创业意识、个性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些本身也都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3]
(四)在社会实践中历练
社会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高校没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可从社会这所大学中补充。为此,高校应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常规的情况下,委派专业对口教师代表校方为大学生联系能提供和本专业相联系的厂家、企业,进行校企联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工作环境,坚守职业道德、历练职业精神,同时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通过认真工作,还可以弥补家庭经济上的困顿,领队教师要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体悟社会生活,在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坚守职业道德是自己最好的名片,因为“打工实践”就是对社会对每个大学生的真实考察,同时每个大学生都要照照这面镜子,好好总结与反思自己,一方面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遵守职业道德底线,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接触和感悟企业章制,就业形势等,真正培育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进而转变成一种职业发展理念。
(五)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双向交流合作
实践证明,加强学界与业界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可以利用学术界和行业界的优秀教学资源,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新颖异样”的教学风格与专业知识,深受大学生的喜欢,这也是提升保险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可聘请在本专业国内学术界的“泰斗人物”和海归名校博士成为本校的“特聘教授”,常年定期为大学生进行专题知识讲座或互动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可特邀“行业界”的名流、特别是保险业的精英为本校的“客座教授”到本校做报告,让从他们的事迹中体悟出职业道德的在保险行业的重要性。其次,保险公司与高校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综合办学、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弥补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保险综合实训基地,让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业务,增强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逸楠.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6.
[2]马庆波.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5.
[3]朱正奎.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作者单位:保险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