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15-07-27朱莹
朱莹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7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7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纠纷、以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纠纷、投诉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高风险的一个科室。患者多为病情危重,变化较快,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护理事件,护理风险存在于整个治疗和护理中[1]。因此,要提高心血管护理的质量就应该实施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在心血管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2014年3月7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7例。常规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68.4±1.6)岁;研究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0.3±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血管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有:(1)意外事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意外烫伤、摔伤、外物失窃等;便秘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长期卧床易产生压疮等;(2)护理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技能不够熟练、护理操作失误引起的纠纷、护理人员违纪、记录不正确及护理投诉等;(3)药物因素: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所需药物较多,比如:降压药、强心剂、抗血凝药等,易发生配伍出错和用药出错,另外在输液上未严格控制滴速等。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患者患者生命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及护理指导等。
强化组:采取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1)规范管理:①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学习,并建立风险管控小组,制定科学的风险预防应急方案,定期总结和归纳风险管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③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要及时、准确、客观、有效的记录好各种护理记录。
(2)强化护理: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熟练掌握心血管护理的技能,并要熟悉自己负责患者的病情和化疗情况,严格按照护理要求操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考核;②患者入院治疗后,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护理;严格落实核查制度,避免用药错误;定期检查护理科室的防护门、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严防患者意外摔倒、烫伤的发生;③人性化护理管理,“以人为本”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避免疲劳工作,以降低护理操作失误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好两种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意外事件、纠纷及投诉发生情况,并通过问卷了解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5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风险管理的根本原则就是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了解、识别和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消除护理事件隐患,为患者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以降低护理风险,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2-3]。
本研究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研究组的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其护理满意度达到94.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在心血管护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推进心血管护理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发展,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心血管护理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院的利益,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总而言之,实行心血管理护理的风险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丹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20(4):290.
[2] 冯翠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2(12):77-79.
[3] 张 娟.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0):148-149.