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2015-07-29陈露

亚太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培养高校

陈露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中的突出群体,是高校建设的先进骨干分子,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和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一、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高校作为培养造就优秀青年人才的最主要阵地,[1]其教育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党和国家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有赖于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

一是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根据中央组织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其中学生党员94.6万名,占比39.3%,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发展党员的占比,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高校学生,尤其是专业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学生干部。可以说,高校学生干部既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延续党的伟大事业的中间力量。

二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一员,学生干部具有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优势和与学校领导及时沟通的条件,可以有效沟通各方面的意见,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在同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有利于化解彼此矛盾、遏制不良态势和避免恶劣后果,从而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三是引领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干部的一言一行常常成为普通同学的品评和衡量对象,一个积极先进的高校学生干部,能够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赢得同学的尊重,使别人感受到高尚的人格魅力,并成为学习的榜样,给身边同学带去正能量。

二、当前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拔方式相对单一。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直接由学校领导老师决定任命或由学生代表选举产生。前者“任命制”受学校领导老师和上届学生干部干预的成分较大,极易产生“唯上不唯下”倾向,甚至滋生“帮派”意识,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后者“选举制”往往简单地把学生干部人选的产生交给广大并不十分熟悉候选人的学生代表,仅仅凭一场演讲和一次投票定高下,是典型的“唯票是举”的做法,容易导致“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倾向。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其先进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理想信念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往往被忽视,成为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薄弱环节,对学生干部的思想品德要求仅仅停留在条例文字,较少坚持系统化、长期性、结合实践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三是能力培训不够系统。很多学生干部刚刚上任,未经充分的能力培训,便马不停蹄地工作,或接手上一届的工作任务,或计划即将开展的各项工作。而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如果只依赖于学生干部对工作方法和技能的自我培养,则不但影响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也影响到学校各项活动的进展。

四是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问题。某些高校学生干部存在业务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低下的问题。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也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首要标准。成绩欠佳的学生干部难以树立自身的威信,工作也缺乏感召力,甚至可能影响学业的正常进行,造成难以弥补的个人损失。

五是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大多数学生干部凭着一股热情加入了各类团体组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自始至终履行工作职责的只有一小部分,极大一部分成员由于种种原因,工作积极性慢慢降低,逐步被“边缘化”,失去存在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错失了学习锻炼的机会。

三、对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选人用人时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我们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否把真正合适的同学选拔到干部岗位,直接影响到各个团体组织的公信力,也深刻决定了这个组织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坚持同学公认原则。学生干部来自普通学生,服务对象也是普通学生,所以在选拔干部时,民主投票的环节必不可少,票数的高低能够一定程度反映这个学生的德才表现,是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唯票取人,并不是说票数排第一的就当选,而是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人选。当然,票数太低,同学公认度极差的,一般不适宜当选。

二是要坚持全面考察原则。考察一名学生是否适合担任学生干部,需要从多侧面、全方位进行考察。既要看民主票数的高低,也要看工作能力的高下;既要听取师兄师姐的意见,也要倾听他身边同学的意见;既要看能力素质,也要看道德品质;既要考虑岗位设置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本人的意愿;既要看当下的表现,也要看过去的工作成绩。

三是要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我们国家的大学基本上实现了在全国范围招生,在校生来自全国各地,作为服务广大学生的团队,从人员结构来说,其成员应该来自五湖四海,既有利于扩大代表和服务的人员范围,也有利于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是防止出现“区域化”、“帮派化”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应该在满足基本任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把各地区生源的优秀学生发现出来,充实到各类团体组织中。

四是要坚持人岗相适原则。选干部的最终目的是用干部,一个学生他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放在合适的岗位,也发挥不出作用,既埋没了人才,又影响了工作。因此,我们要在全面考察干部的基础上,深入结合整个团队和各个岗位的需要,综合考量安排,确保人岗相适,各尽其才。

(二)突出强化学生干部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对党员干部敲响警钟: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样的,我们在培养学生干部时,也要把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放在首要位置,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从源头上补足精神之“钙”。

一是锻造崇高的政治素养。长期的实践表明,一个学生干部即使能力再强,在学生中的威信再高,如果在思想上不能与学校和老师保持高度一致,往往在行动上也将背道而驰,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把政治素养放在学生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位置,加强对路线方针、时事政策和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调,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该教育的耐心教育,该批评的严肃批评,努力建设一支让学校安心放心的学生干部队伍。

二是锤炼优良的道德品质。学生干部本身的道德品质及其由此产生的道德效果对学生影响很大,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干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吸引、感召、引导人的内聚力。[2]古人云“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干部更应以身立教,为人楷模,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学生干部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谦虚好学等品质要求分解成具体的日常行为要求。

三是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学生干部,除了学习之外还承担了较多组织活动和社会工作,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伤害,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3]要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与心里受挫的干部积极沟通、有利疏导,激发其勤奋、求实、顽强、拼搏的进取心理。此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内外心理专家通过讲座、访谈、咨询等形式与学生干部进行沟通,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执著追求的精神、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

(三)注重提升学生干部业务能力

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是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岗位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一是要着重提升领导管理能力。学生干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培养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对于做好凝聚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至关重要。为此,一方面要大胆让学生干部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多支持鼓励,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干部多侧面感受领导者的魅力。

二是要着重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实现计划和行动的前提,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干部大胆开口,把问题和想法说出来,通过大家心与心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把问题加以解决,把好的想法付诸实现。同时要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分析,为学生干部们答疑解惑,还可以安排现场模拟,相互点评等方式,达到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的目的。

三是要着重提升文字写作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无论是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总结的撰写,还是会议材料的拟定、文件通知的制发,无不涉及到文字写作。为此,一方面要加强专项业务培训,增强语言文学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要提倡人人动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多撰稿投稿,既能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又可以增强干部写作实战经验。

四是要着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学生活动中,不管方案做得如何周密,彩排如何到位,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会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干部的应急处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在活动前期尽可能预测紧急情况,做好应急预案和演练,还应该在活动后专门就出现方案外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全体参与组织活动的干部共同分享心得,取得进步。

(四)科学制定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有效发挥组织功能和良好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依据和切实保障。没有较为严格和完善的制度,组织就无法正常运作,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也无法实现。

一是要制定执行日常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常规性的会务、财务、物资、纪律等章程制度,定期开展制度执行督查,确保实施到位。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情况新问题,补充完善相关日常制度。比如,为解决“重工作轻学习”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团体组织内部集中学习制度,共同探讨专业知识,鼓励在学习成绩上比学赶超,引导学生干部加强学习,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在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把握“德、能、勤、绩”的考核方向,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原则,使用学生干部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取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模式,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经费使用及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等工作内容进行总结。

三是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和考评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在学生干部任期届满时,出具任职现实表现情况意见,放进学生档案,对那些存在混经历、混日子思想的学生形成震慑作用,有利于组织的正本清源。

参考文献:

[1]苏志勇.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1-63.

[2]彭涵.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教育艺术,2013,(1):33-33.

[3]杨剑霞,何慧凝.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干部心理素质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189-190.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培养高校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