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试卷评讲课中的运用

2015-07-28孔红文

师道·教研 2015年6期
关键词:问答题流行歌曲共振

孔红文

“共振”原属物理学的概念,是指两个物体由于振动的频率相同,一个物体振动就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相应地振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种智力、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统一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在此笔者借用共振概念,以“教学共振”来比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以达到最大教学效果的现象和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振点,有效地产生教学共振?下面结合笔者的一堂别开生面的问答题试卷评讲课,谈谈我对教学共振的策略和效果的一些认识。

第一步筑振环节: 把握学生脉搏, 寻找教学共振

教学共振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师是教学共振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应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握学生的“固有频率”,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共振点,因此,我在设计本堂月测问答题评讲课时,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精心研究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试卷,找出他们答题时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

例如:小欣是九年级学生,她对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通过读报纸、看电视关注“两会”动态,并运用微信、微博、网络参与《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活动,就治理雾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发表见解,建言献策,并做到严格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有序参与。

结合材料中小欣的事例,分析她是如何树立公民意识的?

学生典型错误答案:①她对全国两会高度关注;②她依法行使了监督权;③对国家的义务行使得很好。

分析:这种答案反映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薄弱环节,第一,没有真正掌握政治问答题的规范答题要求,用一句话短句答题,或者只写材料,或者只写书本知识,没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审题不细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没有从设问要求“树立公民意识”角度,运用相关书本知识回答;第三,相同的错误重复犯,说明学生对以往的试卷评讲课不感兴趣,听讲不认真。

针对上述问题,我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绪,估测学生学习能力,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答题时为什么同样的错误重复犯?为什么他们没有掌握教师上课多次强调的方法和解题技巧?他们喜欢上怎样的试卷评讲课?从中寻找教学的共振点,并为本堂评讲课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规范学生的答题方式,二是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和学习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设立两条主线,一是运用流行歌曲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政治的情感;二是创建探究平台,提高学生思维和能力。这两条主线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一个侧重形式,一个突出内容,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试卷评讲课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为教学共振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引振环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共振

教学共振理论引领下的试卷讲评课第一环节是引振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我在设计这一堂试卷评讲课时,一大特点是引入深受学生欢呼的流行歌曲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时,我选择了最热门的娱乐节目《我是歌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邓紫琪,播放了她翻唱的周杰伦的“龙卷风”视频,果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欣赏偶象精彩表演的同时,还不忘调侃我:老师,您今天改教音乐了?在学生兴奋好奇的眼光中,我展示本节课的主题“从流行歌曲到政治问答题的解题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纷纷问我:“老师,流行音乐和政治的解题方法有什么关系?”,这堂课我成功用流行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捕捉学习兴奋点,提高兴趣和求知欲。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选取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相对枯燥的政治试卷评讲课来说尤为重要。流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洗炼,时代生活气息浓郁,它所具备的时尚性、新奇性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谋而合,把流行歌曲运用到政治试卷评讲课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政治素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运用流行歌曲,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图片、故事、小品表演等使学生进入情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生活实际情境,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共振理论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步共振环节:创建探究平台,促进能力共振

教学共振理论引领下的讲评课中心环节是引振环节,这也是是学生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能得以提升的环节。师生的和谐互动是共振的中心,问题探究是教学共振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和探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搭建探究平台,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生生、教学个体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活动,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开拓、创造精神的培养。

在这堂试卷评讲课中,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我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环节一:“七嘴八舌,我评论”

针对学生“表达不规范,用一句话短句答题”的问题,我先用照相机拍下几张学生典型错误答案,将它和 “龙卷风”的部分歌词一同放在课件中,设计有梯度的几个问题:①这些答案和“龙卷风”的歌词什么相同的地方?(答:一句话的短句),②为什么流行歌曲可以用一句话的短句表达,而政治问答题不能用一句话短句回答?③为什么流行歌曲可以追求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而政治问答题既要做到意会更要做到言传?④我们学生怎样才能把“意会”变成“言传”? 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比较流行歌曲和政治问答题表述的异同。

这些问题一步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起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的作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流行歌曲的歌词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才易于传唱;有的学生说:流行歌曲不仅仅是通过歌词来表达主题,还可以通过歌手的演唱,乐器的配合以及悠扬的旋律来喧染意境;有的学生说:政治问答题要将课本知识和试题以及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定要规范完整,有的学生说:如果用一句话短句答题,会将材料和书本知识分开,不能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在师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政治问答题的表达方式和流行歌曲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规范政治问答题的表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

环节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针对学生的另一问题: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不能从材料和主题角度有效组织答案,我以学生的偶像周杰伦为例,设计了这样几道问题:①有些人说周杰伦的歌词随意性大毫无逻辑,你认可吗?为什么?②龙卷风这首歌是一首描写失恋的情歌,描写爱情的词句很多,周杰伦为什么用“来得快去得快,狂风暴雨”等歌词,而不用“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流的沙”之类的句子?③周杰伦围绕龙卷风的特点组织歌词,对你答政治问答题有什么启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周杰伦和他的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既锻炼了思维能力,懂得了要根据材料和主题来组织答案,也提升了学习兴趣。

环节三:学以致用,一题多变

根据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要根据主题和材料来组织答案。设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老师将一道题目加以变化,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

题目:小欣是九年级学生,她对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通过读报纸、看电视关注“两会”动态,并运用微信、微博、网络参与《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活动,就治理雾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发表见解,建言献策,并做到严格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有序参与。

问法1:结合材料中小欣的事例,分析她是怎样树立公民意识的?

问法2:结合材料中小欣的事例,分析她是怎样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

要求:先思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异同,再写出正确答案。

通过师生的讨论,学生明白了材料相同,但设问不同,应用的知识不同,答案自然不同。(问法1对应的知识点是怎样做合格公民,问法2对应的知识点是公民怎样行使权利,怎样履行义务)。通过一题多变,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问答题流行歌曲共振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每年都再见高考,却再也不见那些年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2015年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浅析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