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山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015-07-29黄群林
黄群林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全国职业院校的比例约占了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山区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挑战变得空前的严峻。本文分析某山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一、引言
据悉,当前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已达到一千多万的规模,高校的进一步扩招表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高速发展阶段,扩招促进了教育公平,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34.5%,全国共有近2500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1300所,职业院校的比例约占了全国高校的52%,从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727万,2015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某高职院校自2009年下半年,在校生人数达到10054人,从此正式踏入万人校园行列。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各方面的挑战与挤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当理性地定位自己,尤其是山区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对的挑战变得空前的严峻。
二、某山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观念方面。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孩子,90后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主动意识,依赖性强,消极,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尤其是山区的孩子成长环境闭塞,缺乏就业的人脉渠道,择业观念与现实不统一,被“社会精英”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对自己评估过高,不愿到偏远山区、小企业或流水线就职,宁愿选择坐在家里当“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层、到企业的流水线工作,导致了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大批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
(二)学校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质量不统一。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型的就业人才,随着高校的扩招,某山区高校在校生人数自2009年一直维持万人以上的规模,而教职员工的人数只有700多人,班级有200多个,班级人数大部分是40人以上,甚至50人以上。如此少的教师资源,如此多的班级,教学质量方面估计难以跟上高标准高要求,另外由于教师少,有些课程必须要合班上课,比如公共基础课,240人的大教室坐着黑压压的学生,学生互动难以进行,大教室的学习使学生更有“天高皇帝远”的错觉,老师您讲您得课,我玩我的手机,我睡我的觉等等,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除此之外,因为班级人数偏多,实训实验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效果也低。作为高职学生,本应该以技能为主,而学校的大规模发展,技能反而很难跟上国家要求的高职学生本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
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的导向性不够严谨,一方面要求辅导员保姆式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在专业上要求教学做统一,课程方面的课时数一缩再缩,而非专业课程却用了大部分课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观教育,而且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相关能力的提高。
(三)家庭成长的环境。山区高职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小时候大部分是隔代抚养长大,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辈生活,而父辈大部分外出务工,隔代抚养,最容易产生溺爱,老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反常做法。老人会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即使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引导和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祖辈没有及时更新现代科学的育儿观念来对待孙辈,现代育儿知识的不足,很容易就让祖辈们陷入到"溺爱"的误区之中。对孩子出现的诸如尝试行为、破坏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老人总是急着加以制止:当孩子与同伴有纠纷时,老人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了,造成孩子从小就缺乏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造成性格方面懦弱胆小,自私。加之独生子女的家庭造成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促成今天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家长的干预。家长的干预,无论你高考填写志愿还是你在择业方面,大部分家长都会进行干预,很多学生读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家长认为的“好专业”,学生缺乏对专业的兴趣,导致学习方面不努力,另外,因为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长大,许多家长也不同意让自己的孩子到艰苦的地方、从基层的工作做起。
(五)社会因素。当今实体经济受电子商务冲击极大,实体经济不景气,小型的个人户的发展难以在社会立足,虽国家有政策对应届毕业生在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创业环境艰难,只有极少极少的毕业生能够去创业并且更少的学生能创业成功。
近十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毕业生生源更为充裕,使得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上愈加挑剔、愈加苛刻。随着社会进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用人单位需要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高层次的人才加盟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冲击,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毕业院校、学历以及经验等条件的要求高出实际需求,形成了“重牌子轻能力、重学历轻技术、重学校知名度轻技艺型人才”,盲目超前消费现象和“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靠边站”的盲目求高现象。导致高职学生就业“无门”。
三、结束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职毕业生而言,加强就业引导工作,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关系到毕业生总体就业的关键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我们在做好就业工作的引导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毕业生们自身在观念上的转变。本文对于山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尝试性的开始,本文提出的部分理论和设想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晓璐.“90后”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2(5):21-23.
[2]曹荣.试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2012(18):5-8.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