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庄水库扩建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

2015-07-28陈夫鑫枣庄市水利综合服务站山东枣庄277800

山东水利 2015年7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

陈夫鑫(枣庄市水利综合服务站,山东 枣庄 277800)

辛庄水库扩建工程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

陈夫鑫
(枣庄市水利综合服务站,山东 枣庄 277800)

【摘要】结合山东省枣庄市辛庄水库扩建工程,阐述了水库工程概况、工程区地质条件以及水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依据勘察结果给出分析与评价,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关键词】水库扩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分析评价;坝基渗漏

枣庄市辛庄水库于1960年建成蓄水,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5 km2。辛庄水库现状为小(1)型水库,兴利水位为195.3m,校核洪水位199.5m。扩建辛庄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水库灌区用水、保障附近农村居民引水安全、提高区域防洪标准和改善流域内河流生态环境。

1 工程区域地质勘察分析

库区属泰沂山脉西南麓,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东部为海拔500 m以上的群山区;西部为海拔1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地。区域内北、东部高,南及西部低,最低处海拔为80m,相对高差为540m。北部和南部多为丘陵区,其走向多呈东西向;东西向山系之间的分布着长条形单斜断块谷地,其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地势东高西低,处于自然倾斜状态。

本区地处沂沭断裂带以西、白彦隆起的南翼,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徐州-宿县地层小区,太古界的变质岩系,元古界前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奥陶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北部分布。基岩大面积出露,第四系分布在山间谷地及山间盆地低洼处。

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基本地质条件

水库东、西侧多为丘陵,西部丘陵海拔高度为318.20~337.60m,总体上呈西北、东南走向,由前震旦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火成岩构成;东部丘陵海拔高度为318.00~360.00m。库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及火成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为主。

2.2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1)库区渗漏。库区山体宽厚、库周及库底岩石透水性差、库周地下水位高于扩建后的正常蓄水位、没有大规模导水性断裂通向库外,不会产生库区渗漏问题。

2)水库浸没。由于库区组成库岸的岩体多为透水性差的侵入岩体,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排泄畅通,库区周边山间相对低洼处,地形相对较高,地面高程一般高出水库扩容后的最高蓄水位,在兴利水位条件下一般不存在浸没问题,仅在紧临库周附近可能存在浸没问题。

3)库岸稳定。库岸边坡稳定性较好,扩容后库水位的抬高,可能会造成库岸局部小规模坍塌,但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库岸再造。

4)固体径流淤积。水库固体径流主要来源是库区周围风化岩碎屑,经现场踏勘,分水岭处出露基岩全风化厚度为1.0~1.5m,并且山坡较陡,暴雨季节风化的岩石颗粒及碎块极易被地表径流带入库内。

5)诱发地震情况。水库地处构造相对稳定地块,无深大断裂穿过坝址,勘察区地层稳定,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 MPa,强度完全能够承载水库蓄水后产生的水压力;库区地下也没有吸水矿物存在,不存在地下水深部循环的地质条件,地下应力场改变轻微。从以上分析,水库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3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3.1坝体工程地质条件

1)勘察结果对均质坝土料质量评价如表1。

2)大坝坝前上游坝坡干砌石护坡质量较好。大坝后坡坝面及坝脚均设置护坡,并设置横向排水沟,符合要求。

表1黏粒含量、塑性指数、渗透系数评价

表2压实度评价

表3坝基地层岩性评价

3)大坝坝体土的渗透变形的判断,根据土工试验坝体土渗透变形的形式为流土,坝体土的允许水力比降0.50。

3.2坝基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根据地质勘探揭露的结果,辛庄水库坝基由古元古界(Pt1)全风化~微风化花岗岩组成,其特征描述如表3。

2)大坝坝基的工程地质评价。桩号0+262~0+387段分布着一层厚0.3~0.5m的淤泥质壤土,属软弱土层,对坝体抗滑稳定不利,建议采取盖重或坝后排水等工程措施处理。坝基下伏③-1淤泥质壤土、③-2黏土、④-1层全风化花岗岩、④-2层强风化花岗岩、④-3层中风化花岗岩,各岩层透水性如表3所示。水库坝基土层部分均为弱透水层,渗漏量较小。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坝基主要为淤泥质壤土、黏土和花岗岩,淤泥壤土和黏土具弱~极弱透水性,花岗岩全、强风化层具中等透水性,中等风化层具弱透水性,淤泥质壤土主要分布在桩号0+262~0+387范围且贯通上下游。上游水位采用按扩容后兴利水位200.60m时,下游水位采用坝后地面平均高程181.00m,水头差为19.60m。计算得到大坝兴利库容为642.6万m3,大坝坝基年渗漏量约19.63万m3,占兴利库容的3.05%。由于④-1层全风化花岗岩的透水率为32.80Lu,④-2层强风化花岗岩透水率为58.3Lu,均具中等透水性,建议对坝基进行帷幕灌浆,灌浆深度进行入中风化花岗5.0m。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水库区基本不存在水库渗漏、浸没、库岸失稳和水库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虽部分区域地质条件有问题,但影响程度较小,对水库扩建工程施工设计基本没有影响。现状坝体为壤土均质土坝,渗透系数在3.72×10-5~9.19×10-6cm/s之间,具弱透水性;压缩系数在0.257~0.514之间,大部具中等压缩性;压实度平均0.93,不满足设计要求;坝顶分布厚0.8~2.0 m厚贯通上下游的中砂,存在渗漏问题。

坝基主要为淤泥质壤土、粘土和花岗岩,淤泥壤土和黏土具弱~极弱透水性,花岗岩全、强风化层具中等透水性,中等风化层具弱透水性,淤泥质壤土主要分布在桩号0+262~0+387范围且贯通上下游。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7-0043-02

收稿日期:2015-02-24

作者简介:陈夫鑫(1978—),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勘察
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问题之我见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几点思考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剖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探析
信息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质简分析试验要点简述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质简分析试验要点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